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药士考试报名条件)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
单独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孤独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
坐的客船。
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
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
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
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全部景物的选择都独具慧眼:一
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到达了高度
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绽开。假如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
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莫非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暖和吗?
然而,“对愁眠”却凸如今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孤独,牵起诗人
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
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
第 1 页
调。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尝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
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原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
游者〔或许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希
望与家人团聚,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残月或许已给诗人
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
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
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
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到达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着力渲染秋
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为什么愁?有几
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快乐,
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前文“月落”、“乌啼”、“霜
满天”,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
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不得而知。但
诗人无心观赏夜景、孤独难眠,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结难抒,
的确不是言语说得清的。从他可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肯定有
什么事〔或人〕令他担忧,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霜,
是诗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
雅高洁的美感,然而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
“不妙”了。既然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么飞霜岂不是令他心寒
吗?意乱心烦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到客船。”夜,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
第 2 页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殊
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由于,诗人在枫桥
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亮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
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当
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缺乏以尽传它的神韵。在
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
赐予人的印象又特殊剧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
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
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
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
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孤独的郁结愁思寄予于景物而
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
的。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观赏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
他凭借景物奇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第 3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20:5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716983301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枫桥夜泊古诗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