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关于光的作文)
待月西厢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1期
唐代大诗人元稹有一篇著名的传奇《莺莺传》,写青年举人张君瑞客居普救寺,遇相国之
女崔莺莺,为其美貌所惑,作《春词》二首。晚上莺莺差侍婢红娘送来彩笺一幅,上有《明月
三五夜>诗一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明白,这是约
他夜于西厢下相会。后来“待月西厢”便成为情人秘密约会的典故。
文舒曼
《西厢记》为元代剧作家王实甫著名作品,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其5本21折。古
时瓷器作品崇尚以历朝戏曲故事版画为本,《西厢记》是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
人物故事套杯上的《西厢记》
走进浙江嘉兴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大厅,可见到一字排开,从小到大渐次陈列着的10件马
蹄形瓷杯,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的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
所谓套杯,即成套之杯,是套具的一种,有各种质地制成的,或铜锡,或髹漆,或木竹,
或瓷器,尤其以彩绘瓷器套杯受到世人的青睐。
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从小到大的十只杯身外壁分别绘以《佛殿奇逢》(奇逢)《妆
台窥简》(窥简)、《僧房假寓》(假寓)、《斋坛闹会》(闹会)、《长亭送别》(送别)、
《锦字传情》(传情)、《夫人停婚》(停婚)、《衣锦还乡》(还乡)、《乘夜逾墙》(逾
墙)、《白马解围》(解围)等典型场景。色彩柔丽典雅,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丰富,生
活气息浓厚,构图精美,别具匠心。比如《夫人停婚》那幅,写琴童搀扶心灰意冷的张生离去
之状尤为入神(有的选本是画红娘搀扶张生),立着的老夫人冷酷无情,躲在一旁的莺莺却伤
感失望的情形在小小的杯身上均有所反映。为满足套杯相叠时的整体视角效果,特将叠在最上
面的那件,也就是最小的一件的画面分由内底心和外壁两部分构成。这幅《妆台窥简》的主题
图案绘在内底心:身着红衣绿裙裤的红娘斜身倚立在梳妆台旁,举镜窥简;外壁则是烘托主题
的西厢场景。其余9件瓷杯的内底心均白釉无图。为此,叠在上面那件杯子的内底心的仕女红
娘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用《西厢记》人物故事装饰瓷器的形式颇多,除了餐具、酒器
等之外,还有瓷板、赏瓶、屏风、彩瓶嵌饰等等。
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套杯,称得上是清时期粉彩的代表作。属半脱胎瓷,胎骨细腻。
制作精致,造型规整,釉面纯净,装饰柔丽。共10件一套。器物逐件由小渐次增大,其口径5
至10厘米、高1.5至5.9厘米、底径3.1至6.2厘米。每件造型一致,形似倒置的马蹄,故有
马蹄杯之称。为敞口、削腹、平底内凹,白釉地粉彩。十杯相叠,口平如一,在同一条水平线
上,十只口沿紧密无隙,天衣无缝,且分散时灵活自如,不得不钦佩其工艺的精湛。最为精彩
的是每件杯身外壁分别彩绘以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笔触流畅,技法娴熟,构图生动,柔丽典
雅,赏心悦目。
《西厢记》题材最受西方喜爱
外销瓷是中国明清时期重要的出口产品。那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人如何了解中国人的生
活呢7除了商人游记和使团报告的文字记载,从18、19世纪的外销瓷上可找到新的答案。中国
瓷器贸易之初,买方以各国东印度公司为主,除了批量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也有一些特殊定
制和来样定做的瓷器,后来出现私人贸易的订单,专为某个家族、个人或公司定做质量上乘的
瓷器,价格昂贵。“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它是多么诱人,多么精美!它是中国的产
品。”这是17世纪中国瓷器大批进入西方市场后,在欧洲流行的一首诗。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
喜爱,不仅仅在于其精巧的材质。事实上,每一种用来交换的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
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传媒”。
随着外销瓷贸易的发展,反映中国家庭生活、郊游、狩猎等休闲情景,中式家居及中式庭
院、景德镇御瓷厂、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等重要建筑,中国文学名著和神话故事人物等图像纷纷
被绘制在外销瓷上。这些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图像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成为西方人了解中
国社会的重要媒介,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几大古典名著均在这一时期诞生,并随着戏
曲、小说的流行广泛传播。这些题材也大量运用在外销瓷器装饰上,特别以清初康雍乾三代为
多。其中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最受欢迎。这种世俗爱情故事因为受到中国大众的广泛喜爱,
被当作具有浓郁中国世俗情调的媒介大量远舶西方。这或许是中国古典小说首次呈现在西方人
面前,比文本的传播要早。
《西厢记》:瓷器,传播中国文化
《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化现象,实际上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内涵,晚明《西厢
记》的评注、改编、校刻蔚成风气。而在英国,正是人文主义高扬的时期。十分有趣的是,目
前已发现了当时英国向中国定购青花瓷器的函件、订单的底稿。英国对瓷器上的绘画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希望以人物仕女为主,有故事情节尤佳。根据这一要求,景德镇特地烧制了一批以
《西厢记》的张君瑞、崔莺莺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青花瓷碟、瓷瓶等。
许多目前珍藏在欧美的青花瓷器上的《西厢记》绘画与某些明刊本《西厢记》插图有惊人
的相似。伦敦大学博士徐文琴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高42.2厘米的青花瓷
瓶上的图案《佛殿奇逢》和西德科隆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的直径16厘米的青花碟子上的图案
《佛殿奇逢》,都是以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金陵继志斋陈邦泰刊《重
校北西厢记》的插图为蓝本。艾西莫林博物馆所藏青花碟子上的图案《堂前巧辩》,以清初顺
治十六年(1659年)刻本《哥林拾翠》之插图为蓝本。徐文琴收录的有关《西厢记》的青花瓷
器照片,均为欧美博物馆的藏品。根据绘图人物场景的分析,丝毫没受南曲《西厢记》的影响。
这些瓷瓶、瓷碟照片计有:《佛殿奇逢》、《僧房假寓》、《斋坛闹会》、《白马解围》、
《夫人停婚》、《琴心写怀》、《妆台窥简》、《乘夜逾墙》、《堂前巧辩》、《草桥惊梦》、
《衣锦还乡》、《西厢全景》等。由此看来,早在明刊本《西厢记》还未流传到欧洲之前,早
在《会真记》、《董西厢》、元杂剧《西厢记》诸书被英译、德译、法译之前,欧洲人早已从
青花瓷器的图案上接受并欣赏《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3:5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27888261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待月西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待月西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