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英文日期表达)
草书的18个特点
1. 草书流缓前急后,纵横挥洒;
2. 草书流心手合力,尽其法度;
3. 草书流恣态横生,快意纵笔;
4. 草书流急势骨劲,力沉狂逸;
5. 草书流上下丝连,意气贯通;
6. 草书流腕悬使转,笔快意出;
7. 草书流得势为法,势不可竭;
8. 草书流精心环转,点画飘逸;
9. 草书流风骨为体,变化为常;
10. 草书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
11. 草书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
12. 草书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
13. 草书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
14. 草书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
15. 草书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
16. 草书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
17. 草书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18. 草书流释智遗形,神形境界
学习书法病笔十六种
学习书法,一般都从正楷入手,毫无疑问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
当手拿毛笔,在临习碑帖时,某些点画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不尽
人意、有毛病的点画称之为“病笔”。为了能识别这些病笔,这就
需要我们找出原因,改变用墨、用笔或书写技巧上的不良习惯,
从而克服病笔。这里归纳有十六种病笔,并一一加以分析,以便
在临习或创作时,进行对照,避免这些不正确的点画出现。
1.牛头。像牛头状。主要是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
或是笔锋转驻过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锋太快,提锋大疾所致。
故在书写时,笔头濡墨不宜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
止,笔锋逆入回返时速度略快于提锋出笔。
2.鼠尾。常出现在撇画上,似老鼠的尾巴,样子不好看。主
要原因是用笔无力,轻浮在纸上,飘滑而去。毛笔在运行时有提
无按,不得撇画用笔要领所致。书写撇画应用笔沉着,向下的按
力均匀,笔锋送到顶端,由粗向细的过渡要缓慢自然,中锋用笔。
3.扫帚。指点画收笔时,散锋过多,无回锋之状,而散乱的
出锋像扫帚一样,故而得名。如果经过藏锋回出,笔锋送到末端,
提锋收笔。仍不能改变“扫帚”之状时,建议改换毛笔。
4.竹节。点画似竹节状。这是因为对点画形质认识模糊,用
笔不当所致。经观察可知,下笔逆入方位不够正确,笔锋转驻时
大生硬,而中间运行过于上提,收笔应提锋时却下按,使点画失
态,盲生圭角。“竹节”在大多数楷书中系病笔,但在某些魏碑法
帖中,有所应用。
5.蜂腰。这种病笔出现在弯钩、竖画及横画等笔画中。两头
浑圆粗大,而中间细柔,像蜂腰式。这种病笔的发生,常常是起
笔和收笔下按过重,不注意中锋运行,造成中间和两头比例失调。
故书写时,要提按平稳,用力匀称,出锋自然。
6.鹤膝。丹顶鹤的脚又长又细,而它的膝盖则圆而粗大,很
有特性。人们把点画线条细柔,而转折、驻笔处浑圆突出的病笔,
- 1 -
称为“鹤膝”。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要求在起笔或收笔,转折或横
钩时,惯性不能过大,不能有太多的圆转与下按之力,驻笔、顿
笔时笔锋动作不能过大。保持原帖上的姿态,见好即收。
7.钉头。钉头与牛头不同,它宛如一颗钉子,头大身子小。
一般系指力失控,随心所欲而致。这种情形应尽力避免。
8.折木。指笔画收笔处犹似折断的木头,参差不齐,圭角盲
生,完全违背了点画收笔的法度与要求,用笔时没有作回锋处理,
只是轻提飘扫而书。故书写时,要耐得住气,心思泰然,笔笔送
到,该回锋时必定回锋,切不可偷工减料。
9.柴担。样子与蜂腰差不多,但又不是“蜂腰病”,确切地说
是“柴担”,或叫“扁担”。两头粗中间细,所不同的是-整个笔画有
较大的弯势,这种病笔大都表现在横画。因此,应逆入折锋,往
右运行,以平横为主,按力不要大下压,根据结体需要略作弯势
时,适可而为,不能过甚,收笔顿笔回锋,注意法度。
10.锯齿。锯齿病笔一般是使用偏锋不当而致,以撇画者居
多。稍不注意,其它点画亦有可能出现“锯齿病”。它的主要特征
是一边光滑,一边带齿状,也有两边带锯齿状的病笔。要克服这
种现象,必须强调中锋用笔。
11.尖棱。落笔过于露锋,致使点画呈尖角锐棱,张牙舞爪,
失去了点画圆润含蓄的遒丽特点。要记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
方圆兼备,但不能有“尖棱病”。
12.发丝。在点画繁多的结体中,容易出现此病。其点画过
于纤细,柔如发丝,运笔只提不按,缺乏力度与变化。
13.垂尾。笔画的捺脚最后应顺势向上提,显得饱满有精神,
充满形象与姿态。如果笔力向下,倒垂滑出,则会造成“垂尾”病。
捺脚在楷书中是很重要的主笔,当毛笔在驻笔趁势踢出时,转捻
下按的动作不能过大,在顿按提锋过程中,上边保持平直,下边
裹锋上提,笔力要到位,保持捺脚的造型美。
14.耸肩:与鹤膝不同的是,耸肩以方折为主,虽然有楷书
的“折味”,但过于高扬,故作姿态,与下方的竖画过于悬殊,不
能自然过渡。与左方的横画亦失去比例,不能达到协调与一致。
故在书写时应予以重视,防患未然。
15.脱肩。转折处脱开,笔断意断,互不关联,既“脱肩”又“塌
肩”,与“耸肩病”恰好相反。脱肩病笔字形字貌上严重失真,系缺
乏读帖与缺乏临帖所致。对结体的形质缺乏认识,故在书写时必
须认真读帖,懂得布白,掌握间架组合技巧,避免这样的病笔。
16.柳叶。笔画似柳叶形状,俗称“柳叶病”。一般来说这在
楷书中是不允许的,在颜真卿的《勤礼碑》帖中,有些长撇呈两
头尖中间粗状,但它过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长撇的特点与优
美形象,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点画成了柳叶状,也就成了
病态。所以在临习时,要入帖,在出帖创作时,点画要更刚劲遒
丽,形质优美。
国画的畜兽画基本画法
畜兽又称走兽是中国画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宋朝沙门德洪
即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常形,无
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有常形故
画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见畜兽有常形,
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稍不谨慎,观察得
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畜兽有马、牛、虎、狮、鹿、
- 2 -
羊、猿猴、猫、犬、狸、兔、驮、骡以及象徵权势的龙等,每一
种走兽各有不同的特徵与习性,作画前必先详细的观察与写生。
畜兽的观察与写生
我国古代画家即非常重视观察,譬如擅长画獐猿的北宋画家
易元吉,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野兽的动静游息之态,
故其走兽画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经过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马,
必终日观察,无暇与客人交谈,故能画出马的特徵,黄山谷在其
诗中即称赞道:“李侯画骨亦画肉,下笔生马如破竹。”据说元代
画马名家赵雍曾经据壮学马滚尘状,其母管夫人自窗中窥看,正
见一匹滚尘马,故赵雍画马,能得其性情。可见古代成就高的画
家都很重视观察,甚至亲身模仿其动作,以求生动的表现畜兽的
特徵与神趣。
苏东坡的题跋中曾经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处士一日正在曝晒
其书画,有一牧童看见其中一轴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此
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牧童经常与牛生活在一起,发现到牛在角斗时,牛尾是紧夹在两
股间,而唐朝画牛名家戴嵩的观察还欠周到,以致造成错误,是
值得作为我们的借镜。
中国画一向提倡“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画畜兽也不例外,
观察入微,掌握神态,才能将其画活。走兽虽然同样具备五官、
四肢,但其传情表达的能力,却不如人类丰富,然而我们也不能
忽视其细腻的动态和神情,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表达喜怒哀乐
的方式。此外动物也有许多特别的习惯和动态,譬如鹿、虎等耳
朵能随意的转向各个方向,如收听器般,能觉察极轻微的声音;
猫、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随著自然光线的变幻而开合,犹
如照像机的光圈原理;动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调节各种
姿态,这些特点都应注意到。
画猫耍表现出乖巧灵俐的特色,同属猫科的虎则要表现出威
严勇猛的感觉;画驴要画出傻气和滑稽的味道,同属奇蹄科的马,
就要画出神骏豪迈的性格,每一种动物的性格,在作画前必先稍
加研究。
写生时对动物解剖学应有了解,至少必先观察其骨骼与肌 肉
的关系,古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是指一般人往往过分去描
写抢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对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写是累积创作素材和捕捉生动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过观察与默画相结合的方法,把生动的形象勾出,并不是看一
笔画一笔,对於画动态的畜兽,应掌握神态,尤其耍注意从一个
动态过渡到另一个动态的瞬间,只用寥寥几笔,就要准确的表现
出畜兽的特点,其动势要靠线条不同方向的对比和组合来表现。
兹以擅长走兽画的梁中铭教授平日写生的素描稿为例,配上攸以
水墨表现的猴子册页,可以发现勤於观察写生,助益颇大。
白描画法
以白描法表现畜兽的画迹,除了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外,
汉代壁画及魏晋砖画中也常见,如下图是史坦因从敦煌盗走的纸
本水墨白描作品“狮子图”,我们从这幅晚唐的白描画中可以发现
当时画家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各种不同快慢、轻重的线条来夸张狮
子各部位的特徵。 36.7精品艺术画廊
到了宋朝,一般士大夫多受理学及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喜
爱清真淡雅的画法,李公麟的白描画风,正符合他们的兴趣而盛
- 3 -
行一时,他的“五马固” 落笔轻重起伏如应节奏,将马的骨、肉、
鬃尾等质感以及马的神态表现得相当生动,可说是最擅长运用线
条的画家。南宋陈容的“云龙图”以略为粗犷而颤动的笔法,配合
水墨渲染,把 中国神话中想像出的动物,表现得极具神秘感。
双钩填彩画法
西汉马王堆十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可说是我国古代双钩填彩
画法的代表性作品,下图为该画上部(天)所表现的神话传话 题
材,布满了蟾赊、玉兔、龙、豹、蛇身人首等怪兽,也有金乌、
鹤、鸿雁等仙禽及人物,鹤用白描画法为主,其余人兽皆 填重彩
(矿物性颜料为主),有些地方略加晕染,色彩格外鲜 明。唐代
绘画及卷轴画中可以看到唐画多以双钩填彩画法为主 ,韩 的
“五牛图”也以此法。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 ,继承了唐代韩
干与北宋李公麟画马的写实风格,线条纤细, 赋彩淡雅典丽,采
用薄而多层次的罩染方法,特别注意明暗面 的晕染以期把握毛肤
的色泽和质感,是写实表现法的典型,与 清朝朗世宁融合西画光
影的表达方式相比较,任人发的马更具 有传统的风味。
双钩填彩的画法和设色的步骤,大致与花鸟的画法近似, 可
参阅第五章该画法的叙述。不过畜兽的设色,要特别注意其 骨骼
与肌肉的结构所呈现出的阴阳凹凸关系,要表达出肌肤之 弹性与
筋脉血液流动的活力感。
写意画法
以写意法画畜兽,早在汉代壁画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 为
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
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 郭诩的
“牛背横笛图”墨色的乾湿浓淡变化生动,并以破笔枯 墨扫出牛
毛,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 如徐悲鸿的
“双马图”,结合西洋画的明暗观念与正确的解剖 学知识,表现出
天马行空的奔驰气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现出 凶悍威严的气势,
齐白石与李可染的牛,都有独特的个性。
写意画法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并能唤起观
赏者的想像力与感染力,故以写意法画畜兽,对其细节须加以简
化或省略,譬如繁琐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传神之处可以
夸张。至於配景的处理,必须根据各类走兽不同的习性和生活环
境来安排,譬如热带地区生长的走兽,就不宜配寒带的植物。牛、
马等走兽,可以不靠景物衬托,以留白的方式,或在地上点染些
草色,如徐悲鸿的马,多以留白的方式,让观赏者自由联想。
虎的写意画法: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态,赭石调藤黄画虎身,再
以稍浓的 墨画斑纹,白粉染嘴、前胸等,并以赭石第二次染身。
淡墨破 锋丝细毛後,蘸老虎的写意画法示范浓墨画眼、耳并重钩
斑纹 ,第二次染白粉及浓墨丝细毛,白粉画虎须,最後补景完成。
画时大致全体同时进行,层层加重。
书画各部位名称术语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
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
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
纸”。
2、二层:
- 4 -
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
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
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通到这种情况,应特别
注意。
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
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
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
3、让局:
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
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
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
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诗堂:
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
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
亦称“玉池”。
7、画杆:
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
叫“地杆”,
8、轴头:
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
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 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
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
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
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
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13、扎带:
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
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 5 -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15:2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10622300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草书的18个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草书的18个特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