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9 22:36: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姜汁红糖水)

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陈云信,夏燕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作者简介:

陈云信(1972-),女,湖北天门人,毕业于华中

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教授。专业方

向:基础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6-0101-02

DOI:10.16330/.1007-7359.2021.06.046

1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

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

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高校应全面理

顺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

学术挑战水平,合理提高课程难度水平,

扩大课程深度,扩大课程选择,取消“水

课程”,打造高水平、创新、富有挑战性的

。就在这一年8月,“金课”被

引入教育部文件。“金课程”不仅是一流

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和培养优秀一

流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2035年实现教

育现代化、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

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

[1、2]

材料力学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的重要基础课,是后继的机械原理、钢筋

混凝土、结构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先

导课程,它既可以独立解决工程问题,也

可以结合其它课程在复杂问题中深入应

用。弄清楚材料力学知识对于学生在学

习方法,形成工程概念等方面有重要作

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不断

出现、材料力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提升,对

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目前材料

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教学改革和创新型

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样的授课模式

与打造“金课”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如

何去“水”添“金”,是材料力学课程亟待

解决的问题。

摘要:文章以材料力学教学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打

造材料力学金课。采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在线

课程这种全新的手段拓展,为学生就业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建设;金课

为了解决材料力学课程中公式多、

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力学的前沿应用,

模型抽象、工程应用难、学生参与度低的

由此让学生意识到材料力学既可以解决

难题,并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

身边的力学问题,也可以在国之重器方

求,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教

面应用。

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变革,由此去满

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要求,让本

的系统,

②举一反三:

材料力学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

大学的课程是个有机

校材料力学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

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习组合变形

课。

时,拉弯组合(压弯组合)除了引入工程

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图1所示钻床的立

2教学理念

柱的变形,按图2所示强度计算的基本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掌控课堂,很容

思想分析问题,

并且能自主找到压力和

易形成一言堂,现在把课堂主动权交给

弯矩的关系,可以标识为一条相互关联

学生,用活动、实践填充课堂,让学生更

的N

U

-M

U

曲线,理解这条曲线反映N

U

-

有主动权,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参与。

M

U

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轴力对抗弯承载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在启发学生的

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加学生的课堂

参与度,从而让课堂动起来,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意识;因材施教,让各层次的学

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提高方式,获得知识

交流与潜能开发的成就,提高自信,感受

学习的社会应用价值,形成良性循环,把

课堂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课。

3教学内容

生有兴趣参与。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的

①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

特点不一样,逻辑性不强,知识点比较

散,公式比较多,如果方法不得当,学起

图1钻床

来比较枯燥,利用身边的力学问题可以

很好地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不足的

问题。在教学中,利用教室的日光灯、电

扇吊杆、课桌(板)、横梁(弯曲变形实例、

截面放置与提高梁强度);另外,还可以

图2强度计算的基本思想

建筑教学

101

“金课程”

安徽建筑

102

能力的影响或者反过来,弯矩对抗拉或

者抗压能力的影响,上面这条曲线是由

受压控制的,下面这条曲线是由受拉控

制的,交点处为界限破坏,此时抗弯能力

最大,弯矩等于零时轴拉或者轴压能力

最大,如图3所示,这些问题理解透彻为

钢筋混凝土分析偏心拉压打下坚实的基

础。

已知约束、

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已知载荷,分析外力,

一般的梁都

求内力,

再画内力图;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定剪力

图,反求支座约束力,确定载荷,从而再

作出弯矩图;或者给定弯矩图,反求支座

约束力,确定载荷,从而再作出剪力图。

践中的力学问题、

④利用身边的力学小问题、

前沿的科技领域的力

工程实

学问题让学生领会怎样提出问题,需要

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关键的解决思路在

哪里,解决思路的依据是怎样的,从哪里

出发,方法和重要环节又是怎样的,对进

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力学竞赛的知识内容,

⑤在教学中加入全国周培源大学生

让课程难度增加,

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材料力

学研究以金属材料为主,目前复合材料

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在教学

中引入复合材料的相关问题,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材料力

学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高

课程的广度,由此打造具有深度、高度、

广度和前沿性、时代性的材料力学课程。

4教学方式

把信息化通过教学方式体现出来,

增加课堂的参与度,比如线上、线下混合

式的教学模式;线上超星平台,平台投

屏、签到、讨论、选人、测试等功能和线下

学习互相促进融合;把材料力学力学知

识碎片化,把重要的知识点录制成短视

频,加上拓展性的思考题,根据学校课程

的教学进度发放,同学们在课前、课中、

课后利用线上课程各取所需,起点低的

同学把重难点知识掌握好,基础好的同

学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

力学竞赛、考研等方面有更好的成绩,比

较简单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进

行自主学习,主动、灵活的学习模式,让

图3理论Nu-Mu相关曲线

学生有兴趣,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部分

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内容线下课堂只需要归纳总结一下,解

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试图解决

决一下个别同学提出的有建设性的问

问题,这样的方式学生是主动思考,思路

题,从而在有限课时的情况下,提高了材

跟着教学进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

料力学的拓展度。

习欲,调动积极性,提高自己努力解决问

题,增加了自信;由此让材料力学课程成

为具有深度、高度的金课。

5小结

学生的低年级阶段是学习专业基础

课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该阶段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开

展创新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可

以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

基础,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具有可持

续性发展,而且也可以为学生在高年级

图4课堂设计

阶段学习专业课程并最终形成专业能力

过程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

提供良好的思维方式;建设兼具“高阶

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层次启发、引

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材料力学金

导让学生独立主动思考,主动掌握知识。

课非常重要。

基于问题的教学是过程启发式教学的方

法之一,如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出适合学生难度的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

问题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充分交流

学,2018(12):4-9.

的基础上回答,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2]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等.打造新时代

也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即便没有完全的

中国“金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J].中

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4):379-

思路,教师在自己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也

384+388.

可以对照发现是哪个环节的哪个方面遇

[3]李霄琳,周立明“金课”.视角下基于翻转

到了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在例题和习题

课堂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的分析过程中,PPT和黑板板书交替进

[J].科技视界,2019(16):156-157.

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2:3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23000261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力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材料力学   问题   课程   教学   提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