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would)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那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枫桥夜泊》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
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张继,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住开元至大历末年
之间以盐铁判官、检校祠郎员外郎,卒于洪州(今江西南昌)。
这是一旨脍炙人口的小诗。苏州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因此而名闻
遐迩,成为每个游客必到的名胜。
在这首诗中,张继精确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
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
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
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
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会愈益感到它蕴含丰厚,诗意浓
郁。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
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
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
第二句点出诗人夜宿于客舟,是切题之句。原来,在停泊于岸边
的客舟中过夜的诗人,其实一直不曾入寐。月落、乌啼、秋霜满天,
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物的观察。
读这两句,重要的是体会其中包含着的时间过程。从欣赏远景到留心
近景,从倚窗不寐到带愁而眠,无疑过去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两
句诗所写的,实际上就是诗人勉强睡下去以后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寐
时,对于方才观察所得的记忆与。诗人运用由远而近、由虚及实的手
法,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这条客舟上,集中到他这个带着
愁绪夜不能寐的主人公身上。所谓“江枫渔火对愁眠”,也就是使怀
着忧愁的客船夜泊者对着船外的江枫渔火而眠。
也许有人会问:诗人到底有忧愁呢?这首诗并没有回答。这正是
中国诗的一个特点,它无论是写愁还是写乐,着力的是写出一种情绪,
一种氛围,一种色彩和调子,而不是写出它的事实,或探讨它的原因。
事实上短小到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的'绝句,本来也不可能讲清事实和原
因,诗的扬长避短,便形成了中国诗重抒情的特质。
诗的后两句,是用作者在客舱中的所闻所想,进一步衬托自己的
孤寂。在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忽然听到远远地传来了钟声,那悠扬的
钟声在夜空中回荡着。于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这
钟声一定是那里传出来的。仿佛撞钟,清音激越,难免会使诗人想到,
人生逆旅中的种种境遇和遭际。这一点。诗中没有明写,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想像的余地。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
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
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
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
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让人
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
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0:5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17199261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