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诚信演讲稿)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
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望月
怀远》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篇1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
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的并举,情景交融。作者望
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
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
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
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
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
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
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篇2
望月怀远原文: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翻译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天涯的离人此时都共赏月华。
有情之人定在埋怨长夜,我也彻夜不眠,苦苦相思。
熄灭蜡烛,因爱这满屋月光,披衣起来,发觉露水已重。
既然不能手掬月华送你,那就睡觉梦里与你相会。
相关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五年(737 )由京师贬荆州长史后所作。
全诗围绕望月,抒写怀念远人的幽情。
起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一轮明月
从海上冉冉升起,气象高华浑融,远在天边的亲友此时此刻正与我共
望同一个月亮,一个“共”字逗出怀远,由景入情,衔接浑成自然。
虽然暗用了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但“海上“、“天涯
“相
应,开拓了一个大境界,而一个“生”字不仅写明月的升起,更
将额联的“起相思“引出来了好像情人的怨思在月光的氤盒中酝酿,
并随着海潮的涨起而升上来。
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采用流水对,以“情人“与
“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章夕“呼应,整夜对月相思不能寐,
却怨长夜漫漫。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妙韵天成。
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望月,月亮的清辉满屋,更觉可爱。
“怜光满”亦透露出月亮已经升到中天了。披衣到室外徘徊,月华风
露凉。“觉露滋”表明月亮已经西斜,夜深露水渐多。
此际忽生奇想,想要把满手的月光相赠远人,却“不堪“,只好
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梦境,去寻找相会的佳期,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诗至此戛然而止,却觉余韵袅袅,更引起人们无尽的同情和猜想。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遣词造句十分空灵,写景抒情并举,层
层深入不紊,情和景融成一片,意境幽清秀美,情真而意切。构思精
巧却又自然浑成,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引姚南青语,说它是
“五律中的《离骚》。
作者介绍
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人。七岁能文。“进士第授校书郎。历官左拾遗、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玄宗朝贤相,以正直著称。后为李林甫所谱,罢相。所著
《感思诗》格调刚健。详情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08:5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600491771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望月怀远》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望月怀远》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