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诗咏虎丘

更新时间:2024-03-28 22:15:4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砚怎么读音)

名人名诗咏虎丘

MASTERPIECES REVIEW

1980

年创刊

名人名诗咏虎丘

⊙徐 静 [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虎丘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虎丘的古迹名胜,吸引着历代文

人墨客纷至沓来。名人吟咏虎丘的名诗,不仅描绘了虎丘山寺幽奇的自然风景,而且描述了虎丘名山名池名塔所

具有的人文内涵,令人回味再三。

关键词:虎丘 剑池 云岩寺塔

来到苏州,虎丘是必游之地。虎丘位于苏州阊门外西北方向,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自春秋吴国起,经

东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经营,虎丘留有许多胜迹典故,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这里有剑池、虎丘

寺、千人石、虎丘塔等诸多古迹名胜。可以说,虎丘的一块石头、一坛深水,都能折射出苏州古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内涵深厚,耐人寻味。虎丘的名胜古迹,吸引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历代名人

雅士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视角对虎丘名胜予以深情吟咏,留下许多名篇佳作。

一、海上名山即虎丘

曾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在《陋室铭》开头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是苏州虎丘的

真实写照。虎丘山不高,然而,虎丘古迹名胜多,因此,自古有名,闻名遐迩;虎丘水不深,但是,“碧池藏宝剑,寒涧

宿潜龙”“池中剑影动苍龙”,因此,明代大学士王鏊《虎丘》诗开头直截了当说“谁云虎丘小,我觉虎丘大”,宋代

著名诗人杨备干脆在诗中赞美“海上名山即虎丘”。

虎丘,古称海涌山。传说远古时代,这里原是茫茫大海,有一天突然从海中涌出一个小岛,兀立于波涛汹涌的

海面上,根据它的奇特来历,取名为海涌山。春秋晚期,吴王阖闾在伐越之战中箭而死,其子夫差将其葬于此山,三

日之后,有“白虎蹲其上”,故改名虎丘山。虎丘由吴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东晋时,司徒王珣

及其弟司徒王珉各自在虎丘山中营建别墅。因佛教兴盛,广建塔寺,他们兄弟俩便舍宅建寺,因此,虎丘逐渐成为

东南一大名刹。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特别喜爱虎丘名胜。在苏州任职时自称“闲来即一过”“一年十二度”,只

要一有空闲,白太守就要游览虎丘,平均每月来虎丘一次,真可谓百看不厌。《题东武丘寺六韵》是宝历三年(826)

白居易任苏州刺史闲游虎丘时所作。诗云:

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

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

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诗题中武丘,即虎丘,唐代因避世祖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东晋王珣、王珉兄弟舍宅建虎丘山寺,分别

为东寺、西寺。“祗园”意为佛寺,“轩冕客”指达官贵人,“抽簪”意思辞官闲退。此诗语言清丽精练,不仅描绘出虎丘

山寺的自然景观,而且高度概括了虎丘山诸多胜迹,描述了虎丘佛寺的深邃、千人石的神怪、剑池的神灵等。最后

两句意为达官贵人不妨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辞官闲退,享受美好生活。

北宋初年,著名诗人王禹偁曾在苏州任职。宋雍熙元年(984),三十一岁的王禹偁以大理评事,知苏州长洲县。

长洲是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从吴县东部析出的一个县,与吴县同城而治,同属于苏州管辖。自太平兴国

三年(978)五月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以来,王禹偁是长洲第二任知县。在苏州任官的几年中,政务之余,王禹偁常与

友人登山临水访古探幽,赋诗吟咏,多有佳篇。在苏州的山水中,虎丘是王禹偁最喜欢的风景名胜之一。史料记载,来

到苏州不久,他便迫不及待地前去虎丘寻幽访古。他在《游虎丘》诗中写道:“乐天曾守郡,酷爱虎丘山。一年十二度,

五马来松关。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从中可见,王禹偁深受唐代姑苏诗太守白居易的影响。前朝诗人中,王禹偁

十分崇拜白居易,不仅欣赏白居易亦官亦隐的生活态度,而且喜欢白诗自然平易的现实主义风格。白居易一年要游

虎丘十二次,追寻前贤的足迹,王禹偁也特别喜欢游览虎丘名胜,写下多篇诗文。其《游虎丘山寺》 写道:

寺墙围着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此诗重点介绍了虎丘山寺的独特之处。一般的寺庙都藏在深山之中,而虎丘则不同一般,是山在寺庙中。在过

12

去,虎丘寺庙的围墙逶迤连绵,将整座山围在了墙内。

也因此民间有种说法,寺庙里面有虎丘。所以,王禹偁

诗中写“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因为虎

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庙里的。最后两句“珍重晋朝吾

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是写诗人与东晋舍宅为寺的

王珣兄弟同姓,故认作自己的祖宗,第一回来到祖宅

便流连忘返了。从此,苏州虎丘山寺就深深留在诗人

的心中。

二、碧池深藏剑三千

虎丘山中特别引人入胜的古迹景点是剑池。宋范

成大《吴郡志》记载:“剑池,吴王阖闾葬其下。以扁诸、

鱼肠等剑三千殉焉,故以剑名池。葬之三日,有白虎踞

其上,故山名虎丘,唐避讳曰武丘。剑池,浙中绝景。两

岸划开,中涵石泉,深不可测。”

在虎丘山中心区域,跨入“别有洞天”圆门后,顿

时,一股阴森森的寒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陡峭

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碧波荡漾,深不见

底,碧池底下就是传说中的春秋霸主吴王阖闾之墓,

相传陪葬的有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

柄宝剑,此景故名剑池,这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水

池呈狭长形,南稍宽北微窄。池水终年不干,水质清澈

甘洌。水面上方一道石桥飞跨两岸峭壁。石崖左壁有

篆文“剑池”二字,相传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右壁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笔致潇洒,为北宋米芾所

书,意思是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见岩石,抬

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确实令人流连忘返。

剑池自古即为吴中绝景,历代诗人来到虎丘剑

池,难免要赋诗咏叹,苏轼《虎丘寺》中有二句“湛卢

谁复见,秋水光耿耿”,就是写虎丘剑池传说。湛卢是

春秋时期越国欧冶子所造五把名剑之一,献于吴王。

传说此剑后来陪葬于吴王阖闾墓中。名人名诗再选三

首欣赏如下。

霸业荒丘春草长,只听儿女说真娘。

虎来墓上犹应怪,鹿入宫中尽可伤。

太息乾坤空浩荡,不留豪杰管兴亡。

蜀镂抱恨沉江底,潭碧犹生古剑光。

(元陆文圭《剑池》)

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穿。

漫设深机防盗贼,难令朽骨化神仙。

空山虎去秋风后,废榭乌啼夜月边。

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葬剑三千!

(明高启《阖闾墓》)

百尺灵湫风雨气,星星照出鱼肠字。

辘轳夜半语空中,无人解识兴亡意。

(清吴伟业《夜游虎丘八首·剑池》)

如前所述,虎丘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两千五百多

年前。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

在。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不幸战死,其子

名作欣赏

/学者天地>

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

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土石,穿土凿池,

积壤为丘。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并将阖闾

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湛卢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

于幽宫深处。所谓“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

穿”,描述的就是这些历史故事。据传吴国亡后的数百

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帝、东吴孙权等君主帝王,曾

先后来此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元代文学家陆文圭的《剑池》内涵丰富深刻,不

同于一般的描述吴王阖闾陵墓的传说,而是写出阖闾

霸业被其子夫差败光,忠臣伍子胥被迫自杀、吴国亡

国的悲剧。明初大诗人高启的《阖闾墓》立意惊警,批

判吴王建墓不惜劳民伤财,“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

葬剑三千”讽刺辛辣。清代著名诗人吴伟业的《剑池》

亦有国家兴亡的内涵,语深意远,耐人寻味。

三、出城先见虎丘塔

宋代方仲荀《虎丘山》诗写道:“出城先见塔,入

寺始登山。”形象地描绘了虎丘山上虎丘塔之高。虎丘

塔又称云岩寺塔,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朴雄奇,早已成

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南朝陈代,虎丘山寺始建佛塔。南

朝诗人张正见《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中有“远看银

台竦,洞塔耀山庄”之句,可为佐证。南朝所建佛塔后

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五代十国。当时,吴越国钱氏治

理苏州数十年,大力修建佛寺,构筑园林。据记载,虎

丘寺院及其名胜古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修缮保护。

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吴越国时期所筑。北宋时,虎丘

佛教极为兴盛,知州魏庠奏改寺名为“云岩禅寺”,虎

丘塔亦改称“云岩寺塔”。

云岩寺塔俗称虎丘斜塔,现高约48米,为八角仿

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建于五代十

国的古塔,砖身木檐,可谓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

表作,驰名中外。由于地基原因,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

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

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

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不过,比意

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早建二百多年,成为中国的斜塔

代表与瑰宝。1961年,国务院将云岩寺塔包括云岩寺

其他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

虎丘云岩寺塔作为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建筑遗存,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令世界瞩目。

塔倚高林立,楼深一窍虚。

海风吹幻影,颠倒落方诸。

(元顾瑛《虎丘十咏·塔影》

燕台极目楚天长,遥忆生公旧讲堂。

宝塔至今藏舍利,剑池何处觅干将?

川原历历云千顷,松桧亭亭月一方。

为语山灵长好护,予将投绂向沧浪。

(明申时行《忆虎丘》)

(下转第28页)

13

MASTERPIECES REVIEW

1980

年创刊

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

所以,贾政作为人主也是称职的。

五、为人臣——忠于厥职

作为大臣,贾政一直勤勉有为,丝毫不敢懈怠,这

从他跟元春的对话也可以看出。《红楼梦》第十八回,元

妃归省,贾政拜见她时含泪启道:“……惟朝乾夕惕,忠

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

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

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

j

虽然是应景话,不过从贾政说的这些话

之隆恩也。”

里,可以看出他对皇上还是很忠诚的。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提到贾政点了学差,第

八十五回写道:

北静王吩咐太监等让在众戚旧一处好生款待,却

单留宝玉在这里说话儿,又赏了坐。宝玉又磕头谢了

恩,在挨门边绣墩上侧坐,说了一回读书作文诸事。北

静王甚加爱惜,又赏了茶,因说道:“昨儿巡抚吴大人来

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

心服之至。他陛见时,万岁爷也曾问过,他也十分保举,

k

可知是令尊翁的喜兆。”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写道:

那年正值京察,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

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即

日谢恩,已奏明起程日期。

l

从上面引用的话可以看出,贾政虽然不谙吏治,在

江西粮道任上被李十儿等家仆蒙骗,弄坏了名声,但他

对皇上还是忠心耿耿的,对普通百姓也尽职尽责。总体

说来,不失为一个忠臣清官。

治被家仆蒙骗之外,几乎找不到贾政失职的地方,这也

是为何作者给他起名“政”(谐音“正”,正人君子)的

原因。《红楼梦》里的其他男性,作者或多或少都含有批

判嘲讽之意,唯独对贾政没有,这一方面是因为贾政的

原型是作者之父(曹頫,也有说是养父的),另一方面

也是贾政本人(包括他的原型曹頫)为人的确忠厚老

实孝顺体贴无可指摘,所以才能受到上下人等的尊敬。

而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的,

贾政身正气正,所以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活得体面尊

严,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abcdefghijkl

〔清〕曹雪芹 高鹗(伍隼校点)《红:

楼梦》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年版,第243页,第127页,第

243页,第165页,第13页,第17页,第107—108页,第126

页,第17—18页,第127页,第669—670页,第750页。

参考文献:

[

1

]

曹雪芹, 高鹗(伍隼校点). 红楼梦[M]. 杭州:浙江古

籍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 广州商学院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古典文学

名著对人的潜育化作用”

作 者:刘宏娇, 广州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zhaohongyu69@

编 辑:赵红玉

E-mail:

总结

分析了贾政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除了不谙吏

(上接第13页)

载酒出花径,秋光似画屏。

破烟双白鹭,点水一蜻蛉。

渔鼓讙孤店,菱船下浅汀。

云岩看渐近,佛塔已亭亭。

(清汪琬《舟过虎丘》)

小殿话淳熙,空怜金碧对。

山头一塔高,看尽夕阳在。

(清钱载《梁双殿遗址》)

古塔出林杪,高峰结梵宫。

花飞经藏雨,木落剑池风。

红日隐檐底,青山藏寺中。

下方城郭晚,苍霭满晴空。

(清石韫玉《虎丘寺》)

以上几首名人名诗描绘了虎丘山风景幽奇的画

面,写出了虎丘名山名寺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更突出

了虎丘塔的巍然而立、高耸入云。元代著名诗人顾瑛

诗写“塔倚高标立”,形象描绘出虎丘塔的直入云霄。

明代嘉靖状元申时行的《忆虎丘》写“宝塔至今藏舍

利”,显示出虎丘塔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清代顺治

进士诗人汪琬《舟过虎丘》写诗人在船上看虎丘寺,

“云岩看渐近,佛塔已亭亭”,角度不同一般,别出心

裁。清乾隆朝著名诗人钱载这首写虎丘的五言绝句,

诗题虽为《梁双殿遗址》,但“山头一塔高,看尽夕阳

在”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清代乾隆状元石韫玉学识

渊博,能文善诗。其《虎丘寺》形象描绘眼前景色,又

抒发怀古之情,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作 者: 徐静,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zqmz0601@

编 辑:张晴

E-mail:

28

名人名诗咏虎丘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2:1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3534261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人名诗咏虎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人名诗咏虎丘.pdf

标签:虎丘   苏州   剑池   名胜   作者   山寺   历史   名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