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五禽戏

更新时间:2024-03-28 23:45:5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我有钱了)

健身气功五禽戏

健身气功〃五禽戏

1.

五禽戏的起源

五禽戏,又称 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是中国传统健身方 法,据

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 ?华佗传》: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以除疾,

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 记载与此基本

相同,只是对个别文字略作修饰,全段并没有太大出入。这些史 书证明了华佗编创五禽

戏确有其事,遗憾的是仅有以上文字,未及其他,动作 更无从引证。

2.

五禽戏的发展

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具 体动作。

由于南北朝距东汉末年不过

300

年,因此,可以认为该套五禽戏动作 可能比较接近华

佗创编的五禽戏,但是习练起来动作难度较大。此后,明代周 履靖的〈〈夷门广牍?赤

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 〈〈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

中,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 戏的习练方法。这些五禽戏功法与

〈〈养性延命录》所载有较大出入, 五禽”动

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 虎、熊、鹿、猿、鸟”。但其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 五 禽”的

动作,而且还有神态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 为后人的研究

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禽戏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 点,有些

甚至冠以华佗之名。总的来看,他们都是根据 五禽”动作,结合白身

练功体验所编的 仿生式”导引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 年为目

的。其中,有偏重肢体运动,模仿 五禽”动作,意在健身强体的,为外 功型,即通常

所说的五禽戏;有仿效 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 锻炼的,为内功型,

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 病,甚至被用于散手技击、白卫

御敌的,如五禽拳、五禽散手等;还有以柔劲 为主,讲究动作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

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 说等。

3.

健身气功?五禽戏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 虎、

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 述,为

10

动作,每戏

2

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 元,体现了形、意、

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 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

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 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

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 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

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 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动作仿效虎之

威猛、鹿之安舒、 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 五禽”的神韵,形神兼

备,意气相 随,内外合一。

4.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特点

一、 安全易学,左右对称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在对传统五禽戏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编创的。

便于广大群众习练。因此,动作力求简捷,左右对称,平衡发展,既可全 套连贯习

练,也可侧重多练某戏,还可只练某戏,运动量较为适中,属有氧训 练,各入可根据白

身情况调节每势动作的运动幅度和强度,安全可靠。整套功 法虽然动作相对简单,但每

一动作无论是动姿或静态,都有细化、精化的余 地。如虎举”,手型的变化,就可细化

为撑掌、屈指、拧拳三个过程;两臂的 举起和下落,又可分为提、举、拉、按四个阶段,

并将内劲贯注于动作的变化 之中,眼神要随手而动,带动头部的仰俯变化。待动作熟练

后,还可按照起吸 落呼的规律以及虎的神韵要求,内外合一地进行锻炼。习练者可根据

白己的身 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 引伸肢体,动诸关节

本功法动作体现了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拧 转、折叠、

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 进行了有效的锻。总

的来看,新功法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上、下肢向各个 方问运动,以增加脊椎的活动

幅度、增强健身功效。

本功法特别注意手指、脚趾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加强远端血液微循环的 目的。同

时,还注意对平时活功较少或为人们所忽视的肌肉群的锻炼。例在设 计鹿抵”鹿奔”熊

晃”猿提”鸟伸”等动作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试验点 教学效果检测对比数据也

记证实了这些动作的独特作用,有关指标呈现出较为 明显的变化。

三、 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古人将导引”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所谓导气令和”主要指疏通调畅 体内气

血和调顺呼吸之气;所谓 引体令柔”,就是指活利关节、韧带、肌肉的 肢体运动。健

身气功〃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姿势、以动为主的功法,根据动 作的升降开合,以形引

气。虽然 形”显示于外,但为内在的 意”神”所系。夕卜形 动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

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还要力 求蕴含 五禽”的神韵,意气相随,

内外合一。例如 熊运”,外形动作为两手在腹 前划弧,腰、腹部同步摇晃,实则要求

丹田内气也要随之运使,呼吸之气也要 按照提吸落呼的规律去做,以达到心息相依”的

要求。

习练过程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确姿势前提下,各部分肌肉应尽量保持放 松,做到舒

适白然,不僵硬,不拿劲,不软塌。只有肢体松沉白然,才能做到 以意引气,气贯全身;

以气养神,气血通畅,从而增强体质。

四、 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健身气功〃五禽戏”模仿 五禽”的动作和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同时 在

功法的起势、收势以及每一戏结束后,配以短暂的静功站桩,诱导习练者进 入相对平稳

的状态和 五禽”的意境,以此来调整气息、宁心安神,起到 外静内 动”的功效,具体

来说,肢体运动时,形显示于外,但意识、神韵贯注于动作 中,排除杂念、思想达到相

对的 入静”状念;进行静功站桩时,虽然形体处于 安静状态,但是必须体会到体内的

气息运行以及 五禽”意境的转换,动与静的 有机结合,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出现,起到

练养相兼的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 练功效果。

5.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作用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的素材虽来源于传统,但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 了有机

的组合。其动作的设计虽模仿五禽的神韵,但不拘泥于形式,姿势优美 大方,左右对称,

平衡发展,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乐意在公共场 合进行集体锻炼。且练习后

有心理年轻化的倾向,符合现代人欣赏美、体验美 的心态。

新功法充分地体现了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 编创的动

作简单易学,便于记忆,利于向广大群众推广 ;运动量适中,适应中老 年人群锻炼;

技术上能体现层次难点,易学难精,使练习者能够不断追求技术完 美,激发白我锻炼的

积极性,提高健身效果。特别是通过习练猿戏可外练肢体 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

达到思想清静,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对 神经紧张,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并

有效的防治颈椎病、腰痛、高血压以 及心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

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亚健康状态具有调节作用。因为它是在汲取传统五 禽戏各流

派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是传统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方法结合 起来的健身功法,

对人体具有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 用。健身气功五禽戏要求练

功者在练功前和习练每一戏时都要进行心理调节。 每一戏都不是某个部位孤立的运动,

而是全身性的协调运动。它通过在不同意 境下的心理调节转换;运用前俯、后仰、侧屈、

拧转等不同方式的运动,牵拉 上、下肢各关节韧带和肌肉;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气息,调

畅气机。使周身形, 气,神浑然一体,协调健康发展,对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调节效

果。

理解和感想:

最早听说五禽戏是在初中历史课上,当时仅仅了解是华佗创造了五禽戏, 基本上由

模仿虎、熊、鹿、猿、鸟的动作而创造的,并且经常习练对身体有 血。

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接触、学习它,所以我很期待这一学期的五禽戏。看过 很多关于

五禽戏的介绍后,我越来越觉得它很神奇,而且发现中国的文化确实 有很多西方比不上

的地方。而且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 差,我们应该找方法来调节,

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像健身气功的易筋经、五 禽戏就是很好的选择。不管为了文化的

传承还是为了白身的健康,我们一定要 好好地学习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等功夫。

健身气功五禽戏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3:4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40759175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健身气功五禽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健身气功五禽戏.pdf

上一篇:五禽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动作   五禽   健身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