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美学价值

更新时间:2024-03-29 10:18: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永不消逝的番号)

黄山的美学价值

黄山的美学价值

黄山四绝--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

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

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循崖度壑,穿罅穴缝,破石而

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

的裂缝中去,无坚不摧、有缝即入,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

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

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

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黄山四绝--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

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

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

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黄山的云海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

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

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

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

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

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

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

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

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三、庐山是以艺术美深化自然美的典型

“天人合一”--庐山千年来,正是遵循着与自然和谐这个原则,以建筑美,深化了自然美

的内涵,使自然美更富于感染力。正如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所说:

“庐山是安静的地方,内省的地方!”精妙的建筑的设计者们,“他们懂得大自然的敏感性,

他们其实也是为了这一点而来的”。

庐山历来为画家所钟情。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五代荆浩,宋代李公麟、李龙眠、王涧,

明代沈周、唐寅、周臣、王思任、晃补之,清代石涛、戴本孝、许从龙,现代徐悲鸿、黄秋

园、张大千、刘海粟;这些中国著名的画家,都曾为庐山创作了不朽的作品。他们的杰作所

体现的不凡的审美观,深刻地体现地启发了人们对庐山自然美的理解。

庐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把文化、诗歌、书法、镌刻溶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欣

赏自然美的优雅和高超情趣。摩崖石刻、碑刻和名峰、名瀑、名泉、云雾、古树、奇松、奇

石等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又构成了极富庐山特色的审美情趣。

汉阳峰摩崖石刻“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五老峰摩崖石刻“去天

尺五”。访仙路摩崖石刻“天在山中”等等,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庐山的雄伟美、崇高美。

庐山有着多类型的景观的神奇组合,空间序列对比强烈。在三峡涧仰望,五老峰、含鄱

岭、九奇峰、如海浪铺天盖地而来。大峡谷恰似排浪的谷底,此处摩崖石刻"山浪"、"回澜"、

"万流归一"等等,便有着强烈的美感效应。

古人不仅善于把握庐山的大气魄的整体美,也非常注意对庐山美的局部以及细节的欣

赏。例如:在一块常有云雾相伴的石头上刻了"片云",在浅浅的清泉流过的岩石上刻了"枕

流",在布满了奇形野趣的石头的溪流旁刻了"云壑",都画龙点睛地阐发了审美者对自然的

深刻体验和丰富想象。

庐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均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就是庐山的美学价值的最好的定评。

题点江山文学美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匾额和对联是诗文于造园艺术,最直

接的表象园林“诗情” 、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他们使得园林内的景象“寓情于景”,“即

景生情”。它们点出了景观的精髓所在;同时作者的借景抒情也感染游人从而浮想联翩,

苏州的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匾额为“远香堂”,另一处为“停留

馆”。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联的“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

西湖有一亭,题名为“亭亭亭”,点出亭前荷花亭亭玉立之意,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给

人以艺术联想;

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为“远翠阁”,楼下则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

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

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

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的“问梅阁”,取李俊明的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

前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物境随同而意境则不同。游人获得园

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功能的的感受或者籍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而且通过听觉、嗅

觉的感觉;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浆声欸乃、乃至风动竹篁犹

如天籁清音,都能意“味”入景,意“声”入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

布局的高低错落、相互照应的韵律美

园林建筑在造型艺术上的巧妙与精致中表现出它的韵律美,而且这种形式的美给予人心

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影响,具有与音乐一样艺术效果。

园林建筑是通过错落有致的结构变化来体现节奏和韵律美的。中国组群建筑,小至宅院、

大至宫苑均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有起落,由正门到最后

一座庭院,都像戏曲音乐一样,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黄山的美学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10:1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78735301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山的美学价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山的美学价值.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庐山   云海   黄山   感受   价值   园林   意境   石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