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追逐作文)
摘要:由于爱默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爱默生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
思想便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人,都相信人性本善,都坚持安贫乐道的精
神。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儒家思想;人本主义;安贫乐道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且lph Waldo EmeTson 1803一样性,但认为这些不同物体
之间,更多的是相瓦补充、和平共1882),美国著名散文家、思想家,19世纪美国超验主
义文学运处,交织于包罗一切的‘一’之中,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魂与动领袖。他在创
建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通过译本,接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天使与魔
鬼这样很少能调和触并钻研了中国的儒家学说。据有人统计,爱默生自从1836 的对立二
元论。叫2脚
年前后对儒家思想发生兴趣后.在不同地方摘录引用了孔子中国儒家思想中这种人本
主义倾向使爱默生产生了共和孟子的语录多达百条.内容涉及儒家在道德、人性、修身、
治鸣,并在超验主义思想中得到体现。超验主义认为:。所有的人学等方面的思想⋯。爱默
生在《日记》中对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都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心智上的洞察力。它赋予人
通过直觉
价,他说孔子是绝对的东方圣人。是哲学中的华盛顿。而非经验把握终极真理的能力。
基于这种直觉洞察力,人能够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就与通过
个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接近最高存在。美国超验主义强凋中国的儒家思想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主要讨论两者间的三精神或超灵的重要性,强调个人是社会最莺要的因素,主张人个
相似点.即人本主义倾向、人性本善观点和安贫乐道精神。与自然相和谐。”[3]这种思想
是美国社会从宗教社会转向世俗
一、人本主义倾向蓑宝兰一个反映,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1ndiVidudi8m)的理化
基础。
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史上不存在类似基督教式的创世说。爱默生深信:。人就是一切,世
界为人存在.人是具有神性虽有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之说,但只属于神话传说范畴,
的.人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只要积极向上、自尊、自爱、自助、从未进入中国宗教和哲
学的主流。更重要的是,女娲和盘古远自立、潜心修养、完善精神.就能够成为完人。推
动世界的进
不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对人类的精神步。宇宙所谓自然,应
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创造者。自然规产生巨大影响。这种无限权威的创世者的缺失,
使中国古代各律只有深入人心.才具有精神意义。⋯⋯人依赖自我。自然就流派思想包括
儒家思想都倾向于这样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会支持人.养育人,最后达到人与自然之间
的精神平衡甚至融自发的、自我生成的一个过程,它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宇宙及合的境
界。”㈩当爱默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世人生时,他与儒人的存在不言自明,无需探索其
起源,亦无需预测其终结。这家思想在人本主义倾向上取得了一致。竺?星竺暑釜喜吧罂笆
燃笔,专翼金望黧孝.凳套二、人性本善的观点索人的内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一””一’⋯一”“、哲学和宗教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处于最高
位置的“天”以孔子有两次明确肯定了人性的同一性,一是说。性相近及位居其下的鬼、
神等其实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超自然力量。虽也,习相远也”,二是认为“唯上智与下愚,
不移”(见《论语·阳然孔子“罕言怪力乱神”.但“罕言”并不等于否认其存在。孔子货》)。
而在爱默生看来,。所有人的心智的构成,就其重要方面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
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而言,都是类似的什“务民之役。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矣。”(《论语·雍也》)显然, 孔子提出人有某种共性.孟子则将这种共性定义为性善。孔
子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但他认为这不是孰有孰无的问。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
题.而是孰先孰后的问题。孔子始终将人摆在第一位:把人作子·告子上》)这与超验主
义信奉的人性为善的观点相符。为关怀的基础和出发点.把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置于精神
探千百年来,基督教基本信条之一是人性本恶。肯定人性本索的首要位置。善,实际七就
是否认了原罪。既然人无原罪,就无赎罪的需要,产生儒家思想这种人本主义倾向的原因
在于:在中国古就无末日审判的恐慌.人也就无需恐惧上帝。性善论把人从上代思想家暇
里,人与天同属于宇宙这一循环体。人性与天性是帝那里解放出来。使人摆脱了上帝的绝
对权威.摆脱了对上帝统一的。人没有原罪,天亦无最终审判权。人与天的关系完全的依
赖,成为独立的、自主的、绝对的存在。性善论强调人的潜不同于基督教中人与上帝的关
系。正如《新编美国文学史》所能和人的自立,强调人的可完善性,令人充满了信心。。尽
管孟述:。作为东方哲学的一支,中国古典哲学同样崇尚宇宙统一子坚持人性本善是由于儒
家思想中神的空缺而使性善成为必性.认为万物在字宙的广袤和谐中合而为~。它承认物
体的多然.而爱默生坚持性善为的是将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两人之间仍有许多相同之处:
两人都坚持人性本善,两人都不否定崇拜对象的权威与神圣,但两人都将这崇拜对象——
孟子的圣君和爱默生的卜帝——带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三、安贫乐道的原则
爱默生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拜金主义泛滥,人们追逐实利.普遍重物质
轻精神。爱默生强烈批判这种疯狂的物质主义和道德上的无所顾忌。他认为对财富无节制
的追求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他注意到了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引起人的“异化”。
他在《美国哲人》一文中对这种异化提出了警告和抗议:“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成员们
成J,被截肢的躯体.大摇大摆地走着这么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脖子.一个胃,
一个肘弯,但从来不是一个人。人变成物,变成许多物。”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爱
默生对儒家思想中安贫乐道精神的欣赏。
自古以来.中国各流派的思想家往往表现出一种否定物质生活的倾向.清贫被看作一
种德行而不是耻辱。儒家思想就表现强烈的安贫乐道精神。爱默生不止一次引用了《论语》
中孔子的话:。饭疏食饮水。肱『『lj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总之.以爱默生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有深刻渊源。二者都把关注的
焦点投向人,都相信人性本善,都坚持安贫乐道的精神。
伟大的思想都有某些共通之处。爱默生从他的文化立场出发,借用儒家经典宣传他的
超验主义,给他的思想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液。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的儒家思想离开自身的
历史语境被移别美国,经爱默生重新解释.在获得新的含义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生。这种不
同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社会中的共通之处,正是两种不同文化(如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
对话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l]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6:137.
[2]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l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凯.作品·文体·文化[M]._砖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96.
[4]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73.
[5]Bode ,Cowley MalcolIll.111e P0rtable Emerson.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l:65.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16:4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88199302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解之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默生超验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解之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