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

更新时间:2024-03-31 02:30: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法)

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

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

中華傳統節日詩話17:腊日

文|李全修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节日腊日,俗称腊八节。

了解腊日或腊八节,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腊”(繁体为“臘”,

为避免与“蜡” (zhà,不是“蠟”的简体)相混,以下凡“腊”皆用

繁体“臘”)。

臘,是古代岁终祭祀的名称。《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

祈来年于天宗(天宗指日、月、星),大割(郑玄注:“大割,大杀

群牲割之也。”)祠于公社(古代官家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及门闾

(宫门),臘先祖、五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郑玄注:“五祀,门、

户、中溜、灶、行也”)。” 周代以今农历十月为岁终之月,故反映

周代历法的《月令》定“臘”在孟冬十月。汉代以后行夏历,以十二

月为岁终之月,故定“臘”在十二月,并称“臘”所在的十二月为

“臘月”。

在不同的朝代,这种岁终之祭的名称和具体时间各不相同。汉 ·蔡

邕《月令章句》:“蜡祭: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

秦以后通称为“臘”。

“臘”的具体时间,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臘日,其他一些

朝代根据五德终始说也各自确定臘日的具体时间。南北朝开始固定为

十二月初八为臘日。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

臘日。”此后,“臘日”就有了“臘八节”的俗称。

为什么把年终之祭称为“臘”呢?《说文》:“臘,冬至后三戌

臘祭百神。从肉,巤(liè)声。”段玉裁注:“郑(玄)注《月令》

曰:'臘谓以田獵(简体字作“猎”)所得禽祭也。’《风俗通》亦曰:

'臘者,獵也’。按,獵以祭,故其祀从肉。”(请注意,形声字“臘”

的形旁是“肉”而不是“月”)下面唐、宋诗各一首就反映了“獵禽

兽以岁终祭先祖”的古意:

健夫结束(结裹装束)执旌旗,晓度长江自合围(从四面包围猎

物)。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

川走似飞。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唐·姚合《臘日獵》)

汉家戌日(指臘日)看看近,云景苍茫已岁昏。欲验方书治百药,

预调飞走(指鹰与犬)猎平原。土人熏肉经春美,宫女藏钩旧戏存

(藏钩,古代一种猜东西的游戏。 三国·魏·邯郸淳《艺经·藏钩》:

“ 义阳臘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校)

胜负。” )。独把冻醪(dòng láo,秋后酿造、越冬后春天饮用的酒)

惊节物,草芽微动见庭萱。(宋·梅尧臣《和臘前》)

臘日的风俗主要有蜡祭、大傩逐疫、吃臘八粥、赐面药口脂。

蜡祭(臘祭)

蜡(zhà)祭是周代的岁终之祭,称为“大蜡”,秦以后称为臘祭。

蜡(zhà)与臘本来有别,蜡祭百神,臘祭祖先,后来混一,通作臘,

成为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祈求来年丰收的重要祭仪。

蜡祭始于何时,有两说:一谓“伊耆氏始为蜡”(《礼记·郊特

牲》),一谓“……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唐·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五帝》)。

《礼记·郊特牲》记周代的蜡祭:“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

蜡也者,索(求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享之也。”“伊耆

氏”,上古帝号(一般认为即神农氏)。

“蜡(zhà)八”(注意,不同于“腊八”),是合祭八种有益于

农事的神:一、先啬(最先发明稼穑的神,即神农),二、司啬(主

管稼穑的神,即后稷),三、农(掌管耕作之神),四、邮表畷(zhu

ì)(在田畔相连畷处所造邮舍,田畯居之以督耕),五、猫虎(猫食

田鼠,虎食田豕),六、坊(堤防),七、水庸(田间水沟),八、

昆虫。

《郊特牲》载有《伊耆氏蜡(zhà)辞》,曰:“土反其宅!水归

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土反其宅”,是祈求土地返回它

的原地,希望田土不流失或祈求堤防稳固;“水归其壑”是祈求水流

向洼地,不要泛滥成灾;“昆虫毋作”是祈求不要发生虫灾;“草木

归其泽”是祈求草木回到沼泽地带,不要留在田地里危害庄稼。这篇

蜡祭的祝词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祈愿,使我们得知,蜡祭的

目的一方面是感谢和报答众神一年来的福佑,同时表达对来年丰收的

愿望。前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

公社及门闾”,就直接提出了“祈来年”的愿望。

到了东汉,臘日活动十分隆重,《初学记》引蔡邕《独断》曰:

“臘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臘日之前五天就开始准备,一直延

续到臘日之后三天,前后共有七、八天。活动除了祭祀众神、先祖之

外,又增加了尊师、敬老、修睦、休农等内容。据石声汉《四民月令

(东汉崔寔著)校注》:“十二月,臘日,荐(祭献)稻、雁。前期

五日杀猪,三日杀羊。前除二日,斋、馔、扫、涤,遂臘先祖、五祀。

其明日,是谓'小新岁’,进酒降神。其敬酒尊长,及修刺(名片)贺

君、师、耆老,如正月。其明日,又祀,是谓'蒸祭’。后三日,祀家

事毕,乃请召宗亲、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以笃恩纪。休农息役,

惠必下冾。”

《荆楚岁时记》以后的岁时风俗类文献已很少涉及蜡(zhà)祭或

臘祭,说明其热度已在减退。但从诗歌中反映,宋、明两代,朝廷仍

在举行臘日祭祀活动。宋代《郊庙朝会歌辞》有《景德(宋真宗年号)

蜡祭百神三首》《熙宁(宋神宗年号)蜡祭十三首》《大观(宋徽宗

年号)蜡祭二首》《绍兴(宋高宗年号)以后蜡祭四十二首》,说明

从北宋到南宋,朝廷都在举行蜡祭。下面从四组诗中各选一首:

百物蕃阜(丰盛),四方顺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其八

蜡(zhà),合乃嘉平(殷代蜡祭名嘉平)。旨酒斯醇,大庖(帝王的

庖厨)孔盈。万灵(众神)来格(到),威仪以成。(宋·郊庙朝会歌

辞《景德蜡祭百神三首》其一)

惟蜡(zhà)有祭,报神之功。合聚万物,来享来宗。承诏摄事,

不忘肃雍。灵之格(到来)思(语助词),福禄来崇。(宋·郊庙朝会

歌辞《熙宁蜡祭十三首》其二)

震乘春阳,仁司生殖。锡(赐)我岁丰,襄我民力。谁其尸之,

宗子先啬。亿万斯年,怀神罔极。(宋·郊庙朝会歌辞《大观蜡祭二首》

其一)

玄冥(冬神)凌厉,岁聿(yù,语助词)其周。天地闭藏,农且

息休。古大蜡(zhà)礼,伊耆肇修。爰荐飶(bì,食物的香气)馨,

以迓(迎)飙游(指游荡的众神)。(宋·郊庙朝会歌辞《绍兴以后蜡

祭四十二首》其一)

到了明代,朝廷对臘祭仍很重视。王绂《臘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

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四反映了这一点:

八蜡(zhà)闻古礼,臘日在兹旦。迎祭思报劳,猫虎御田患。銮

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幸郊原,校猎旌旗灿。获禽足练武,震荡

妖氛散。上以共干豆(祭祀时盛放干肉的祭器),下以具宾馔。时雍

(时世太平)年谷丰,河海永清宴(以河清海晏喻天下太平)。

明代费宏有一首题为《臘八日省(xǐng,察看)牲》的诗,这种

在祭祀之前斋戒并省视祭品的情况只出现在冬至祭天的大典中,说明

了明代朝廷对臘祭的重视程度。其诗描写省(xǐng)牲的过程很详细:

臘神方遇八,长至(冬至)屡逾九。郊禋(祭天)重省(xǐng,仔

细察看)视,臣职在奔走。轩车薄暮出,落日正当酉(下午五时至七

时)。归鸦自南来,阵阵集官柳。城闉(yīn,古指瓮城的门)钥未合,

阍吏(hūnlì,即守门的小吏)谨迎候。月弦此初上,仰认是何宿(xì

u星宿)。彷佛胃昴(二星宿名)间,如弓适盈彀。骑队间篝灯,平沙

快驰骤。天门俯而人,咫尺即牲囿。牺人(古代祭祀时掌供酒醴的官)

报名物,有兔实居首。次鹿次牛羊,牢豕处其后。旋归不淹晷,北向

见珠斗(北斗)。寒更人欲定,钟鼓应清漏。刮面苦寒风,侵凌透羔

袖。还家对妻子,附火索杯酒……

在先秦,蜡祭并非每年每地都举行。《郊特牲》说“八蜡以记四

方。四方年不顺成(得到预期的收成),八蜡不通(举行),以谨

(守护、节省)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假借为侈)民

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只有在丰收的年份

才举行蜡祭以报答神功。在蜡祭期间,不仅“民息”,“君子不兴

功”,让百姓休养生息,而且还“侈民”,让百姓奢华、疯狂一回。

所以在民间,蜡祭或臘祭成了一个狂欢的节日。

《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记载:

子贡观於蜡(zhà),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

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

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

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认为,为什么蜡祭之日一国之人都欢乐若狂?那是因为百姓

勤于稼啬,有百日之劳,今日饮酒燕乐,是君之恩泽。蜡祭侈民以休

息之,体现的是周文王、周武王一张一弛的治理天下之道,所以受到

老百姓的欢迎。前引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所谓“休农息役,惠必下

冾”也是同样的意思,于是才有了前引蔡邕《独断》所说的“臘者岁

终大祭,纵吏民宴饮”的社会风习。这种现象在后代诗歌中屡有反映,

如:

日暖村村路,人家迭送迎。婚姻须岁暮,酒醴幸年登。箫鼓儿童

集,衣裳妇女矜。敢辞鸡黍费,农事及春兴。(宋·张耒《臘日四首》

其三)

臘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岁登通蜡(zhà)祭,酒熟醵(jù,聚

饮)村翁。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明·李先芳《臘日》)

农人臘祭毕,聚饮情偏和。老翁扶醉归,颠狂若风花。傍人勿相

笑,岁稔欢乐多。不见尧时叟,亦有击壤歌(上古《击壤歌》词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

哉!”)。(明·李贤《和陶诗·臘日》)

可惜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令废除了蜡祭(见《清史稿·礼志

三》),以至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蜡祭的遗风了。礼失求诸野,不知

当今古老偏僻的乡村中,是否还能寻觅到蜡祭或臘祭的蛛丝马迹。

大傩,击鼓驱疫

《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旁磔(旁:溥、遍。磔zhé,

宰牲祭神。旁磔,在四方之门宰牲祭神,以攘除阴气),出土牛,以

送寒气……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qí)。”高诱

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气导也。今人臘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

之逐除是也。”

驱疫之俗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晋·干宝《搜神记》云:“昔

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

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驱疫避

邪之神)帥肆傩以驱疫鬼。”(卷十六)

傩(nuó),古时臘月驱除疫鬼的仪式。汉时,于臘日前一日,

民间击鼓驱除疫鬼,称为“逐除”。宫禁之中,则集童子百余人为侲

(zhèn,善)子(侲子,善童,童男童女),以中黄门(阉人居禁中在

黄门之内给事者,即宦官)装扮方相及十二兽(能食鬼魅的十二种神

兽。即下面引文第二段列举的甲作、胇(同肺)胃、雄伯、腾简、揽

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张大声势以驱

除之,称为“大傩”。司马彪《后汉书·礼仪志中·大傩》载其仪式甚详:

先臘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

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táo,俗称拨浪

鼓)。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

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中黄门冗从,平常担任宿卫,值守门

户,皇帝出行时,骑马随从。其长官称中黄门冗从仆射)将之,以逐

恶鬼于禁中。

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

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代指皇帝)御前殿。黄门令奏曰:“侲子

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通唱),侲子和,曰:“甲作食xiō

ng(其字左歹右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

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

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通汝,下同)躯,拉女干,

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

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

端门;门外驺骑( zōuqí ,驾驭车马的骑士)传炬出宫,司马阙门外

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

郁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

诸侯云。

张衡《东京赋》对东汉大傩捉鬼逐疫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绘:

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xí,女曰巫,男曰

觋)操茢(liè,苕帚)。侲子万童,丹首玄制。桃弧(弓)棘矢,所

发无臬(niè,箭靶)。飞砾雨散,刚瘅(dān,难)必毙。煌火驰而

星流(谓群鬼竞走,煌煌然如火光之与星流也),逐赤疫(疫鬼恶者)

于四裔(谓四海)。然后凌(飞)天池,绝(渡)飞梁。捎(杀)魑

魅,斮(zhuó,击)獝狂。斩蜲蛇,脑(陷其脑)方良。囚耕父于清

泠(水名),溺女魃于神潢(水名)。残(杀)夔魖(xū)与罔像,

殪(杀)野仲而歼(灭)游光。八灵(八方之神)为之震慴,况鬾(jì)

蛊与毕方。度朔(《山海经》所说神山)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

(郁垒、神荼,度朔山二神持以苇索,执恶鬼以饲虎),对操索苇。

目察区陬(zōu),司执遗鬼。京室密清,罔有不韪。

南北朝时期,“逐疫”的仪式在民间大加简化,变为击鼓驱疫。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臘日,谚语:'臘鼓鸣,

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西域胡人面具),及作金刚、

力士,以逐疫。”从“金刚”“力士”,可知这一风俗中已渗入了佛

教的影响。

至唐代,“傩”逐渐带有了一种艺术表演的性质。唐·段安节《乐

府杂录·驱傩》记载:

用方相四人,带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

口作“傩、傩”之声以逐除也。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画衣,各执麻

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及呼神名……侲子五百,小儿为

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以晦日于紫宸殿前傩。张宫悬乐,太常

卿及少卿押乐正到西阁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押乐

在殿前。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其日

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观之,百姓亦入看,颇谓壮观也。

到宋代,则演变为乞丐“打夜胡”的形式。《东京梦华录》:

“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

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

清·顾张思《土风录》一:“臘月丐户装钟馗灶神,到人家乞钱米,

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按即古之大傩。”

大约在唐宋之际,作为祀典的大傩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

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

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2006年至2014年,各地傩戏(武安傩戏、

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万载开口傩、仡

佬族傩戏、鹤峰傩戏、恩施傩戏、任庄扇鼓傩戏、德安潘公戏、梅山

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 、临武傩戏、庆坛)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不过傩戏的表演已不限于臘八。

现在抄录一些反映大傩、击鼓驱疫风俗的诗歌如下:

又听村村臘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

今古情。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自惭伏臘尤多误,和语

烦公子细评。(宋·李之仪《和人腊日》)

大傩存古礼,彩发映雕冠。如今身老大,不似小时看。(宋·姜特

立《里中驱傩》)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搥大鼓。金蟒缠胸神鬼装,白衣合掌

观音舞。(明·袁宏道《迎春歌和江进之》)

岁聿云暮晷渐长,郁仪(太阳神)驭日行北方。大傩逐疫掌方相

(念平声),蒙熊涂面朱衣裳。百廿侲子其盾扬,桃弧棘矢剑戟枪。

鼓以大鼗声彭彭(bāng bāng),茅鞭倒拽炬火煌。镂锼狰貌凛如霜,

食咎食梦鬼为粮。赫然一怒魑魅藏,迎新逐衰受天庆,春满皇都来百

祥。(清·弘历《驱傩行》)

听臘鼓,一国若狂分队舞。金刚力士收南亩,村前村后歌金缕。

风和煦,流连不觉严寒苦。(清·陆求可《归自谣·冬景》)

臘八粥

蜡祭、大傩的习俗今已不存,现在臘八节仅存的最为流行的风俗

就是吃腊八粥了。吃腊八粥的来源与佛教有关。传说释迦牟尼在成佛

以前,绝欲苦行,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被牧女以杂粮掺杂野果,

用清泉熬成粥救醒。食毕于菩提树下苦思,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佛教徒称此日为“佛得道日”。每当此日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女

在佛座前献“乳糜”粥。唐代百丈怀海(720~814)禅师制定了寺院

清规,称为《百丈清规》。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奉敕重修,

称为《敕修百丈清规》,一直作为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敕修百丈

清规》规定:“臘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

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养。”这大概就

是臘八粥的最初形态。

到了宋代,正式出现“臘八粥”的名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

录·十二月》记北宋风俗:“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

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

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臘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梦梁录·十二月》记南宋

风俗:“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

臘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施

主)、贵宅等家。”

《帝京景物略》卷之二记明代风俗:“是日(臘月八日),家效

庵寺,豆果杂米为粥,供而朝食,曰臘八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详细记载清代京城臘八粥的制作工艺:

“臘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

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

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

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臘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

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

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按,《燕都游览志》:十二月

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臘八粥,以果米杂成之,品多者多胜。今

虽无百官之赐,而朱门馈赠,竞巧争奇,较之古人有过之无不及矣。”

臘八节吃臘八粥的风俗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下面几首诗词表达了古人对臘八粥的喜爱:

臘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

俱不录。金仙(指佛)托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谁谓毗耶(古

印度城名,佛于该地说法)清净身(指佛),何有尘埃更须浴。今晨

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未须怊怅(chāo chàng,义同惆怅)

思往昔,坐变劲峭(谓寒风强劲而凛冽)同春柔。铺排短韵一作戏,

为君姑续岁时记。(宋·王洋《臘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

欣然尽之因成小诗》)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

热心肠。(清·王季珠《臘八粥》)

但糜自可,又何必饮,太邱实录。白玉为堂,风味原非粱肉。清

疏不俗。况臘八、果鲜菹熟。今休羡,党家羊酪(宋·陶穀妾,本党进

家姬,一日下雪,穀命取雪水煎茶,问之曰:“党家有此景?”对曰:

“彼粗人,安识此景?但能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见明 陈继儒 《辟寒部》卷一。后因以“党家”比喻粗俗的富豪人家),

石家(指石崇)豆粥(《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崇为客作豆粥,

咄嗟便办)。 只此也堪果腹。快围炉、分舀小匙相续。饱暖交加,

消受人间清福。长安富足。那有此、匀圆嘉谷。君恩沃。父子同沾天

禄。(清·许嗣隆《雪狮儿 ·臘八日同儿子大儒食粥》)

因为源于佛教,故臘八粥又叫“佛粥”“僧粥”:

臘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

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

江村节物新。(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僧粥晓分惊臘日,猎围晨出

忆残年。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

清艳向江天。(元·虞集《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臘八节与道教也有关系。道教节日有“三元五臘”。三元是:正

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

节。五臘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

十月初一日民岁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梦梁录》:“自冬至后

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臘日,谓之'君王臘’。” 清·潘荣陛《帝京

岁时纪胜·腊八》:“臘月八日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

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

阖家聚食,餽送亲隣,谓臘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说法,佛、道两家相比较,传播之深远,佛家之说

占了压倒的优势,所以古代诗歌中很难找到反映“侯王臘”的作品。

赐臘

臘日还有天子“赐臘”的惯例。杜甫《臘日》诗云:

臘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臘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

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

银罂(指盛所赐物品之器)下九霄。

仇兆鳌《杜诗详注》:“朱瀚曰:'口脂、面药,以御寒冻。’

《景龙(唐中宗年号)文馆记》:'帝于苑中,召近臣赐臘,晚自北门

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臘脂。’《酉阳杂俎》(作者是唐代段成

式):'臘日赐口脂臘脂,盛以碧镂牙筒,’” 唐·邵说 《谢赐新历日

阅读古代诗歌,可以发现,除了上面三种风俗之外,自唐代之后,

及口脂面药等表》:“伏奉某月日墨诏(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赐

臣新历日一通,并口脂、面药、红雪、紫雪等。”

宋·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臘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

下录几首反映臘赐的诗词:

逢臘欣酬吟咏才,已知春色向人来。口脂润逐银罂赐,百药香随

钿合开。梁苑辞臣(司马相如等西汉梁孝王门下文士)堪赋雪,寿阳

公主(南朝宋武帝女。相传梅花落其额上,人以为美,而出现寿阳妆)

好妆梅。更怜罢猎归侵夜,重对歌筵红烛台。(宋·田锡《和宋太玄臘

日》)

驿使锦连乾(连钱,马饰物),传宣下九天。缄题(信函的封题)

瞻赐玺,走送听鸣鞭(皇帝仪仗中的一种)。意溢兼金(价值倍于常

金)外,恩从玉陛前。更怜戍边客,一骑入秦川。(宋·岳珂《闰月之

臘诏赐银合臘药三首》 其一)

绮筵错落映朱旗,百辟(百官)承恩燕赤墀。荐蜡尚存周典礼,

赐酺聊举汉官仪。中厨次第催传炙,列坐雍容各覆卮。潦倒不惭书猎

字,殷勤还赋伐檀诗。(明·文徵明《臘日赐燕》)

古代不少节日风俗原先只出现在宫中,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由

“宫俗”衍生为民俗,如七夕乞巧、重九佩茱萸。腊日天子赐臘只是

宫中的一种节日惯例,它是否发展为民间腊日相互馈送面脂之类防寒

防冻礼品的习俗呢?就我目前阅读所及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下面宋代

张纲的一首《浣溪沙·荣国生日四首》其二是否可以看做臘日馈赠的民

间版呢:

臘日银罂翠管新。潘舆(养亲的典故)迎臘庆生辰。卷帘花簇锦

堂春。 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圆润如珠的歌声)驻行云。流

霞(美酒)深劝莫辞频。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系列

冬至|阴阳消长际,新旧送迎中

今又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02:3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23432177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腊八粥|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只伤今古情.pdf

标签:傩戏   祭祀   祈求   黄门   民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