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荡笔画)
红军山导游词
篇一:红军山导游词
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
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
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
书“红军坟”三个大字。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山
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
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
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去遵义(遵义旅游攻略遵义旅游线路)除了看遵义会议会址,还可去看红军山。遵义
的红军烈士陵园修建在市内小龙山上,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
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手书
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
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
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红军山
20XX-04-0613:20
女士们、先生们、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跨过湘江河就到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山。红军山的真名是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那么为什么又叫红军山呢?一会儿到了之后,等我慢慢为大家道
来。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红军山的概况。
这是一座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中小龙山上的陵园,于1953年
修建。当时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烈士坟墓集中迁至山上,还从桑木垭远迁早已远近闻
名的“红军坟”来此山,刚开始叫“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它坐北面南,前临湘江河背
靠大森林,四周苍松挺拔。后经1984年等几次的大扩建后,构成了今天布局严谨、气势
雄伟的所在。
好,现在我们已到了陵园门口。首先迎接我们的是316级阶梯,顺梯仰看,一个在阳
光下闪闪发光的巨大镰刀、锤子标志抢入眼中,使人顿生敬仰之情。
现在我们作一下分工:你们几位小朋友数数台阶,看我刚才说的316是不是准确。
其他团友观看台阶两侧栏杆上图文并茂的雕刻,那可都是红军长征时的珍贵资料哟,
大家可尽情摘录或拍录下来。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了,大家看到碑身正面的“红军烈士永垂
不朽”八个大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碑的高度是30米,上口2米见方,底
面为6米见方。碑顶置一个高大5米的党徽,也就是刚才我们在山脚最先看到了标志,它
用氮钛合金片包裹,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夺目;碑的外围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
的大圆环,圆环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2米,圆环外面东、西、南、北段各镶嵌着7
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也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艰苦革命历程,
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四个巨大的红军头像是由紫色花岗岩石雕成,东南方是老红军形象,西南方是青年红
军形象,东北方是赤卫队形象,西北方是女红军形象,组图含义是红军震撼四方。
好,现在我们进入圆环内。圆环内壁是四组汉白玉浮雕。这组是强度乌江;这组表现
的是遵义人民欢迎红军;这组是娄山关大捷;这是四渡赤水。
由北边走出圆环,沿坡上行到“邓萍烈士之墓”,这是红军在遵义战斗中牺牲的一位
级别最高的军官:军团参谋长,牺牲时才27岁。墓碑和墓志铭都是由张爱萍将军亲笔手
书。
当年,红军取得娄山关胜利后,先头部队一举拿下遵义新城,但老城有坚固的城墙,
一时拿不下,为了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拿下老城,取得遵义之战的全面胜利,邓萍
身先士卒,率部到城外河滩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当时的十一团政委张爱萍也冒弹匍匐到邓
萍身边,他们隐蔽在一个小土墩后面,交换对敌情的判断和商议下一步计划······突然邓萍倒
向了张爱萍的怀里,原来他被敌人击中,鲜血奔涌而牺牲了,那是1935年2月27日,邓
萍刚27岁。
后来,张爱萍在鸭溪场沉痛地为邓萍写下了一首挽诗:
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在墓的东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雕塑表现的就是当时邓、张两位战友的生死决别时
刻。
这座雕塑后面是红军英烈墙,收录了当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战斗牺牲的两千多名烈士
(这是有名册记录的;还有无数无名烈士只有立无名英烈墙纪念了)。
······
请大家随我来(从邓萍墓室后穿过来到西侧)。这就是有名的红军坟,“红军坟”三个
字是毛泽东主席的手书集字。该坟代述的是当年广西籍红军战士卫生员龙思泉到桑木垭为
穷人义务治病,后来在追赶部队的途中被敌人杀害。桑木垭百姓知道后非常气愤和悲痛,
遂把龙思泉遗体移葬到桑木垭。红军走后,穷人生病无钱治,非常怀恋这位“红军先生”。
传说有一病人到龙思泉坟前走不动了,倒下休息一阵后,居然感觉像好多了,从此一传十、
十传百······许多穷人生病后都前来烧香求“药”,逐渐就传成了“红军菩萨”······
解放后,修建红军烈士陵园时,迁移龙思泉坟来小龙山,可是群众还是香火不断的祭
奠这座红军坟。后来,政府在坟前下方台上塑了一尊红军女卫生员的艺术铜像,把男卫生
员艺术为女卫生员形象,但前往祭拜“红军坟”者还是络绎不绝,连铜像也被祭拜,它的
脚部还被虔诚的人们摸得锃亮锃亮的。
你们看,下边这座铜像就是,还有人在敬香呢。
喜欢川剧的朋友,可能知道一个叫《红军魂》的剧目,它就是我市川剧团根据红军坟
的故事创编的。
一位普通人被顶礼膜拜70多年了,这在全世界可能是不多见的吧?
朋友们,再往西就是由李鹏题写匾名的青松堂了,里边存放了16位无名烈士的
骨灰,还有邓萍、钟伟剑烈士的事迹资料。
好了,各位女士、先生,我们走这一圈,整座陵园是否就走完了呢?没有。
在广场西侧下的坡面还有两座特别的三面体纪念碑呢,大家请跟我来。
现在我们已瞻仰完陵园的所有碑、墓、雕刻塑像,我想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此陵园为什
么叫“红军山”了吧?
因为这里红军味特浓,红军的英勇、善良气息犹存,红军精神已深深烙在了淳朴的遵
义百姓心中,人们用“红军山”来亲切称呼烈士的安息之地,由衷地表达对红军的崇敬之
情。
遵义红军山
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不过遵义人都叫红军山。步出
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
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贵州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
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
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红军山导游词)
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
红军卫生员。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红军山之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就犹如镶嵌在这个城市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庇护
着这方水土这方人;又如这个城市的灵魂,彰显着老区鱼水情深的情怀。
“今晚我们必须拿下遵义城,并以遵义为据点,一举击溃明天赶到遵义进行支援的国
民党中央军。这场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邓萍站在洗马滩河坎上,指着不远处的遵义
城,向战士们传达了彭德怀军团长下达的重要指示。听到命令,战士们士气高昂,一个个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邓萍下达进攻的命令。突然,一颗流弹从他颅内穿过。“参
谋长!”邓萍身边的战士急忙扶住他,其他的战士也几乎咬碎钢牙,恨不得将打冷枪的敌
人揪出来千刀万剐。在邓萍倒下的一瞬间,从投身革命开始的记忆片段如幻灯片一般,在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此时,他才27岁。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
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
山。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
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
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凤凰山麓湘江河畔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
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这里是遵义广大人民群众缅怀
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各种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
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名轶名烈士。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
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经省、地、市党政军的共同努力,1958年终于在
松子坎找到邓萍原墓,并迁至遵义市小龙山上。同年,遵义市政府立即报请上级批示兴建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经上级部门研究后,同意拨款30万元,在遵义市修建烈士陵
园和纪念碑。1958年9月,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动工兴建并于次年初竣工。陵园划
定范围为103亩,始建盘山车道和289级石阶,由湘江河边的公路直通陵园的纪念活动平
场。陵园正中,用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了一座墓室,并在清明节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安埋在小龙山石砌墓室内,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
此地。自此,市民们便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山”。
迎风奏乐永放光芒
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
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
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
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
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
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纪念碑修建于1985年1月15日,恰逢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当时省、地、市
党政军领导云集小龙山,隆重举行建碑仪式,党中央也委托伍修权、童小鹏专程由京来遵
剪彩,参加了落成典礼。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
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
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
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据陵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整座纪念碑均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而成,在
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正如底座圆环外壁上以石雕头像为界镶嵌着的繁星,每
面7颗,共计28颗。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的28年峥嵘
岁月——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解放了全中国,这
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必将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
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
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
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
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
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
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
底。
卧碑斜置于墓室正前方8米之台阶中央,长4.5米,宽3.1米,在白色水磨石面上,
用红、黄、绿三色水泥堆塑,由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组合而成,并装饰素带两根,形
如一个巨型花圈,整个卧碑做工精雕细琢,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
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邓萍墓往左而行,便是青松堂,里面存放着1935年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16位轶名
红军烈士的骨灰以及23名已故老红军的骨灰。“青松堂”三字,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于
1991年2月为陵园题写的。
自陵园建立至1986年,省、地、市为陵园建设投资,共计300万元。1983年10月
国务院批准为全国32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88年国家民政部拨款
25万元,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建筑了烈士骨灰堂和陈列室。
青松堂旁是红军坟和红军卫生员的铜像。
红军坟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
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
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
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
篇二: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红军山烈士陵园。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山前是碧绿清沏的湘江流水,山的东面系《遵城八景》之一的凤
凰山。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这松柏翠绿的小龙
山中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来这里。从此,人们
称小龙山为“红军山”。1968年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后,青山中安葬着长征中在遵义牺牲的
部分红军烈士的忠骨和骨灰。
红军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
“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
组成。
“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整个碑高35米,碑
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外部由四个头
像托着一个大圆环,这个圆环的外面有28颗星,这28颗星的意思是:1921年中国共产
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的纪念,另一个意思是遵义会议永放光芒的意
思。大圆环的里面由四幅汉白玉石的浮雕组成的图画。整个大圆环是由四个头像托着,这
四个头像是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这个纪念碑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
山教授设计修建的。
在红军烈士陵园中,有到遵义来考察工作的部分中央领导人种下的树木,像这棵雪松
是1985年李先念到遵义时种下的。
“邓萍烈士之墓”修建于1958年,1959年清明节举行迁葬仪式。墓字铭为张爱萍题
写。邓萍,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生。
1927年同黄公略一起,由党派到国民党第35军第1师第1团作兵运工作,该军于
1928年平江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邓萍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
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于1935年2月,红军第2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三
军团参谋长邓萍和三军团十一团团长兰国清、政委张爱萍等人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敌人流
弹击中光荣牺牲。当时年仅27岁,是红军在遵义长征中牺牲职务较高的一位领导将领。
后来,张爱萍回忆邓萍牺牲时的情景曾说:军团参谋长邓萍和我一起来到前沿阵地观察敌
情,并对我说,突然他的头栽到我的右臂上,我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他那为革命事业英
勇献身的殷红的热血已染满我的衣裳。邓萍是不幸中弹的,还没有来得及说完要说的话,
就悲壮的牺牲了。??张爱萍的这段回忆记载在《星火燎原》的第三册上。
“红军坟”是红军卫生员龙思
泉烈士墓。墓名是毛泽东手体集录。龙思泉,广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连、营卫生员。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后,龙思泉随队到
达遵义东南桑木垭一带,为了解除原本就处于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无钱医治的农民的疾
苦,龙思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运用他幼时随父行医掌握的高明医术,日夜
不停,走村窜寨为农民治病。经他诊治过的病人,个个病队康复。百姓遂认定这是一位救
苦救难的“红军菩萨”,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请他诊病。
一天下午,一个穷人的孩子从十多里远的地方来到部队,要求红军卫生员为他父亲看
病。经部队首长批准,龙思泉爬山涉水来到病人家中,诊断为患伤寒病。严重的高烧,病
情的危急。龙思泉忙碌一晚未能及时赶回部队。就在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撤离遵义,
由于通知不及,部队首长只好写一张条子,请房东刘大爷转交龙思泉。第二天,龙思泉回
到部队驻地,得知部队紧急转移的消息后,告别了刘大爷和众乡亲,按照字条指出的方向
追赶部队。
众乡亲看着远去的红军卫生员,心中正担心着他的安危,突然间,从卫生员去的方向
传来砰砰的枪声。刘大爷和众乡亲寻着枪响的地方跑去,来到桑木垭,发现卫生员倒在血
泊中。为报答红军对百姓的恩情,刘大爷和众乡亲躲过反动派的视线,把卫生员安葬了,
并经常到他的坟前烧香祭拜,并摘一些草药,服下后,病情有所好转,众乡亲认为是红军
在显灵,在保佑他们,这样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反动派以为是共产党在搞什么阴谋,就下
令挖掉红军坟,众乡亲和反动派开展了挖坟和护坟的斗争。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解放。每
到清明时节,乡亲们来到坟前表示了对他哀思。
1954年,市人民政府将红军卫生员的坟墓从桑木垭迁到这里,这是迁入红军烈士陵园
的第一座“红军坟”。几十年来,坟前依然香火不绝,表达了遵义人民对红军的深切怀念。
“青松堂”三字,为1991年2月李鹏凭吊烈士陵园题写,室内安放着遵义战役中牺
牲的红军烈士骨灰盒。与“青松堂”相邻的“翠柏园”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
平事迹。
青山埋忠骨,史册栽功勋。“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牺
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篇三:金寨红军广场景区导游词
金寨红军广场景区
金寨红军广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寨县红军广场旅游景区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等
六个主要景点,形成了以烈士纪念塔为中心,融塔、馆、堂、碑、墓园、广场为一体,具
有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底蕴,与绿色山水景观紧密相连,具有山区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年接待参观者50万人次。金寨县红军广场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
【红军广场】
“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几个字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整个红军广场是金寨县革命
烈士陵园二期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2250万元,其中
包括广场、牌坊、上山台阶步道、绿化、照明、挡土墙和浮雕等工程。
红军广场建设紧紧抓住金寨是革命老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这一历史特点,运用数
字和浮雕等现代设计理念,充分展示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境内的革命史实以及金寨人民作
出的伟大贡献。完成后的红军广场与烈士塔、红军墓园、博物馆、红军村等连成有机的整
体,大大提升了红色旅游品位。
两边的浮雕,它是采用芝麻白花岗岩材质,有松、鹤、祥云组成,通过系列动植物形
象的有机搭配,既美化了广场,又展现了和谐的现实生活。右边的浮雕有32只松鹤组成,
寓意在金寨县诞生的红军第11军32师,左边33只松鹤代表红军第11军33师。
浮雕主要的图案是杜鹃花,杜鹃花是我们大别山区常见的山花,也是一种容
易生长并通迅速蔓延的植物,火红的杜鹃象征着革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燎原之势。
穿插其中的11颗星星寓意深刻,它代表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共有11支红军主力部队先后
在这里诞生和组成。
浮雕是向日葵和鸽子组成,向日葵向太阳,它象征着我们的工农红军一直跟着中国共
产党,为受苦受难的百姓翻身解放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鸽子则象征和平,是全人类追求
的梦想。
台阶共有59级,它寓意着在我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在全国将
军县中位居第二,成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其中上将一位就是洪学智将军,中将8位,少
将50位。占安徽省130位将军数的45.4%,在全国将军县中位居第二,成为全国著名的
将军县。这些开国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不
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贡献了毕
生的精力。他们每个人的戎马生涯都是一部传奇故事,是一部生动的革命传统教材。
金寨县不仅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和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而且在抗日
战争时期是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一度成为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领导全省
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心。革命战争年代,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10万儿
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05万人,其中县团级以上
的就有500多名,这50级台阶就寓意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上面这两边的台阶是49
级,它表明金寨县的解放时间是在1949年。现在各位领导可以回头看看金寨老县城的面
貌,我们的县城绿水青山,翠岭环抱,碧水穿城。上游是著名的梅山水库,新中国建立之
初,为根治淮河,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为此,金寨淹没了10万亩良田、14万
亩
经济林,移居10万多人。
25级台阶寓意在金寨县境内组建的红25军。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年10月,
在麻埠成立了红25军军部和第73师。随后,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25军的第
75师、第74师先后在金寨境内的麻埠、白塔畈组建。红25军是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也是长征中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人数
的红军队伍。红四方的图案寓意金寨地区是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前面的28级台阶意指在我县组建的另一支红军队伍——红28军。1933年10月,
根据皖西北道委决定,红28军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1935年2月,以金寨境内组建的红
218团为主体再建的红28军,坚持了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红28军是继红25军组
建之后,又一次组建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也是鄂豫皖地区的最后一支主力红军。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于1983年纪念立夏节起义胜利54周年之际建成,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展厅面积3750平方米,展出革命历史文物1200多件。主楼正面镶嵌邓小平同
志的亲笔题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馆内陈列分为序厅、革命史展、将军展、
洪学智生平事迹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七个部分。
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江泽民、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洪学智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亲笔题词和一幅大型浮雕《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两侧放置金寨诞生和组建的十一支
主力红军的军旗浮雕和史迹电动图。
革命史厅按四个时期,分组列题,史物结合,形象地展示1921年至1949年我县革
命史。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以金寨建党活动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反映了旧中国苦
难的金寨人民在救星共产党的指引下开始觉醒起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展出立夏节起
义和六霍起义,红11军32师和33师的建立,豫东南和皖西根据地的开创,鄂豫皖苏区
的形成,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红军主力转移,创建和重建了红25军、红28军,反映了走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燎原之势,充分显示了金寨是“红军的故
乡”;抗日战争时期,展出金寨人民响应征召,加入新四军的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
省工委以金寨为中心领导鄂豫皖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反映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
主的方针的正确性;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
胜利,反映“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将军展厅着重展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金寨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赫赫战功,也
展现了他们为社全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显示出金寨是“将军
的摇篮”。
洪学智将军生平事迹展厅,展示了两次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将军的事迹。金寨名人厅展
出金寨籍革命历史名人,并重点介绍我县革命历史名人王明和蒋光慈;并全面详实的展示
了我县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各界名人的光辉业绩,激励青少年陶冶情操,立志成才,报
效祖国。
烈士厅展出金寨县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十万儿女踊跃参军,
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一万一千余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其中著名烈士蒋光慈,詹谷堂、周维炯、刘仁辅、沈仲华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壮
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在革命老区广为传颂,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报效祖国,同时还展出了刘晓松等新时期英烈。
今日金寨厅展示了建国后金寨的工业、农业、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方
面的突出成就;充分展示了老区人民“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
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品位得到了不断提升,1989年被安徽
省政府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家民政部将金寨县博物馆列为全国首
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南京军区
和驻皖部队、院校先后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列为“青年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
教育基地”1996年国务院公布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20XX年中宣部宣布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先后有二十多所省
内外的大中专院校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馆以来接待参观游客近
300万人次。同时,这里也成为全国重要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之一。
20XX年底,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作为
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正式升级为国家旅游4a景区。实行免费开放。20XX年在各级领导的关
怀下,在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再获殊荣,取得“全国红
色旅游先进单位”称号。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将再接再厉,夯实基础,创先争优,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管理和服
务水平,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职责。
【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23:5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14295261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军山导游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军山导游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