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30 19:29: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蒋连生)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T02:59:39.2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2期 作者: 张兴宇

[导读] 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能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张兴宇

重庆三峡学院 404100

摘要: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能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加快乡村建设步伐,而且能

够改善大学生就业结构型失衡问题,有效城市就业压力,对此本文提出政府提供政策制度保障、高校加强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培

养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大学生 返乡就业创业

一、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为了达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

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

作愈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乡村人才振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但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存在,当前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长期向城市流动且回流乏力。农村人才缺失已严重制约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人才缺失的境况相反,数量庞大的高校毕

业生群体在城市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

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大学生等优质人力资源的积极参与。与普通社会个体不同,大学生作为时

代发展的后备力量,该群体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都相对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更强一些。其中尤其

是农村籍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道路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环境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是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力

量,而农二代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更具有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与可操作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但尽

管如此,调查显示作为时代发展后备力量的大学生群体仍将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

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现状

(一)返乡创业就业意愿较低

农村籍大学生作出是否服务乡村的决策是综合考量自身优势和劣势的结果,而社会资源相对单薄简单,受到乡村现实条件的限制和自

身创业素质认知的双重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在返乡就业路径上,选择自主创业意愿处于低水平。由于长期的传统就业观念及就业结构的影

响,农村籍大学生选择服务乡村偏好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特岗教师等体制内工作,由此导致大学生把基层、乡镇就业当做一块“跳

板”,大学生服务乡村意志不坚定。城市工作体面程度作为城市能留住大学生在此地就业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工作体面程度的感知深刻影响

大学生预期就业地的选择。医疗与教育等资源丰富、便利的基础设施能增强城市就业者的职业体面感,这无疑是吸引大学生在城市就业的

强诱惑性力量。尽管大学生深知,在城市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城市工作的体面只是表象,但他们仍然愿意在面对压力奋力拼

搏。

(二)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尽管我国目前出台了众多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就业的政策,但不少人对于政策的了解受限于途径等因素制约,对该类政策的认知尚不明

确,甚至对对于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还持有怀疑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组织,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的

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肩负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责任,

但是现在就业仍是高校考核的重点,在该方面欠缺引导,致使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较低。

(三)大学生对乡村认知观念传统

2021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

兴局,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广大农村蕴含众多发展机会,乡村的发展前景无疑对大学生来说

是一种拉力,而大学生们在助推乡村创新创业、服务乡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文化教育、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热心乡村公益等多方面发挥

着显著作用。但大学生对于农村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认识层面,即“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套房”的观念仍在影响着这一代大学

生,即使当前农村发展前景较好,大学生也愿意接受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培养路径

(一)政府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投入,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后备力量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而作

为农二代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各有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和可操作性,政府应关注到农村籍大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

计,为有意愿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学生积极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带头组织各方力量创造良好的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今后

可进一步围绕促进大学生到乡镇企业或在农村自主创业来完善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应当协同高校、企业和媒体,建

立协同宣传平台,宣传方式除了传统的官媒之外,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进行深入宣传。

(二)高校加强引导

从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形式上来看,高校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最为重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有技能、有智慧、能管理的

带头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乡村的发展有赖于高校的人才支持。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入社会前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积累场所,也是

大学生就业资源的主要提供者,通过组织政策宣讲活动,深入解读在乡村求职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

补贴等就业政策措施,确保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听得懂、算得清、用得上”。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知晓在乡村就业创业拥有的利

好条件,确保有志向服务乡村的大学生有返乡路径,能够得到落实的政策,才能稳定大学生去农村就业创业的愿望和信念,从而提升其服

务乡村意愿。

(三)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尽管经济社会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仍将城

市作为就业首选地。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籍大学生对投身农村发展的职业选择普遍持消极态度。“城市就业难,农村人才紧缺”,大学生

就业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由于长期的传统就业观念及就业结构的影响,农村籍大学生选择服务乡村偏好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特岗教

师等体制内工作,由此导致大学生把基层、乡镇就业当做一块“跳板”,大学生服务乡村意志不坚定,就业行为不规范,导致资源的浪费以

及就业供需双方交易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乡村长远发展。农村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当转变就业观念,摒弃从众心理,基于自身能

力、未来规划和工作发展前景综合考虑,不能只关注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因素,重视农村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潜力,在熟悉的乡村中实现

个人抱负。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性加剧了高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就业寒冬下,招聘公司减少,大城市就业困

难重重,与此同事,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机具发展潜力。农村籍大学生应理智看待就业环境的变化,认识到乡村发展的良

好势头,择业时充分考虑时代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19:2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98168177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pdf

标签:大学生   乡村   就业   农村   振兴   创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