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急性_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

更新时间:2024-03-28 23:38: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师德师风总结)

急性_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11

11

18

6

·

43

·

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

张强

1

孙凤霞

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

北京地坛医院

关键词

湿热

血瘀

血热

凉血活血解毒

中图分类号

R256.4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

病死率

极高

尽管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领域尚未起主导作

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防止疾病

恶化

改善患者预后

如何继承和发扬前贤理论精

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特色来治疗肝衰竭

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键环节

[1]

2

中医对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辨证及辨病的认识

钱英等主编的

肝炎论治学

将肝衰竭分为

3

热毒内蕴

热毒入营

热入心包

谌宁生按温病

卫气营血进行辨证

将其分为邪在卫分

邪达气分

邪入营血

邪毒内陷

蒙蔽心包

4

缪正秋分为

4

湿热毒盛

弥漫三焦型

湿热伤营入血

迫血妄

行型

温邪逆传心包型

气虚血脱

阴阳离绝型

国申等将肝衰竭分为热毒型和化火入营型

龚家林

把肝衰竭分为

4

热陷心包

痰火内闭型

湿热蕴

热毒炽盛型

湿困中焦

阳气虚衰型

阴虚阳亢

肝风内动型

薛涛等也分

4

湿热炽盛

瘀热阻

肝脾虚弱

热毒内陷

王伯祥将其分为热毒炽

热毒内陷

湿浊蒙窍

3

邹良林将肝衰竭分为

1

中医对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无肝衰竭类似病名

但根据其身黄目黄

且多伴神识昏蒙的症状

多将其归于中医

黄疸

急黄

”“

瘟黄

厥证

肝厥

范畴

。《

金匮要略

·

黄疸病

有黄疸

谷疸

酒疸

女痨疸和黑疸之分

为五疸

并提出

诸病黄家

但利其小便

的治疗原

其首创的茵陈蒿汤

茵陈五苓散

栀子大黄汤等

治疗黄疸的名方一直延用至今

隋代巢元方

诸病

源候论

:“

因为热毒所加

故卒然发黄

心满气

命在倾刻

故云急黄也

。”

清代沈金鳌

沈氏尊生

记载

:“

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

俗谓之瘟黄

杀人

最急

。”

清代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指出

:“

阳黄之

湿从热化

瘀热在里

胆热液泄

与胃之浊气并

上不得越

下不得泄

熏蒸抑郁

……

身目俱黄

溺色为变

黄如橘子色

。”

清代张璐

张氏医通

:“

诸黄虽多湿热

然经脉久病

不无瘀血阻滞

。”

从以上论述可知

历代医家多将本病病因归纳

为湿热致病

后期部分医家则开始认识到血瘀在本

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现代医家对病因

病机的认识开启了一条重要思路

北京

302

医院汪承柏教授提出肝衰竭的病机

为血瘀血热

治疗应重视凉血活血

并提出重用赤

芍的论点

现代医家受其影响较深

陈卫平等提出

重视热毒血瘀的观点

指出热毒血瘀既是重型肝炎

病程中的病理产物

又是新的致病因素

存在于重

型肝炎的整个病变过程中

对病情的演变发展及预

后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

张强

硕士

4

热毒炽盛

湿浊弥漫

气阴两竭

气衰阳微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将

此划分为

6

个证型

毒热炽盛

热入心包

痰浊内

瘀血发黄

寒湿发黄

肝肾阳衰

其他还有按肝

衰竭主要症状和并发症进行辨证的

如孟宪益

英杰

汪自源等按黄疸辨证

孟宪益

汪承柏

陈沛

周嘉善

黄存垣等按昏迷辨证

此外还有按血证

及腹水

尿少

尿闭进行辨证的

[2]

现今对肝衰竭的中医辨证没有统一的标准

上大部分的辨证分型未把慢性重型肝炎排除在外

有的分型方法过于笼统和空泛

不能反映肝衰竭独

有的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点

有的则较片面

人为

地将疾病的发展阶段割裂开来

不能很好地反映肝

衰竭的全貌

3

中医治疗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

朱爱军等

[3]

采用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结

合西药治疗暴发性重型肝炎

30

并与单纯西药

治疗的

22

例作对比观察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

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

30.3d

存活率达

76.67%

#

通信作者

孙凤霞

在读博士生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

44

·

而对照组是

41.2d

存活率

40.91%

有非常显著性

差异

郑宏忠等

[4]

42

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

分为

2

对照组

19

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西

药治疗

治疗组

23

例采用急肝退黄汤联合促肝细

胞生长素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结果总有

效率治疗组为

73.91%

对照组

52.63%

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

在降低总胆红素

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高巍

[5]

治疗

64

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其中

34

在西医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赤芍

茵陈等中

结果显示治疗组存活率及总胆红素下降到正常

水平的平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松贤等

[6]

采用

中药配合西药常规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58

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56

例作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

组病死率

18.97%

对照组

33.93%

有非常显著性

差异

且治疗组治疗前

血清总胆红素

凝血酶

原活动度

前清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

周红等

[7]

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对照组

31

例单

纯西药治疗

治疗组

60

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另服

中药

以清热解毒

通下

化瘀为主

结果显示治疗

组在改善凝血功能

降低胆红素

内毒素等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

北京地坛医院是肝病专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中

心长期收治肝衰竭病例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总结出清热化湿

凉血解毒的

治疗法则

在临床中显示出一定疗效

尤以协定处

方重肝

1

号应用较广

效果良好

本方主要用药包

茵陈

赤芍

泽兰

泽泻

白术

茯苓

黄芩

黄连

蒲公英

败酱草

郁金

丹参

牡丹皮

紫草等

方中

茵陈味苦微寒

入肝

膀胱经

为清热利湿退黄

之要药

赤芍味苦微寒

归肝经

为凉血活血之要

此两味药用量较大

为君药

配泽兰

泽泻活血

化瘀

利水消肿

白术

茯苓健脾利湿

并防苦寒之

药伤胃

有祛湿清热又不伤正之功

黄芩

黄连清热

燥湿

泄火解毒

并加蒲公英

败酱草

郁金

丹参

牡丹皮

紫草加强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之功

4

中医治疗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基础研究

凉血解毒法

常用药物有水牛角

赤芍

牡丹皮

生地等

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的研究表明

凉血解毒法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

作用

从而可以减少或防止肝细胞的大量坏死

急性肝衰竭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8]

其调节免疫功

能表现为

凉血解毒法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机

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从而有利于清除重型肝炎的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11

11

18

6

毒抗原

-

抗体免疫复合物

凉血解毒法能抑制急

性肝衰竭大鼠机体过强的体液免疫

从而对发生重

型肝炎时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具有凉血解毒作

用的清肝解毒针剂能有效阻断补体系统

C3

途径的

激活

从而减少或避免补体反应对机体本身的损害

5

结语

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属于危急重症疾病

临床

治疗多采取综合措施

一般将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

目前肝衰竭的中医辨病是一个薄弱环节

数文献局限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是根据疾病的基

本病因病机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并随之确立

相对固定的有效方药

现在部分学者逐渐开始重视

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认为病贯始终

证是阶段

本病

应当首重辨病

在辨病明确的基础上才能逐步辨

最终达到病证结合的目的

[9]

目前大多数医家认

肝衰竭的中医病因为湿热邪气为患

而血瘀血

热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近

年来的文献报道可以看出

中西医药治疗急性

急性肝衰竭已经有很多尝试

其中凉血

活血

解毒

是常用的治疗法则

从多数报道来看都显现出一定

的有效性

对改善症状和预后有所帮助

但目前仍

缺少一些质量较好

可信度高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

究以对这些治法

疗效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另外

同患者其病情轻重

所处阶段

证候病机等均有较

大差异

如何在凉血

活血

解毒的基础上具体地遣

方用药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卫平

刘涛

王灿晖

.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

关键探析

[J].

中医药学刊

2003

21

8

):

1240-1241.

[2]

毛德文

李兴刚

.

肝衰竭中医证治浅识

[J].

湖南中医药导

2003

9

2

):

6-7.

[3]

朱爱军

覃文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

30

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

17

5

):

26-27.

[4]

郑宏忠

张元豪

林少辉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

23

例疗效观察

[J].

新中医

2004

36

4

):

36-37.

[5]

高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34

[J].

浙江中

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1

9

):

557-558.

[6]

王松贤

苏同宝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58

[J].

浙江中医杂志

2005

9

):

394.

[7]

周红

金春英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临床疗效

观察

[J].

中医药信息

2006

23

3

):

34-35.

[8]

钱英

.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现状与思考

[J].

中西医结合

肝病杂志

2002

12

3

):

129-130.

[9]

朱清静

盛国光

.

重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浅识

[J].

中医药学

2006

24

4

):

662-663.

收稿日期

2011-07-31

急性_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3:3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40316300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急性_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急性_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治概况.pdf

标签:治疗   衰竭   肝炎   亚急性   重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