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21:00: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不能没有你作文)

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 古诗——《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所写。它

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我

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枫桥夜泊》

táng zhāng jì

【唐】 张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落乌啼霜满天,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古诗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

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枫桥夜泊 古诗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枫桥夜泊 古诗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

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

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

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

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

小诗。

枫桥夜泊 古诗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

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

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

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

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

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

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

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

(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

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

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

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

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下山了,天亮了,

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

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

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

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

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

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

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

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

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

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

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

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

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

“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

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

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

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

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

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

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

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

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枫桥夜泊 古诗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人。

生平不甚可知。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

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祠部负

责祠庙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

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

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1:0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17243301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译文及赏析.pdf

标签:枫桥   夜泊   古诗   诗人   感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