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解释】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
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
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
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
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
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
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
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
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
啼山。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
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
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
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
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
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
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
“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第一
句,“月落无啼霜满天”。写诗人的感觉世界。“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
是感觉。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
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
心境的孤独和凄凉。“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 第二句,
“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是诗的第一个起伏。江上渔火点
点,岸边枫叶正红。但是面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旅人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
寒霜的秋夜,只能对愁而眠。如果说前两句是写的诗人的感觉世界和情绪世界,那么,后
两句则上升到理性世界。这是全诗的最大起伏处。诗的前幅密度极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
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钟声。但却实现了从感觉世界向理
性世界的飞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为历史名城。
在这愁冷的夜晚,姑苏城内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呢?还是象这江上一样的宁静而凄凉呢?
喧嚣也罢、宁静也罢、高兴也罢、愁苦也罢,这毕竟是人生现世所应面对的。但人的心灵
是不是应有所依傍呢?人的心灵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实现对自身和现实的超越呢?
寒山寺不正是这样的净土吗?(这句是一大起伏,让人起从尘世超然的感觉) 第四句,“夜
半钟声到客船”。寺里敲响了子夜的钟声,诗人也从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客船”
的到来,宣告了尘世喧嚣生活的开始。(又是一起伏) 一个“愁”字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
界,也使诗自身具有了开放性。诗人开始了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宗教
的关系、人自身存在意义这些问题的追问。人在喧嚣的杂乱的世界中,面对生活的艰辛愁
苦已然失去了对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种关系变得世俗而枯燥无味。人
失去了对实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对话的能力。而这种敏感在诗人那里还
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该诗的悲剧性格。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人如何超越
自身而达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自身心灵的纯正,不正是诗人对文
化问题的追问吗?此正是该诗的文化内涵所在。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探索,给诗人造成的
孤独愁苦可想而知。这里可用寒山大师的一首诗为诗人当时的情怀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
岁不知春。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1:0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17730301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详细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详细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