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雪字的拼音)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
尉建文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从经济发展水平、劳
动力市场、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和大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谭日辉,2004;陈海平,2005;宛恬伊,2005;王辉强,2005;郑美群等,2005;
胡永远等,2007)。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本文选择家庭作为主要研究变量来研究它对大学生
求职意愿的影响,其主要考虑有三:一是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伦理本位”为特征的“乡土社
会”(费孝通,1947),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家庭是大学生社会资本
主要来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走出校园之际所拥有的关系网络和各种资源,很多程度上表
现在父母拥有资源网络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等方面(郑洁,2004;李黎明,2008);三家
庭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网络资源对子女就
读的院校、单位选择、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有着差异性影响(文东茅,2005;郑洁,2004;
李黎明,2008)。
本文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看作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中间环节,综合地位获得研究中的地
位结构观与社会网络观两种理论视角,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
的影响。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层面上区分家庭中的地位结构性因素与网络结构性因素,厘
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经验的层面上,用同一模型检验家庭经济地位
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从而深化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工具
本文把大学生就业看作是职业地位获得的过程。在该方面研究中,最有影响的是布劳-
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他们具体分析了先赋地位(以父母的地位为操作尺度)和自致地位(指
个体经后天努力获得的角色地位,如教育、工作经历等)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布劳
-邓肯及其后来者对欧美国家的研究都表明,家庭背景中父母的职业地位(特别是父亲)与教
育水平对子女的职业获得(首次工作或当前职业)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对亚洲国家的研究表
明,父亲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对子女的职业选择(首次工作和当前职业)具有显著性影响
(Hsung&Hwang,1992)。
对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职业地位、
学历)仍然对子女地位的获得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李黎明,2008),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的毕业生更有可能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以推迟就业,而且求职更有信心,初次就业落实单位的
概率高(郑洁,2004)。诸多社会调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论。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的
调查显示:53%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能力与关系相比,后者对就业的影响更重要,24%的毕业
生表示与自己喜爱的工作无缘,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我国大学生就业问
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也表明:在工作落实的重要原因中,社会关系排在第二位(郑洁,2004)。
云南教科院的研究中涉及家庭背景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结果指出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层
次越高的家庭,就业的概率越高(李德勤,2003)。
社会资本是就业过程研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尽管个人正式的工作
搜寻(如寻访公司、参加招聘会等)是影响个体就业和工资的重要因素,但半数以上的个体往
往会利用其拥有的社会资本尤其是社会网络寻找工作。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运用将促进劳
动力市场效率。借助社会资本或网络的工人将获得更高工资,就业概率更高,公司也将获得
更高利润(Montgomery,1991)。在中国,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
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
的作用。对大学生就业经验研究,证实了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显著的正面的作用
(陈成文,2004;郑美群,2005,郑晓涛,2005,王格等,2007;胡永远,2007;李黎明,
2008)。
布劳-邓肯的研究和社会资本的研究在理论上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家庭的社会经济地
位的研究属于地位结构分析范畴,社会资本的研究属于网络结构分析的范畴。地位结构观分
析取向认为人都是按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分类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如求职、社会流动)可以
用所属的类别差异进行解释(边燕杰,1999)。最基本的假设是: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层
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主要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地位结构观的理论源头可以追
溯到马克思和韦伯,两者的阶级和阶层分析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地位结构观的分析方法。后来
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地位结构观的分析方法。后来,地位获得模型
做了一些修正,但仍然没有摆脱地位结构的视角,尽管有很强的解释力,但这一观点考察社
会结构具有片面性,有碍于我们把握社会结构的全貌,而且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论误导(边
燕杰,1999)。
社会资本导向的网络结构观则侧重于不同团体和个人之间形成的网络,它强调的社会关
系的模式,即全体内部不同地位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群体之间,不同群体的成员之间
的相互交往。与地位结构观只重视个体、种属、身份、地位等不同,网络结构更关注个体与
个体间的关系、个体行为的“嵌入性”、个体对资源的涉取能力)和动员能力以及个体在社会
网中的位置等。但这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替代的研究范式,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
的(张文宏,2006)。
但在我国的地位获得研究,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研究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没有
区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系。很多学者把家庭社会资本的指标量化为父亲
职业、父亲教育、家庭收入家庭等社会经济地位(郑洁,李黎明,2008)。如此处理社会资
本变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上的脉络不是很清晰,无法区分研究是在遵循何种理
论脉络,很难找到自己的研究定位;二是在具体测量上存在偏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
一定的相关性,但毕竟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如此用一者取代另一者,会导致较大测量误差。
因此,本文把家庭看作是两种理论视角的交汇点,合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把他们放入
一个研究框架,比较二两者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
1、自变量: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关于家庭经济地位(SES)的测量,不同的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不同的指标。
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几个关键性指标
(Blau&Duncan,1967);也有学者把职业划分为六个分数等级作为社会经济指数,后来又加
入教育水平和收入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性SES指数。本文为了研究具有比较性,把家庭社会经
济地位测量为父亲的教育水平、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
(2)家庭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关系(Portes,1998)、社
会网络结构(Coleman,1988;Burt,1992)和社会网络资源(Lin,2001)。本研究延循社会
网络资源的观点,将大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界定为“大学生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
通过该网络取得的各中社会性资源”。在具体的测量中,本文延续边燕杰“春节拜年网”的
测量方法,采用“定位法”从网络规模、网顶、网差和网络构成四个角度测量社会资本(具
体研究参见边燕杰,2004)。
2、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包括三类:
(1)前途选择。根据大学生毕业的去向,本文选择了就业、继续深造(考研究生或出国留
学)两类。
(2)就业意向。本文使用“工作单位性质”作为就业意向的主要测量指标,主要考察大
学生选择“政府机关”和“企业”的情况。
(3)预期工资。主要测量就业以后希望得到的月收入。
(4)求职途径中,对关系的依赖程度,家庭或亲戚朋友的关系对他们的就业是否非常重
要。
3、控制变量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学校是否获得一些政治资
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专业就业率和薪水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在本文中,我们把性别、是否是党员和专业作为控制变量。纵上所述,本研究的变量如表1
所示: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金钥匙”思想与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该调查以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本科生共计
1067名,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29份,有效率96.4%。
2、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
本章所使用的统计模型主要有两类:第一,当因变量为定距变量(预期工资)时,采用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统计模型如如下:
Y=B0+B1X1+B2X2+……+BiXi+ε
其中Y代表研究因变量,即预期公子,X1、X2……Xi分别代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资本”、……等研究自变量,B1、B2、……Bi分别代表各研究自变量的偏回归系
数,偏回归系数代表在控制了其他自变量的作用后某一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净影响”。
B0和ε分别代表常数项和随机误差。
当因变量为定类变量(前途选择等)我们将它变为一个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赋
值为(0,1)的二分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模型可表述为:
lnΩ=B0+B1X1+B2X2+……+BiXi+ε
其中Ω代表因变量事件发生与不发生概率之比,简称“发生比”,而B1、B2、……Bi
则分别代表了每一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事件发生比的对数的影响。在具体解释回归系数
的作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个自变量的发生比率(oddratio,数学表达式为Exp(Bi))的
考察,来确定自变量每一个单位的变化给原来发生比带来的变化。
三、分析结果与发现
(一)前途选择
大学生对于未来毕业的时候的选择,主要有三种状态:就业、继续深造(包括考研或和
出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到底要做什么)。本文只关注前两种情况,分析家庭社会经
济地位和社会资本对于他们就业意愿的影响。表2中从“前途选择”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
出家庭地位结构性因素中,父亲的教育水平、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只有
父亲的教育水平显著,随着父亲教育水平的上升,大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意愿有一定的增加。
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前途选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从网络规模来看,网络规模
越大,社会资本越高,大学生就业的意愿会降低20%且作用显著。从网络的异质性来看,
网络中的职业差异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也在增加,大约可以提高8%,且作用显著。
控制变量作用皆不显著,也就是说大学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与性别、专业和是否是党员的
影响不大。
(二)预期工资
在影响预期工资的变量中,从“预期工资”模型我们可以看得出,家庭结构地位因素中,
父亲的教育和职业都都不显著。但家庭的收入作用非常显著,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对自己
的预期工资也就越高。在家庭社会资本的变量中,只有网顶和网络结构存在一定的显著作用。
社会网络中,网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预期月薪。从网络结构来看,与知识阶层
接触越多,会降低他们的预期工资。控制变量作用不显著,性别、专业与政治资本对于预期
工资影响不显著。
(三)就业单位
对于就业单位意愿,我们区分了党政机关和企业。在“党政机关”模型中,家庭的社会
经济地位即父亲的教育、职业和家庭收,作用不显著。而家庭社会资本的作用非常显著,拜
年的人数越多,网络规模越大,大学生到“党政机关”工作意愿可以提高33%;网络结构
的作用亦非常显著,拜年网中的官员比例越高,大学生到到“党政机关”工作意愿可以提高
50%;与此相对应,拜年网中经理层的比例越高,可以大大降低大学生到“党政机关”工作
意愿,达到接近30%。控制变量在该模型中作用比较显著,男生比女生从政意愿更高,党
员学生比非党员学生从政意愿高,专业的差异不是很显著。
在“企业”模型中,父亲的职业和家庭收入对于大学生的“入企”的作用显著。随着父
亲职业地位的上升,大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意愿下降,降低幅度超过了10%。家庭收入对于
大学生到企业工作的影响显著,且作用为正向,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意愿也
随之上升。在控制变量中,专业的作用非常的显著,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财经类学
生选择企业的意愿要高很多。
四、结论与讨论
(一)简要结论
大学生就业过程是地位获得的过程。对地位获得过程的研究,布劳和邓肯经典地位获得
模型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社会资本对于地位求职的影响又成了研究
的重点。本文正是综合了经典的地位结构观和新近的网络结构观研究了,它们对于大学生就
业意愿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
1、在家庭的地位结构因素中,父亲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继续深造作用显著。父亲的教
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就会增加。父亲的职业地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作用显著,
父亲职业地位越高,大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意愿就越低。家庭收入对大学生的期望月薪和职业
选择都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期望月薪就越高,也更愿意选择企业去工作。
2、在家庭网络结构的变量中,网络规模的的作用显著。网络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
低,大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意愿。网络规模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低。网络规模越大,
可以大大提高“从政”的意愿。对于大学生是否从政,家庭网络结构资源非常重要,有着显
著的作用,家庭社会资本越高,大学生从政的意愿也就越高。具体而言,拜年的人数越多,
且在拜年的群体中,官员的比例越大,大学生从政的意愿都有大幅的增加。对于大学生是否
入企,家庭的地位结构资源非常重要作用显著。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入企的意愿
就会大幅下降;与此对应,家庭的收入越高,大学生入企的意愿就会增加。
3、地位结构性因素和网络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对于单位选择有着很大的差异。网络结构
性因素对于大学生“从政”有着显著作用,网络规模越大,与官员交往越多,“从政”意愿
越高。地位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则不显著。地位结构性因素对于“从商”的作用显著,家庭收
入越高,“从商”意愿越高;相反父亲职业地位越高,“从商”意愿降低。网络结构性因素性
因素则不显著。
参考文献:
Alejandro Portes,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Bian,Yan jie and Soon Ang, “Guan xi Networks and Job Mobility in China and Singapore.”
Social Forces, 75,1997.
Blau, Peter M. and Otis Dudley Duncan,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Ronald Burt, Structural Hol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Granovetter,Mark,”TheStrengthofWeakTie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Volume78,1973.
Hsung, Ray-Mayand Hwang,Yih-Jib.1992.“social Resources and Petit Bourgeois”. Chin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16).
Lin, Nan and Yan jie Bian.1991.“Getting Aheadin Urba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
Logan, YanjieBian.1993.“Inequalitiesin Accessto Community Resourcesina
Chine City.” Social Forces(72).
边燕杰,2004,《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中国社会
科学》第3期。
陈成文、邝小军,2004,《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青
年研究》第9期。
陈成文、谭日辉,2004,《人力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
业生的实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
陈海平,2005,《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青年研究》第11期。
费孝通,1997,《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永远等,2007,《个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李黎明、张顺国,2008,《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
资本的双重考察》,《社会》第2期。
李慧勤,2003,《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与意愿》,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
宛恬伊,2005,《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实证研究》,《青年研究》第12期。
王革等,2007,《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中国高教研究》第9期。
文东茅,2005,《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
评论》第3期。
许晓军,2002,《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青年研究》
第6期。
岳昌君、丁小浩,2003,《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
张文宏,2006,《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郑洁,200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个社会资本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郑美群等,2005,《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郑晓涛等,《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8
期。
作者简介:尉建文,男,1978,社会学博士,山东莒县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讲师,从事教育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
来源:邴正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2008·长
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获2008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
奖。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学网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19:5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99625177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