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记叙文的题目)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
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
理的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
圆明园历史--争议
关于圆明园的建园日期学术界中尚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种说是依据《日
下旧闻考》所载圆明园建园于公元1709年,另一种是圆明园研究员张恩荫先生所说的
1707年。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
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
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
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
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
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
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
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
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
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于10
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
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
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
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历史--鼎盛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
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
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
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
“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
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
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
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
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
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
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
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
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
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
称万春园。
长春园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整体布置疏朗开朗,疏密得当。园门为长春园宫门,
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
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
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过桥向北,经山口,即为园内核心建
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
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
出后门为“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为纪念。
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
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计划退位后常居的处所。
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永斋北为海岳开襟,
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
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八景。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亦陈列
于此。含经堂之东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北角为狮子林
(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西洋楼
景区。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
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
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
(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
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
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
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
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
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
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
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圆明园历史--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
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
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
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
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
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
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
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
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
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
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
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
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
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
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
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
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
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
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 圆明园历史--争
议 关于圆明园的建园日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12:4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73797177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圆明园的历史资料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