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龟子)
建筑模型简介范文(热门9篇)
一、实训目的及任务
目的是通过参观典住宅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
认识,对建筑构造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实训的任务如下: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的施工,增加对建筑构造的认识程度,加
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
构造。
3、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参观实训,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二、实训地点及时间
xx市xx路彰泰睿城施工现场,xx市xx路安厦,xx大美楼盘施工
现场
三、实训内容
带着指导书上面的问题,我们参观了两个楼盘的施工现场,当时
指导书上有要求,不要带相机拍照,所以照片没有很多。我们参观的
彰泰睿城住宅楼是12层,2~11层为标准层,12层为复式楼层。两
处楼盘都超过十层,均为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南北向不应小
于南侧建筑高度的xxxx倍,且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4米;东西向不应
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xxx倍,且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1米。参观的时
第 1 页 共 11 页
候我们问了负责人,他回答住宅的间距都是按规范要求而定的,有些
为了功能需要就做大点,大概在20~30米这样。
屋顶要做防水保温层还有面层,在安厦xx大美住宅楼,他们采
用保温隔热与面砖结合的一种砖,使屋面更有美感。屋顶排水有坡屋
顶排水和平屋顶排水,在屋面设排水天沟槽,排水沟内贴防水材料,
雨水流到排水沟内通过过管道把水排走。在屋顶我们还看到风能排气
装置和抽气管,抽气管高度有1700mm。作用是抽水马桶排水的时候
达到气压平衡排水顺利。屋面还设有水箱用于消防和顶层供水。除此
之外还有电缆管道、空调管道、给水排水管道。电缆管道、空调管道、
给水排水管道都较矮,抽气管道比较高,使气味不会被屋面上的人吸
入。屋面上的房间就是电梯机房,供工人维修电梯使用。
四、实训体会
通过两天的参观实训,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
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房屋的建
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
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
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
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
放在受压区内。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
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建筑模型简介范文 第2篇
实训方式:
第 2 页 共 11 页
认识实训期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典
型车间、建筑、节能建筑物等地点,采取实训指导老师讲解,工程人
员指引等方式,完成人纲现定的实训内容。
实训地点:
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园、节能
示范楼。
实训时间:
xx年7月5日——xx年7月16日,共两周。
实训学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
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布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
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
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
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
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
xx年7月5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一
的第Y次认识实训,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
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
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实训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训》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
第 3 页 共 11 页
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训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
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
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
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训,使我们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
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与工
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
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
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目
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建筑模型简介范文 第3篇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观察与调研,如今的建筑学专业新生有几个显
著的特点。(1)90%以上的学生没有美术功底,这样他们对于图形的
构成与立体空间变现能力要显得薄弱一些。(2)大布分的学生动手能
力非常差,比如每一次的模型制作时都有同学不小心,比如把材料切
歪或者切到手指。(3)相关知识欠缺,对于建筑的构成、建筑的结构
材料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4)缺乏创新性的思维,一直以来很多
学生只是会单一的模仿,很少学生有独L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针
对这些环节,我们设置了四个新的课题,通过四个课题的训练使初入
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克服一些学习建筑学的困难,迅速提高自身的专
业能力。下面我们逐个分析各个课题。课题一是“造型与主题模型”,
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用热线切割机来切割泡沫乙烯材料,切割出
第 4 页 共 11 页
方块、三角、圆等形状的成品。然后固定粘贴在A3大小的底板上,
布置的方式由学生自行考虑决定,构成以美观悦目为原则。最后给自
己的作品定义一个主题。本课题的目的就是:(1)使学生熟悉模型制
作工具和机械的使用,特别是对热线切割器的使用。通过热线切割器
对泡沫苯乙烯材料进行的切割练习,是针对今后的模型制作中方案阶
段的研究模型以及主体建筑的周围模型制作的一项基本训练。(2)利
用切割出的成品进行立体构成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形态构成的一
些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构图与审美能力。课题二是“结构与受力模
型”,本课题是第Y个课题的延续,而采用的材料有所改变,要求学
生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同时了解第Y个课题模型的结构与受力。第
二个课题改变了模型制作材料,不再用泡沫乙烯材料了,同时要考虑
构造物的支撑等机构问题,所以增加了制作难度。这个模型的制作使
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第Y个模型的结构,开始研究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和
支撑等受力问题,同时也让他们去寻找更多的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
特性。第三个课题“肌理与色彩模型”,这也是第二个课题的延续。我
们让学生专注于材质与色彩的研究,同时也让学生专注于空间的研究,
因为这个课题更为具体,可能是一座小型建筑,可能是一个小空间的
室内。这个模型是更为精细的模型制作阶段,课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
发挥想象力,寻找更多的模型制作材料,研究材料的肌理与色彩。最
后一个课题是我们一直沿用的“建筑成果模型制作”课题,该课题是以
建筑大S的作品为题材,偏重于现代建筑,让学生做一个完整的成果
展示模型,包括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制作。该课题的特点是:我们尽
第 5 页 共 11 页
量让学生选择规模不是很大的建筑,比如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
赖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等;并且我们安
排学生分组完成最终成果模型,他们中有的同学可以查资料,有的同
学可以准备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体会了
团体合作的工作方式,这对他们将来的设计竞赛和走向工作岗位都有
很大的帮助。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有了较小
的建筑设计环节,学生开始应用各种表现方法,而模型表现是使用最
多的一种,因为它非常直观。这使学生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空间以
及建构都有所了解,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也从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我
们的模型制作环节,的确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建筑抽象思维
的方法并且开始了建筑设计入门。
二、建筑模型教学改G的要点及教改成果
本次建筑模型改G的要点就是实现开创性的教学,我们并没有完
全让学生去单纯模仿。改G主要是针对建筑学一年级新生的,我们调
研了很多优秀院系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整合,最终成为
建筑模型教学中自己的特色。我们同时在二年级的设计课进行了细致
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布分学生对建筑设计学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学生一年级时单纯的注重制图、表现训练,注重在二维图纸上反
复推敲三维空间,没有经过一个完整设计制作过程。显然,通过模型
制作过程的安排,学生设计能力会提高显著。学生也普遍反映建筑模
型对他们的空间构成、形体造型及功能组织都有着融会贯通的作用,
从而对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深刻的理解。本次研究要点如下:
第 6 页 共 11 页
要点一,三维空间的认知;要点二“,结构关系的表达”;要点三“,
色彩与材质的表现”。模型制作课程中强调三个要点,也就是培养学
生的“三维空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的表达”以及“色彩与材质的表现”
能力,我们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做设计,而是通过模型制作过程让学生
知道该怎样去思维去辨别建筑的结构以及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搭配。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到设计并非是片面去模仿与抄
袭。二年级的设计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制作“工作模型”,通过制作
“工作模型”的推敲过程,空间环境的认知,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的结构
关系认识得更为清晰,同时也可以研究建筑材料的色彩与质感。这次
教改的成果很显著,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
更能注重模型制作,模型制作质量越来越好。(2)学生的思维完全被
解放,从他们二年级的作品中我们发现设计方案大多比较灵活,打破
了以往的保守思维。(3)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中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特别是构图能力。
三、探讨建筑模型制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次教学内容的改G,我们发现了如何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
专业新生对设计思维的理解,同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明确了
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将同一届学生的二年级的设计课成绩与学生的
一年级的模型成绩比较发现,拥有过硬的模型制作素质的学生,在设
计课的表达能力与表现能力、综合能力上都比较强,设计思维能力更
要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模型制作基础课程的将来如何发展?该课程
的存在是否有必要?课题小组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了多次交流
第 7 页 共 11 页
后,得出的结论是:该课程的课时虽然只有32学时,但是的确也占
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应节约课时让没有模型制作经验的学生在
短时间内成熟起来;我们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模型制作的
教学,同时在设计课程中穿插模型制作,让学生一边做设计一边做模
型。在一年级“学科导论”课程教学中设立一个“造型与表达”的环节,
让学生接触各种模型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同时又能发挥自己的创意,
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具特色。同时我们也可以每年举行一届模型制作比
赛,让学生主动参与模型制作,并且将模型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
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随时进行模型的制作。
四、结语
建筑模型简介范文 第4篇
一、实训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
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
工全过程的操作实训,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
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
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训概况
在实训期间遵守实训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
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
第 8 页 共 11 页
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
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布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
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
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
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
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
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
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
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
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
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
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
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
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
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
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 9 页 共 11 页
四、实训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训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训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
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
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
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
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训日记,做好实训收尾工作。
我们应该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带着各
种各样的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着,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
为了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
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们它是目前在建
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
业。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
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
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
长告诉我们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
造成浪费。
我们在现场看到有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
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布位,比如阳台
后砌墙。使用砌筑砂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
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若空心砖旁要开门窗洞,应将3块实心砖填
入其中再施工。
我们又询问了为了节约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来拌和
第 10 页 共 11 页
混凝土。师傅笑了笑说,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净的水,因为污水会影
响混凝土的质量。不单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也有要求;对水泥
标号也有要求。
本此实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训我适应
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
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
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
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
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
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训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
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
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达到能
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训也许只
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
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
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建筑模型简介范文 第5篇
第 11 页 共 11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07:2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54551177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筑模型简介范文(热门9篇)_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筑模型简介范文(热门9篇)_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