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读山海经十三首)
赏析《哀江南赋·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山于语言文字的古今隔阂,要想较顺利地读懂古书,一般要参看注释。注释对读者阅
读和正确理解古书大有裨益,因此精准的注释尤为必要。然而山于版本和注释家的不同,
注释也会有所差异。同时,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也无从知道其含义,阅
读时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对于以上问题,笔者参照王力《古代汉语》、朱东润《中国历
代文学作品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个版
本,以《哀江南赋·序》的注释为例,试考论不同版本注释的正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此序。
从注释内容上可分为以下儿个方面。下面试分析。
一、训释语言和文字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两大方面:一是,字面生涩而义晦;二是,字面普通而义别。
(一)实词的解释
1.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句中对
“让”一字的解释。王力《古代汉语》和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为“让位,禅
让”。“让东海之滨”这句话解释成:让位而居于东海之滨,不说“篡”而说“让”,是掩
饰之词。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让”
-----------------------------
是“辞让,谦让”,《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为孤竹国君二子,兄弟相互辞让君
位,逃至海滨。”这句话喻自己本以谦让自守。同一句话中,“让”字出现两种不同的注
解,导致句意产生很大的差异。倪播+庚子山集注》:“让东海之滨者,盖指魏、周禅受也。”
故根据语意和典故,笔者认为“让”解释为“让位,禅让”更妥。让,古作“让位,禅让”
讲。如《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吕氏春秋·慎人》:“信贤
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王本注“张平子见而陋之”
的“陋之”为“认为不好”,未确。应解作“鄙视,轻视”。因若以“认为不好”解,与
上文的陆机的拍掌大笑构不成呼应关系,体现不出被人嘲笑、受人轻视之意。又《艺文类
聚》云:“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薄”有“轻视,看不起”之意,“陋”应与“薄”
相近。陋,古亦常作“鄙视,轻视”解,如《史记·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鄙枷淫神
抵之祀。”柳宗元《钻姆潭西小丘记》:“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轻初之。”
3.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朱本注“王气”为“帝王的运气”,未确。应解作“王者之气”。根据商务印书馆《古
代汉语词典》:“王气,旧指象征帝王的祥瑞之气。”如《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豫章人
有善术者,望斗牛间有王气。”朱敬则《陈后主论》:“五百里之俘囚,累累不绝;三百年之
王气,寂寂长空。”
(1)虚词的解释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
王本注、朱本注、郁本注释“藐是流离,至于暮齿”句,“是”应注出。因此处的“是”,
不是“对、正确”等常见之意,而是作语气助词,用在句中以补凑音节,没有意义,可去
掉不译。而金本注:“是”为“语助词,无义”。没有标明用法。“藐(藐:远)是流离,至于
暮齿”,即远远地流落异乡,直到晚年。“是”,古作“语气助词,用在句中以补凑音节,
无实义”,解例,如《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杯。”(人民于今没有福禄,
天灾不断打击。)
(2)地名的训释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句中对“华阳”
一词的解释。王力《古代汉语》中指西魏,他引《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据胡
渭《禹贡锥指》考证,华阳在今陕西商县。西魏京都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用华阳是活用
典故。而其他三个版本都指江陵,因为江陵在华山之阳(徽,故称。这句话的意思是:庚信从
江陵奉命出使西魏,适值西魏攻陷江陵,元帝被杀,他从此被留北方,终不得归。
笔者赞同后三者的注释,“华阳”应解释为江陵。理山有二:
第一,从出处来讲,“华阳”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华阳黑水为梁州。”意
思是说梁州东至华山之阳,西至黑水之滨。常朦在《华阳国志·序志》中说:“唯有天汉,鉴
亦有光。实司群望,表我华阳。”且注释说将汉水作为华阳地区的标志。《华阳国志》所记
地区为《禹贡》九州之梁州,其地因在华山之阳、汉水之南而得名为“华阳”。清马俊良
《禹贡注》:“华阳,华山南部。”又常朦《华阳国志》:“西魏都长安。”班固《西都赋》:“汉
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从《禹贡》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尔雅》的《释地》
“河西曰雍州”,雍州在华山之阴矣,长安在华山之阴)。倪播《庚子山集注》中亦指出:“南
郡江陵,在华阳。”所以,“华阳”一词不可能指西魏,王本是错误的。
-----------------------------
第二,从语法结构和语意来讲,“华阳奔命”中“华阳”前面省略了介词“于”,“从
华阳”做句首状语,这句话言从华阳(江吻奔命而北至长安,遂不归也。如王本指西魏,语
意就会发生改变而为“从西魏奔命……”这明显不符合事实和文意。
二、淦释典故
如“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句中对“让东海之滨”一句的训释。王力《古代汉语》
和金本中指田和篡齐的事。齐康公十九年,田和迁康公于滨海,后自立为齐王。是借田和
的事暗指宇文宽篡夺西魏改国号北周的事,与“遂餐周粟”是两回事儿。朱本和郁本中引
《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本孤竹君二子,兄弟相互谦让君位,逃至滨海。”后二
人闻周文王善养老而归周。武王伐封,二人以为不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指出“让
东海之滨,让餐周粟”句喻:己本以谦让自守,但竟不能如伯夷、叔齐之不食周粟,以身殉
“义”。这里是把“让东海之滨”和“遂餐周粟”连成一事来论。同一句话,出现两种完
全不同的出处。我赞同王本、金本的解释。倪播《庚子山集注》:“让东海之滨者,盖指魏、
周禅受也。《史记》:‘田大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云‘让’者,微词也。”又说:“遂餐周
粟者,宇文氏国号曰周,故假夷齐、周粟为比。”此句“言元帝畏秦兵之下,使己聘魏,
忽践秦庭也。及江陵既陷,身留长安,见周受魏禅,遂终仕于周也”。又《史记》:“伯夷
自海滨来归之。”《正义》曰:“伯夷孤竹国在平洲,滨东海也。”夷、齐始为让国而逃,
其后不食周粟,似是一事,然于子山不类。按之上句,不得引东海、周粟为一事也。山此
可见,这里是说,自己在北周篡魏后,失节而食了“周粟”,庚信对自己不能全节,深为
悔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四个版本对《哀江南赋·序》一文的注释或多或少都有不够精当
-----------------------------
之处,读者在阅读时不能盲目相信注释,要根据全文大意和语法知识做客观理性的分析,
既不抹煞前人注释,也不迷信前人注释。读者在阅读时能做到吸收其有价值的东西,确保
理解准确无误,也不枉白读一回。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00:5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17994177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赏析《哀江南赋·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赏析《哀江南赋·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