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现场安全管理)
JournalofChizhouUniversity
DOI:10.13420/.2017.05.021
2017年10月第31卷第5期
Oct.2017Vol.31No.5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庄华峰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后、新编《池州地区志》问世前,历史上曾十多次修纂《池州府志》,其中收录最丰、考据最精当者当推康熙辛卯本
《池州府志》。该志具有体例完备、考订精赅、取材宏富等编纂特点,同时它保存了大量的文献学信息,所留存有关诗词歌赋和游记方面的资
料十分丰富,对于池州地区的人口、水利、交通、邮政、军事、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民生、民情、民风、民俗等的记载也颇为详细、具体,因而具
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关键词]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马世永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17)05-0085-06
1关于《池州府志》的版本问题
池州位于安徽西南部,人文积淀深厚,素有“千
载诗人地”之誉。现一般认定其建郡之初为唐代武
德四年(621),而实际上梁代的侨郡南陵郡郡城就
在现在的池州市区一带,是拥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
的历史文化名城。上古为百越之地,汉代建有石城
和陵阳县。三国时为军事重镇,南北朝、元末明初、
解放战争时是决定性战役的战场所在地。
池州自古盛产山珍、水产、稻米、木材,又是冶
金铸钱、造纸、织绢的产地;南北朝、宋代中原皇室
几番南迁,是客家文化的播迁地、中转站;这里山川
秀美,陶潜、李白、刘长卿等文化名人游历吟哦其
间。建郡后,萧复、杜牧
①
、包拯等名人曾牧领其地,
当地人物亦于晚唐、宋代、明末几度群星闪烁;儒、
释、道等传统道统理学也通过陵阳子明、金乔觉、普
愿、智坚、二程后嗣、朱熹后学、王守仁、湛若水及其
诸后学在此传播泽润,影响深远;以佛教文化为特
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享有
“莲花佛国”之称;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
②
“戏剧活化石”;青阳腔、目连戏等文化遗产仍活力
十足。总之,池州是文化积淀深厚,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生态文明和军事文化价值俱全的区域。因
此,笔者整理、出版记载最全、收录最丰、考订最精
③
的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一方面是出于古籍整
理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发掘历史资源,
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以推动当地经济社
收稿日期:2017-09-16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康熙)《池州府志》整理与研究”。
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古籍“存史、资治、教化”
的作用。
康熙《池州府志》,清马世永纂修,李月章续
修,康熙五十年(1711)刊刻、乾隆五年(1740)重修,
共四函二十册,前有魏学诚、曹曰瑛、马世永序。本
府志在修纂上有其特点,多数方志的修纂,都是地
方郡县的主官主事筹钱,另聘地方缙绅或知名贤达
专司撰纂,本府志却由知府马世永亲自操刀纂修。
“马世永,字元修,辽东人,原籍山东蓬莱县,难荫
生。康熙四十四年任池州知府。勤于庶政,钜细修
④
举。重葺《府志》。五十一年擢长芦运使”。近年
在九华山发现的《禁革夫草碑》,就刻在马世永主政
池州之时,禁止、革除的是大小官员游览九华山,向
庙前、九华一带乡村滥派民夫、勒索马草、盘剥扰民
的苛政,可见他是当时的一位循吏。他鉴于“吾郡
旧有志修于康熙癸丑,距丙戌三十五年,缺略而无
记”的状况,主持纂修了本志书。
关于《池州府志》的版本问题,在新中国成立
后、新编《池州地区志》问世前,有记载的修续计十二
轮,完整存世的志书除本志书以外,计有明嘉靖本
(藏宁波天一阁)、万历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清
乾隆甲戌本(几家有藏)。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记载,康熙刻本国内收藏有4家,其中只有天津图
书馆拥有全帙。乾隆五年重修刻本,目前收藏者仅
二处,一是国家图书馆,一是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旧志是池州最后一
部旧志,按理说应为池州府旧志中资料最全、信息
作者简介:庄华峰(1957-),男,安徽歙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86
池州学院学报第31卷
量最大的一部,但乾隆府志却修纂于戴震方志地学
说盛行之时,无论从当时安徽学政刘权之为该志所
做的序言,还是从该志自身的体例、内容看,都可以
看到修志时其所受到的学术影响,所收录的资料,
横列和纵览两方面反而都不及康熙辛卯本全面丰
富,篇幅上也简短得多(乾隆甲戌本五十九卷,而康
熙辛卯本九十二卷)。因此,康熙本便具有更高的
价值了。的确,时间已经证明,虽然历史上十多次
修纂《池州府志》,但都不及康熙辛卯本收录之丰、
考据之精。尽管后来的乾隆府志砭斥其穿凿过甚,
但该志在一改明志粗疏简略、肤浅牵强之弊端方面
既开先河,又硕然有成,作为资料性的著述,是值得
称道的。
2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
主持编纂《池州府志》的马世永在地方志编修
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历代旧志修纂中有如下
三大弊端:“一则局于成见也。旧文相袭以为不可
移,故事相沿以为不可改,宁乖剌于史传而不可易
于夙昔之传闻,则可信者半而可疑者亦半矣。一则
徇于众口也。某某为乡邦之望,某某为文章之良,
杂拉一堂,议论蜂起,究之畸好畸恶,人挟一私,则所
为是者未必是,而所为非者未必非矣。一则迫于定
期。有司惮供亿之烦,从事期报竣之速,前后不相
贯,彼此不相符,则舍旧而图新,挂一而漏万矣。余
惟惧此三者之失,故成之于一手,迟之于五年”
⑤
。因
此,马世永在编纂本志时一改前志粗疏简略之弊
端,做到广搜资料,精心设计,周密考订。
本志在编撰上有诸多特点:
一是体例完备。体例是否完备是衡量方志品
质的首要标准。方志为一方之全史,举凡一地历史
沿革、山川形胜、政治建置、人物传记、武备兵防、经
济状况、风俗民情、民族宗教、异闻传说,物产资源、
方言俗语、重大事件等,当无所不载,应有尽有。康
熙辛卯本《池州府志》即为这样的一部志书。该书
凡九十二卷,以图、志、表、传四体为纲。图包括《星
野图》等十七幅;志有沿革志、星野志、山川志、艺文
志等十八种三十卷;表为职官表、科目表、武科表、
封荫表等四种二十三卷;传包括名宦传、人物传、忠
节传、儒林传等十六种三十九卷。全书内容涉及沿
革、星野、疆域、形胜、风土、山川、赋役、食货、城池、
官廨、学校、书院、佛教、礼仪、沟洫、邮递、营汛、灾
祥、艺文、职官、辟荐、科目、武科、封荫、名宦、人物、
烈女、流寓等诸多方面,内容之全面由此可见一
斑。显然,编者对本志的编撰结构和章法是作了一
番精心设计的。正如本志魏学诚之序言所云:“明
于政教之大者矣……治一郡而必使一郡土地之图,
地域广轮之数,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了然如指诸掌,而因以陈民风、审土俗,察人物之臧
否,验时势之得失,以施之于政,被之于教焉”。此
外,本志有“志例”(即凡例)七十多条,交待了本志
的编纂目的、资料取舍原则以及与旧志的关系等,
体现了编纂的规范性。
二是考订精赅。兹试举几例。本志《志例》云:
《铜陵县志》载:唐尉房遗直。按:遗直,太宗时
人,时尚未置铜陵县,何得有尉乎?故从府志删去。
凡诗文入志,必须核实。阅旧志所载诗,颇有
改窜撰人姓氏者,如唐李白《下澁滩》诗误为贾岛,
宋梅尧臣《碧澜亭》诗误为李商隐,宋陈清隐集中诗
改十数首为明李云作,其他舛谬如此类不可胜之。
旧志有非池州诗而亦摭入者,……如宋文天
祥题为《过池州望九华有感》入之。然其诗中一联
云“五老湖光远”,则指庐山之五老峰也,湖乃彭蠡
也,于池何涉邪!凡如此类俱已删去。
类似此种于旧志之错讹予以纠正的例子尚能
举出许多,彰显出编纂者一丝不苟的审慎态度。也
正由于纠正了旧志的诸多错漏,从而使本志的可信
度大大增强了。
三是取材宏富。本志所搜集的资料十分丰
富,其资料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前代旧志。即
对旧志中的部分资料予以保留。这里以“职官”一
目为例,本志《志例》载:
旧志职官固多脱落,新志增数人,……(于宋)
又增包鼎。按:鼎与子鸿达俱进士,明人而非宋
人,而新志俱妄增之,何其不察也!又于元青阳知
县增徐泰亨。按:泰亨即旧志所载徐承事。承事其
官名,而泰亨其名也。善考据者只应更承事为泰
亨,不应另增一泰亨也。又于明府学教授增黎大量。
按:大量即旧志所载训导黎扩,扩其名,而大量
其字也。精辨择者亦只应考训导教授之为孰是,
不应竟增一大量也。凡如此类,或出于名人文集,
或见之他县志书,其称字称官,随意着笔,善读书者
能以意逆志即无此等疵类矣。
今是本于不当增者,仍照旧志去之,亦殊觉洒
然廓然也。
可见编者对旧志中的资料并非粗精不分、真伪
不辨地予以征用,而是考订精确后才予使用。而对
于旧志中一些不适宜的资料则摈弃不用,如“旧志
载封神之敇,恐其近于巫觋,故不录”
⑥
。二是各种
典籍,包括前人笔记、文集、诗话、杂史、图经、方志
第5期
庄华峰: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87
等,随类辑录。如本志《志例》云:“池上掌故家有刘
徵君城《池州杂记》,吴明经光锡《九华全志》,吴处
士非《池事未尽录》,刘明经廷銮《九华散录》……其
文博雅,其事详核,颇足据依,故是本亦多采之,以
补旧志之所未逮。”三是新增补的资料。本志纂修
时增补了大量新的资料。如针对旧志无图的弊端,
本志增加了《星野图》《长江图》《府舆地总图》《府治
图》《贵池县舆地图》《青阳县舆地图》《青阳县治图》
《铜陵县舆地图》《铜陵县治图》《石台县舆地图》《石
台县治图》《建德县舆地图》《建德县治图》《东流县
舆地图》《东流县治图》《九华山图》《齐山图》等17
幅图,是任池州知府的李月章于雍正十年(1732
年)补绘的。又如池州境内的九华山和齐山,皆为
全国的名山,特别是九华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
一,被誉为国际性的地藏王菩萨道场。而对于此二
山,旧志未予关注。本志纂修时在《山川志》中“特
辑齐山二卷九华山三卷”。这样的例子尚能举出许
多,如“形胜风土俱较旧志增益数条,亦即采诸各传
记者也。”“旧志不立邮传,甚属缺事。……故特制
邮递”
⑦
。
3辛卯本《池州府志》的文献价值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
献。首先是保存的九华山佛教文化的资料较为丰
富。九华山群峰争峙,气势磅礴,风光旖旎,气候宜
人。其秀丽景色,吸引教徒们纷纷来这里选择道
场。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山上古寺林立,文物
甚多。本志对这些寺庙的兴建和变迁过程记载十
分具体,这里以化城寺为例。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
山寺、总丛林。据本志“山川志”、《九华山志》等记
载,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名僧杯渡禅师到
九华山筑室为庵,名曰“九华”,成为在九华山传经
布道第一人。唐代至德二年(757年),金地藏(真
名金乔觉)从新罗(今朝鲜)来此居之。唐建中二年
(781年)辟为地藏王道场,名“化城”。从此,文人
墨客来此游历者络绎不绝。对化城寺的修建及游
人游历情况,本志“山川志”多有详细记载,如“唐费
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秋日与冷然上人化城寺庄
观稼”“僧冷然宿九华化城寺”“罗邺化城寺”“释应
物化城寺次罗邺韵”“王安石宿化城阁”“元翟思忠
化城寺”“明张绅宿化城寺”“王守仁遊化城寺”“田
赋宿化城”“姚文熒遊九华化城寺”“喻成龙重修九
华山化城寺碑记”等,这些记载成为研究九华山佛
教思想的重要资料。九华山自辟为地藏菩萨的道
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渐
兴盛,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
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
(1703一1705年),康熙皇帝三次降旨遣内侍来九华
进香,赐银并赐匾额“九华圣境”。本志卷十、十一、
十二(即《山川志》之五、六、七)记载了九华山受到
康熙等皇帝青睐以及奠定其佛教四大名山地位的全
过程。这里引证两则史料加以说明,《本志》卷11载:
康熙四十二年……上遣使进香九华,特赐御书
以行,自二月二十八日从江宁驰至青阳,计三日抵
山半,使臣斋宿于甘露庵,次早为三月朔日,僧众
披袈裟、备法乐,迎旨至化城寺,使臣陈香供告虔
毕,周览琳宫法藏及化城与肉身宝殿两处,醮坛备
极严敬。是日天日开明,群峰献秀,香花缭绕,古
佛居歆于此觇。圣寿之无疆,卜生民之有庆,而小
臣开京以末微外吏与承”。
又云: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上允抚臣刘光美请,特赐
御书‘九华圣境'额,抚臣制匾悬化城寺,仍藏御书
真本于藏经楼。洪惟我皇上涵盖寰区,绥奠川岳。
凡名山显位载在祀典,与仙灵佛迹列诸图经
者,俱蒙赐额,以垂无穷。惟臣辖池州青阳县九华
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与五台、峨眉、普陀相峙。
前岁蒙上遣使进香,甚加严礼而未邀宸翰,似不足
与诸大名山絜隆天壤。兹康熙四十四年春,恭遇我
皇上以河工告成,指授善后方略,亲临阅视,并巡吴
会,旋驻江宁,臣光美随从行宫,敬以兹山颜额上请
御题,蒙上亲洒‘九华圣境’四大字以赐……真本珍
弆上方,仍钩摹其副制为匾额悬诸庭,俾作镇东南
永无极,庶几为兹山志不世之遇云”(同上)。
本志编者池州知府马世永也在跋中记载了此
盛举:“圣慈始自康熙四十二年二月,特遣大臣进香
化城寺,赐有白金。四十四年三月,又特允抚臣奏
请为御书‘九华圣境'四大字以赐。……兹康熙四
十八年正月内,上分遣内府诸臣加礼诸山岳,以九
华为四大名山之一。特遣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乌
尔胡齎银百两进香作供,甚盛典也”(同上)。加之
乾隆皇帝等对九华山寺庙也是恩宠备至,从此,九
华山遂成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
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播,
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飙升。这一事实足以说明
九华佛国的建立及其声望的日益鹊起,都与封建帝
王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统治者需要用宗教来统治
人民,而宗教又要凭借统治者的扶持来扩大影响,
这样政治和宗教就目的一致地融为一体了。上述
这些记载是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
88
池州学院学报第31卷
本志留存有关诗词歌赋和游记方面的资料也
十分丰富。由于池州山川秀丽,历代文人墨客如陶
渊明、李白、杜牧、刘禹锡、费冠卿、冷然、杜荀鹤、罗
隐、王十朋、柯敬之、吴潜、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
祥、岳飞、王阳明、沈昌、吴应箕、尤侗、施闰章、李经
邦、周赟、姜文彪等都在这里留下大量华章,本志均
一一记载。池州府境内有众多名山名寺,尤以九华
山和齐山最为有名,本志志例云:“新旧志俱略于山
川,然有不可略者,如九华为域内名山,圣天子之所
加礼,固一郡之所藉以为重者……故是本《山川志》
特辑齐山二卷、九华三卷。九华以峰胜,齐山以石
胜,故特详之,而寺观之胜即随地著焉,其他山亦如
此例。”本志卷六至十七为《山川志》,详细记录了九
华山、齐山的著名景点、名人游记、皇室进贡、诗词、
书院、石刻、祠堂等,对于了解池州地区名山古寺的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九华山能够成为名山胜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
是李太白定“九华”山名。《九华山志》记载,九华山
在汉代属陵阳县,因称陵阳山,后号九子山。《太平
御览》卷469云:“《九华山录》曰:‘此山奇秀,高出
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焉。李白因
游江汉,睹其山秀异,遂更号曰九华。’”李白为九华
山改名事,为诗史上一段佳话。唐代天宝年间,大
诗人李白与隐居秋浦的高霁(字暄之,今安徽贵池
人)应青阳县令韦权舆(字仲堪,今池州青阳人)之
约,同游九子山。本志《山川志》记载李白曾做九华
山联句并序“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
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
游,略而不书。事不经故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
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
'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循檐岸帻,
坐眺松云,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诗曰:“妙
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
明朝霞”(高霁)。“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
舆)。“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齐山有“江南名山之胜”的称誉。唐、宋、元、
明、清均在此修庙宇,兴书院,建亭阁。本志收有许
多历代诗人描写齐山的诗作。如唐会昌五年(845
年),杜牧为池州刺史,倾慕李白游秋浦《赠秋浦柳
少府》诗中“开帘当翠微”句,因建翠微亭以纪念。
是年重阳佳节,杜牧邀请从丹阳前来拜访的诗友张
祜同登齐山翠微亭,作《九日齐山登高》诗云:“江涵
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
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宋代名儒
王安石也曾驻足池州,在其文集中还有联系李白、
杜牧的池州诗抒写感慨者,其《和王微之秋浦望齐
山感李太白杜牧》云:“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
江上哀。此地流传空笔墨,昔人埋没已蒿莱。平生
志业无高论,末世文章有逸才。尚得使君驱五马,
与寻陈迹久徘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兵之前曾
屯兵池州,乘月夜登齐山翠微亭,写下《池州翠微
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
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清诗人姜文彪也曾
作《游齐山》诗:“山离南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
分。彼以人工加点缀,此因天趣绝尘氛。无岩不是
玲珑体,有石皆成皴瘦纹。最爱翠微亭上望,岚光连
水水连云。”此诗立足于翠微亭,对池州及其周围山
水作了总体描绘,概括精到,语言浅近,颇宜讽咏。
除九华山和齐山外,本志还收有许多描写池州
其他地方的诗文。如杜牧在任池州刺史的两年内,
留下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清明》诗云:“清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祐》
诗云:“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見人。一岭桃
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高枝百舌犹欺鸟,帶
叶梨花独送春。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
尘。”《池州废林泉寺》诗云:“废寺碧溪上,颓垣倚乱
峰。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石路寻僧去,此生
应不逢。”这些诗作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都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李白在全国各地写作的诗歌以
安徽数量最多,达二百余首,而池州则是李白写作
诗歌最多的地区,共有四十余首,本志《山川志》记
载了李白在池州写作的传世名篇,较为著名的是
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河是一条蜿蜒澄碧的河流,
地处九华山以西,清溪与之汇流入长江,李白生前
多次往游。陆游《入蜀记》说:“李太白往来江东,此
州(即指池州)所赋尤多。”当地对李白有“三上九
华,五到秋浦”的说法。李白的《秋浦歌》作于天宝
十三年即公元754年,是李白受权贵排挤离开长安
漫游江南时期的作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其二)“愁作秋浦客,强
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其六)此二
首表明李白久游秋浦不知归期。一方面诗人的长
期逗留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诗篇,另一方面诗
文也寄托了李白愁苦的乡愁,如“醉上山公马,寒歌
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其七)“千千
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其十)“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十五)秋浦
《
第5期
庄华峰: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89
的湖光山色又让李白赞叹不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他的乡愁,诗作也反应了他在池州的浪漫生活,如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
船。”(十二)“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
女,一道夜歌归。”(十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
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十四)“秋浦田舍
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十
六)“桃陂一步地,了了语声闻。暗与山僧别,低头
礼白云。”(十七)李白的这些诗作广泛描写了秋浦、
清溪两河流域的山水风物、人情风俗,色调明丽而
生活气氛浓郁。唐代以降,描写池州景物的诗文尚
有不少,如黄庭坚的《贵池》、苏轼的《清溪词》、柯敬
之的《李白书堂》、李纲的《江行至铜陵》、杨万里的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沈昌的《杏花村》、汤显祖
的《池阳城南》、周赟的《天台峰图记》、尤侗的《题杏
花村志》等,都是写景咏物的佳品。因此可以说,本
志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本志对于池州地区的人口、水利、交通、邮政、
军事、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民生、民情、民风、民俗
等的记载也颇为详细具体。如在水利设施建设方
面,本志卷25《沟洫志》对池州境内的河流水系多
有记载:
诸溪水远或一二百里,近或数十里,或自饶、或
自宣、或自歙、或自境内高山峻谷,始曰泉,及其经
流之地,或潴为湖、为潭、为池,或泻为溪、为浦、为
河、为沟、为港,或激为滩、为湾、为渚,皆见《山川
志》。
而随地所宜,施以人力,曰桥、曰渡、曰闸、曰
坝、曰堰、曰塘、曰埂、曰陂、曰堤、曰圩,或通行路,
或资灌田,或防或濬,或蓄或泄,以备旱潦,尽水利
焉。
该志共记载了池州府境内六县两百三十余处
水利设施的具体位置和使用范围,对于研究池州地
区的农业发展史、水利社会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交通物流方面,本志卷26《邮递志》详细记载了
池州府的邮传历史和人员配置:
每县设马多至九十匹,少亦不下七十二匹。……
旧设水夫七百二十四名,万历间革递运所夫四百六
十八名,止存夫二百五十六名,每名给工食银七两
二钱……天启崇祯间,天下多故,差役繁兴,水既
给船,陆又支马,且以四马之费始给一马之差,由是
马户不堪其累,逃亡者夥……国初承明之弊,久
未之改。顺治八年,操抚李公日芃始下令以官钱养
官,以官马应官差……买置民田收其租以给用,而
照民田输赋,由是民无官马之累。
这表明清代为了革除明朝邮传弊病曾进行过
改革。该志还记录了池州地区陆站、水站的马匹、
运输情况以及费用开支、船舶数目和官田数目等,
是研究池州地区交通、物流的宝贵资料。在军事方
面,据本志卷27《营汛志》载:“池州自孙吴时为濒
江兵马之地,每以重臣有威望者镇石城督虎林,晋
宋以后南陵鹊头等戍最为扼要……建康、太平、池
州紧要隘口共一十九处。”该志详细记载了清代池
州地区的军事编制的发展、军队数量、各个要塞县
城的兵员、军种设置以及军费开支等情况,对于研
究古代池州的军事史有着重要价值。在教育方面,
本志卷21《学校志》记载了池州府学以及六县儒学
堂的设立与变迁,及其学校学员人数和科举人数、
祭祀先圣的规模和仪式、师田的规模和开支明细、
资助贫困生的详细情况等,本志卷22《书院志》则
记录了八桂书院、齐山书院、翠微精舍、储才书院、
五经书院、会华书院、阳明书院、甘泉书院、蓉城书
院、紫阳书院等十多家书院的兴办情况,这些资料
对于研究池州地区的教育史当不无裨益。本志还
记载了池州府数百个和睦淳朴的仁爱之家的家风
建设情况,如卷78《儒林传》载:“丁良策,字晋明,
铜陵人,以万历四十七年贡授直隶徽州府训
导,……年八十五犹自作制义训弟子焉。”卷83《孝
友传》载:“宋方纲,青阳人,其先世自唐咸亨间居九
华山东之上田,至纲为家督,历四百年,合七百余
口,同爨而食,每晨起鸣鼓,集家众雍睦,无间言,著
家法三卷。景德二年青阳饥,纲出粟五千石以
赈。……佘起,铜陵人,其家聚至千三百余人,同爨
而食,(佘)起为之督,周洽无间言,子孙俱业儒,贵
显不绝。……明纪孟纲,贵池人,善养亲,不离晨
夕。有司欲荐之朝,以亲老不应,人至今称之。”卷
84《义行传上》载:“唐江迪湖,青阳人,天宝十四年
岁饥,迪湖出粟赈济,邑令以其事闻,下诏旌奖。”卷
85《义行传下》载:“吴文元,青阳人,素谨厚,乡里有
争讼者,每捐金两解之,万历子丑间岁祲,尝出谷以
赈。江鲲号,南溟青阳人,幼好学,从施达讲习于天
柱讲堂……尝仿范文正公《义田记》捐田,立江氏义
塾。”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池州地区的家风、民风
以及社会救济等弥足珍贵。
综上可见,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无论在编纂
体例上,还是在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上,确为池州
诸多府志中的典范。恰因如此,志成以后,江南学
政魏学诚认为该志“即前志所载,合六县旧志、前朝
遗志为之据依,又上采《史》《汉》以下诸史及《通鉴》
《通考》《通志》诸书为之质实,又旁搜池上之碑版遗
90
池州学院学报第31卷
③马世永纂修、李月章续修、庄华峰整理的《[康熙]池州府
④乾隆《池州府志》卷三十七。
文、世家掌故为之考证”,“厘然称大备焉”。郡人曹
曰瑛
⑧
亦认为该志得史家心法,称赞马世永“慨然以
郡志为己任,……远采遗闻,近征善迹,而泽之以经
籍,润之以词华,酌之于古今,裁之于中正,……于
前志之冗者删之,遗者补之,误者正之,俚者文之。
洵近日志家之所无,駸駸乎挈美于东观之遗编,较
隆于西京之巨制矣,于以上之史馆岂不足之仰赞!”
评价可谓甚高。
注释:
名播青史,蜚声中外。
①其所作《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
②诸多版本的《池州府志》中,唯有康熙辛卯本正式称池州
一带正月间集仪式、舞蹈、戏曲为一体的民间祭祀活动为“傩戏”。
志》,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第12—13页。
⑤马世永纂修、李月章续修、庄华峰整理:《[康熙]池州府志》,
⑥马世永纂修、李月章续修、庄华峰整理:《[康熙]池州府志》
⑦马世永纂修(清)李月章续修庄华峰整理:康熙《池州府
⑧曹曰瑛,安徽贵池人,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瓯钵罗室书
“志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第63页。
志》(第1册)“志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第45页。
画过目考》卷二载:“曹曰瑛,字渭符,号恒斋,安徽贵池人。官待
诏,内廷纂修,工画景”。
[责任编辑:胡程]
CompilingCharacteristicsandLiteratureValueof
ChizhouPrefectureChorography
in
KangxiXinmaoEdition
ZhuangHuafeng
(CollegeofHistoryandSociology,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03)
Abstract:Beforethenew
ChizhouChorography
waspublishedafterthenewChinawasfounded,
ChizhouPrefecture
Chorography
wasrevidforovertentimesinhistory,amongwhich
ChizhouPrefectureChorography
inKangxiXin-
maoVersionischaracterizedwithcompletestyleandtextualrearchandrichsampling,andkeepsaboundlitera-
tureinformation,sdetailedrecordaboutpopulation,hydraulic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postrvice,militaryscience,environmentprotection,socialinsurance,people'sliveli-
hood,folkcustominChizhouandsoon,whichhashighliteratureandeditionvalue.
KeyWords:KangxiXinmaoEdition;
ChizhouPrefectureChorography
;MaShiyong
本文发布于:2024-03-29 09:1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74936301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