《四库全书》今何在

更新时间:2024-03-31 07:16:2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生产关系内容)

《四库全书》今何在

《四库全书》今何在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33期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为了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采用历代

君主搜求典籍、编纂图书的方式,颁发征书之谕,并决意将《永乐大典》“详加别择校勘”,

“择其醇备付梓流传,余亦录存汇辑,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统按经史子集编定

目录,命为《四库全书》”。

(一)

第二年,《四库全书》工程正式启动,由当时著名文人、学者纪晓岚具体负责,选拔、抽

调全国顶尖人才4000余名,荟萃乾隆中期以前历代典籍3641种,79,309卷,耗时达10年之

久,编汇成了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万里长城的《四库全书》。书成之后共计79,337卷,36,

315册,230万页,9.97亿字,是中国当时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书名为什么叫《四库全书》呢?因为中国古时对图书的分类是按经、史、子、集这四部来

划分的,该书编纂也是按此分类的,书成后各部类分库储藏,故名《四库全书》。其中,“经”

是指儒家经典及语言文字方面的书籍,“史”是指历代史书及地理方面的书籍,“子”是指诸

子百家的著作,“集”是指诗文词曲歌赋方面的作品。

《四库全书》修成后,先是缮写了四部,装潢极为讲究,每部都用香楠木二片上下夹之,

并束以绸带,放在香楠木匣内。为保存这四部巨著,又专门建造了四大藏书阁,即:文渊阁

(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面)、文源阁(北京圆明园内)、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内)、

文溯阁(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这四大书阁有两个特点:一是建筑形式基本一致,均为

两层,全是模仿我国当时最早、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宁波天一阁营造的;二是阁名的中间一

字均是三点水旁,如渊、源、津、溯,这是防火的一种表示,因为古代藏书是最怕火的(尽管

如此,后来损失的三部,全是毁在了火上)。以上合称“内廷四阁”或“北四阁”。后来又抄

写三部,藏于扬州文汇阁(扬州大观堂内)、镇江文淙阁(镇江金山寺内)、杭州文澜阁(杭

州西湖孤山圣因寺内)。这就是所谓的“江浙三阁”,亦称“南三阁”或“后三阁”。上述七

阁,史称“七阁藏本”。

《四库全书》成书之初,正值“康乾盛世”,故保存完好。但过了七十来年,随着清王朝

由盛转衰,内忧外患不断袭来,“七阁藏本”的灾难也接踵而来。

(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攻陷镇江,火烧文淙阁,《四库全书》损失惨重。随后,

在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中,文淙阁与扬州的文汇阁均毁于战火,两部《四库全书》全部被烧,化

为灰烬。杭州文澜阁虽未遭火焚,但由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入杭州,无人保管,阁

塌书散,虽有丁氏兄弟冒死抢救,运往上海保存,但仍丢失甚多。后由有关人士北上借文津阁

藏本补抄,才使这部《四库全书》大体复原,现存浙江省图书馆。

北阁中最惨的是文源阁,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于九月九日火烧圆明

园,文源阁及《四库全书》全部被烧毁。北阁中命运较好的是紫禁城内文渊阁藏本,该本系书

成后缮写的第一部,其校勘之精湛,缮写之工整,为“七阁”之魁元。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人阁后,152年安然无恙。民国22年(1933年)春,因日军大举进犯热河,威胁平津,国

民党政府旋将该本转运上海天主堂街中央银行保存。全国解放前夕,蒋介石不顾学界抗议,强

将该本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完好无损。

“七阁”中一生平安,命运最佳者当数文津阁。该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始建于承

德避暑山庄,次年告竣。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四郜《四库全书》入阁珍藏。辛亥革命后,

北京设立京师图书馆,经政府决定,1915年将文津阁之《四库全书》移迁北京京师图书馆珍存。

新中国成立后,该馆改名为国家图书馆。1973年,周总理指示要建新的国家图书馆,1987年7

月1日建成开馆,文津阁之《四库全书》成了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北四阁”中,除了文源阁遭到灭顶之灾外,就要数沈阳的文溯阁多灾多难了,甚至还有

些扑朔迷离。文溯阁《四库全书》曾两次出关,两次入关;三次入宫,三次出宫。

第一次入宫即第一次出关是1783年。那一年是清乾隆四十八年,皇帝第四次东巡驻跸盛京

旧宫,时逢文溯阁建成,抄写好的《四库全书》贮藏阁内,乾隆亲笔题写“文溯阁”匾额悬于

阁上。文溯阁藏本《四库全书》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受到破坏,有些册次流失。

第一次出宫也即第一次入关是1914年。那一年北京政府下令调运盛京皇宫文物进京陈列,

时任奉天督军的段芝贵,为了讨好即将称帝的袁世凯,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往北京。这也

是文溯阁的第一次书阁分离。

1922年,对此书早已垂涎的日本秘密与清皇室勾结,想以120万元购买,后阴谋败露,社

会各界强烈反对,清皇室才不得不取消了这一罪恶勾当。1924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完璧

归赵”,翌年便又运回文溯阁保存。

第二次入宫即第二次出关,是1925年。这一年奉天教育界人士拟办奉天图书馆,呈请当局

索回文溯阁《四库全书》。张学良为此事亲自积极奔走,经多方争取,终使文溯阁《四库全书》

回沈之事落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度落入日军之手,惨遭损伤,散佚严重,经各方人士

多次补抄,后才得以完善,直到沈阳解放。

第二次出宫是1950年10月。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在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的形势下,基于

备战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考虑,经有关部门决定,东北图书馆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连同宋元

珍善本图书运出沈阳。先是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1952年夏讷河水患,又将《四库全书》迁往

北安县(今黑龙江省北安市)。

第三次入宫是1954年1月。朝鲜战争结束后,《四库全书》从北安回到沈阳,仍存放于故

宫文溯阁院内的新库中。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紧张,基于战备需要,为确保《四库全书》安全,经中央有关

部门协调,该书被运往甘肃省兰州市以北75公里处的山中保存。1966年10月6日,文溯阁藏

本《四库全书》第三次出宫,也是第二次入关,是书阁的第三次分离。

万万没想到的是,36年后,文溯阁《四库全书》却在归属问题上发生了争端——

2002年,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等十几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撰写了《关于请求国务院尽快

协调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归还辽宁省保存的建议》的提案。而甘肃省则以几十年来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保存完好,且兰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最适合《四库全书》保存为由,认为在兰州

保存最为合适。时至今日,两省仍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结果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

回想当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的中国当时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所缮写的

七部,经过23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是三亡、二伤、二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

对《四库全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从1980年代开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上海古籍出

版社,以“七阁藏本”存世的文渊、文津、文溯、文澜等四阁秘籍为依据,陆续影印出版了全

套《四库全书》,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文化新闻。

(摘自《文史精华》)

《四库全书》今何在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07:1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40580303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库全书》今何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库全书》今何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四库全书   保存   图书馆   沈阳   运往   方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