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如何写教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
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
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出典] 春秋 《诗经·郑风·子衿》
注:
1、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注释:
青青子衿(jīn):青衿,指汉民族服饰。现在则解释为恋人的衣领。但
是,实际上是指扮作春神的年轻人所着的青衿。因此,这句是召唤春
神的话。子:男子的美称。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我心:焦急等待着春神的少女之心。
纵:纵然。
不往:不能去,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
宁:怎能。嗣音:寄个信来,指春风送信。嗣(似sì):《释文》
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
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佩:指男子腰中佩玉的绶(丝)带。
挑兮达兮:来到。“挑”谐“到”音。“达”谐音“踏ta”。
城阙:城门,由东门迎春神。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
《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一日不见:表示恋慕之情的惯用语。
3、译文1: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
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
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
像已有三月长啊!
译文2: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衣带,我的心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
(约会),你为什么不等我?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玉佩,我的脑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
(约会),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我)站在城门口,踮起脚来眺首远望(你)啊。一天没见到你,
好像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啊。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
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
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
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
《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
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
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
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
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
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
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
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
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
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
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放到现在来说,诗经在交际应用
方面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却依然有着不可
低估的影响。
5、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
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
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
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
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
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
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
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
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
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
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
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
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
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
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
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
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
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
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6、此诗由三章构成。第二章是第一章的重复。也就是说,在第一
章中把“青衿”作为春天颜色的象征,用呼唤的口吻表达少女盼望春
神来临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全篇的主题。第二章以重复第一章的形式
写成,但期待的心情比第一章更为强烈。第三章是个转折,表示春神
终于来到城门之上。这里综合表明了少女相思之情。尤其前两句是少
女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欢呼声。而且起着由前半部的静态转为后半部的
动态的中继作用,从而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对春神的恋歌,也可以说是一首迎春神歌。
北国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春日姗姗来迟。从当地人的心理出发,
这个少女的心情是很有代表性的。
7、在《诗经》里,有一个多情的女子在城阙上等候着情人。她望
眼欲穿,就是不见情人的踪影。她着急地来回走动,不但埋怨情人不
赴约会,更埋怨他连音信也不曾传递。
她唱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白话语——
你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
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你佩玉纯青的士子呀,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虽然我不能去找
你,你为什么就不来看我?
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侯在城楼上,我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
个月那么漫长。
有了手机,有了QQ,有了MSN,有了E-mail,有了博客,有
了微博的今天,多情的女子们再也不用登上城阙去眺望、期盼了,天
涯海角,咫尺之间。
没有了青青的衣服及佩玉,也没有了悠悠的思念与心境。人心如
衣物,变得琳琅满目。
那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的相思情节,是早已消失的美丽。一日不
见如隔三秋的相思滋味,怕是再也无处可寻了。
可是,自古伤情皆女子。而今亦然逃不出此魔咒。
我等候你,我的士子,你虽未着青衫,但依旧难掩倜傥的风采,
我相信你的诺言,以为你的诺言也值千金,怎奈你禁不起考验,杳无
音讯。
我思念你,我的士子,我不能去看你,即使是开放的今天,而我
仍然保持古代女子的羞涩,我等你来找我,我渴望那种被追求,被爱
慕,被等候的幸福感觉。可是,这花哨的世界浸染了你的心,你不再
单一,你摇摆不定,你想要鱼,你亦想要熊掌,这哪里是我的士子,
简直就是一道貌岸然的狂徒!
我的士子,我依旧在我们相约的城阙上徘徊,希望你能给自己一
个机会,也给我一个理由,难道我如那诗经中痴情的女子,一日如三
秋;而你,似那绝情的士子,三秋如一日么?
我如同那正在热映的穿越剧中的女主角,从现代穿越至古代,做
了那城阙上痴痴等候的女子,可是,我的士子,我迟迟等不到你,你
是不是已被那“莺声燕语”所迷惑?而忘了来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
千年之前,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独立高城。微蹙秀眉,极目远
眺,盼着她心上的人。她缓缓唱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
往,子宁不嗣音?”那衣襟纯青的士子,你可看得到我心底的思念,
即使我不去找你,你也忍心不给我你的消息?爱恋和想念在她心底同
时滋长,秀口轻吐,便是这清丽淡雅,撩人心弦的情话。
《诗经》是彼时的民歌。我一直想,若是把《诗经》都谱上了曲,
让这每一首诗都还原成歌,应该会更美吧。而这其中,《子衿》无疑
是翘楚。若是只谈音韵,整本《诗经》,无出其右。从没有一句诗能
像这样,只用两个叠声词,便紧紧绕住我的心绪。“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缓缓如清水流淌,直入人心。
9、《诗经. 郑风》中的那首著名的“子衿”其背后就有另有一层
深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來?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说一个女孩儿在等待情人时的那种焦
急,烦闷与无限思慕之情。从诗中分析,她的情人应该是一个出身于
贵族之家的青衣少年,青色的衣襟,青色的玉带,一幅风流籍然之态。
全诗委婉热烈,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清晰明快,琅
琅上口,犹如一股纯真的音符在心田跳动,极富有音律美,堪称千古
名篇。应该说,这位热恋中的青春少女很有才情,应该受过良好的教
育,似乎也应该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贵族家庭。
这一对少男少女还很浪漫,经常相约在城阙之上,一边远眺风景,
一边互诉衷肠。可是不知什麽原因,这位少年有几天没有来了,少女
非常思念他,诗中带有“埋怨”与“相思”“撒娇”的口气了:纵我
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來?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纵使我不去,你难道就不问候我吗?纵使我不去,你难道就不过
来了吗?以前,我们步态轻疾,在城阙之上;现在,我一天见不到你,
就像隔了三个月一样的漫长~~~
我估计,那位青衣少年听到心上人这番深情而热烈的告白,也不
禁会怦然心动的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堪称流传极广
的思慕之名句,连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中都直接引用:“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示自己作为政治家“惜才爱
士”的宽广心胸,以及对“天下贤才”的思慕之情。如果说,郑风子
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美人版;那麽,短歌行中的“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便是英雄版了。看来,曹孟德不仅精通法家商韩之
术,也很有儒家的文化底蕴呢,比“孙刘”要“风雅”多了~~~ 玄
德也就只能对孔明说“如鱼得水”了。
那麽这首“子衿”真的只是一首“相思”之诗吗?其背后又有什
麽令人深思的内涵呢?
毛诗序上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毛诗对“子衿”注释,也是一头雾水,仔细
一品味,才恍然大悟,不仅有“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之感了。
在西周时期,国家办“公学”设“学校”,吸纳年轻的贵族子弟
入学“识文字”“读尚书”“学周礼”作用是在教化子民,培养君子
栋梁。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的执政者,或忽视教化,或
自命难保,无心于教育,公学就荒废了,至孔子时期,私学兴起,孔
子是大教育家“有教无类”办“私学”传播文化也是最成功的,以至
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从《诗经》中“子衿”的排列顺序来看,应该成诗于春秋中期,
也就是公学荒废之后,私学兴起之前的这一段“青黄不接”时期。从
当时郑国的内外形势来看,国家已经十分衰落了,已沦为晋楚等军事
大国的政治附庸与战略前沿。郑虽非大国,但地缘战略价值极其重要,
谁控制了郑国,谁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尤其是北方的晋国虎视眈眈,
修筑虎牢城,驻有军队,挟控郑国险要之地。意思也很明显:你不听
话,我可以随时派兵打进来。郑国上层早就是风声鹤唳,朝不保夕,
犹如惊弓之鸟了,谁还有心思兴学重教?因此十五六岁的年轻贵族子
弟不入公学,无所事事,放了闲羊了,且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年,也
就自然而然的和钟意的少女谈情说爱,挑兮达兮,步态轻疾,打打闹
闹,男孩多情,少女怀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悠悠我
思,缠缠绵绵,难舍难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郑国所独有,其他诸侯国的情况也很
类似,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子衿”中的少男少女,也就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恋情虽说很纯
真,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早恋”了。不过,那个时代自然没有
“早恋”这个感念,古时女子十五岁“及箕”就可以出嫁;男子十八
岁冠礼,便可以迎娶。现代社会晚婚晚恋,那个时候早婚早恋,也很
正常。所以毛诗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对这一对儿小情侣,也没有太多
道德上的指摘,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毛诗对此诗的注释,更多的是劝谏国家当政者,应该尊师重教,
要劝学,要修学校,要把年轻的贵族子弟们组织起来学习,要培养国
家栋梁之才,不能任其自流,不能成天的放纵他们与少年女郎“挑兮
达兮,在城阙兮”啊。年轻人不教育,不培养,让他们失学,国家还
有前途吗?又怎麽能不衰落呢?另外一层含义,也是规劝年轻人,尤
其是青春萌动的男孩子,“求偶”是正常的,但是更应该立志于“求
学”,这两者都是正常的需要,“求偶”与“求学”两者皆不可废,
而“求学”重于“求偶”,不能只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沉浸在
儿女私情之中,荒废学业。
所以说呢,毛诗本身所具备的修政劝世之意,不要说放在那个时
候是良善的,就是放到现在,也未尝没有教育意义。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心理
学:我曾经鼓起很大的勇气主动的去接近他,可是发现原来是自作多
情,别人根本也就不领情。人的劣性就是如此,你弱我就强,你强我
就弱。在我漂泊生涯中,我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勉强一个人来爱我,无
爱我宁愿不要。欲速则不达,只要目标一致了,结果才会完美。平等
的感情就是,你爱我,我才爱你;你爱我三分,我就爱你三分。任何
事情都要遵循物质守恒的规律,感情也一样。
11、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初读《诗经》中郑风的《子衿》时,大脑中闪现一婀娜女子,衣
袂飘飘地踱步在城阙之上,双目远盼,悠心远思,每踱一步似久日兮。
一日不见如隔三月的相思之苦,并未触动一个未开启相思之门的人。
因此,只描摹了那份离愁中的忧怨之美,并未深达其意之切苦。
再读《子衿》时,清晰明快,琅琅上口,离愁中的忧怨之美依存。
惊叹,即使在那极为封闭的年代,沉重的封建礼教桎梏,悬殊的门第
观念,也压制不住内心中为爱奔放。惊叹之余,总想着女子含蓄,矜
持些才好。已跨越相思之门的人,甚是忽略了“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中的那份焦急,与无限思慕之情。
读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豁然开朗。原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以从狭隘的男
女之爱走向广袤高远、心怀天下;郑风的《子衿》演绎了美女版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曹操的《短歌行》演绎了英雄版的“青
青子衿,悠悠我心。”自古,美女爱英雄,英雄难过美人关。既可吟
唱美女羞涩之心声,又可高歌英雄之豪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怎能不令常人赞叹其寓意之深远。
再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电视连续剧《美人心计》。与
穿越千古的《子衿》和《短歌行》相比,《美人心计》显然落入俗套。
但凡过俗的事物,更易令常人接受,也更能在平常中演绎出不俗的动
情。莫离,一奴仆身份的女子,未曾品尝爱与被爱,却将宝贵的生命
付与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临上刑场,泪流满面的与“女
儿”清唱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演
绎了最令人动容的母子情深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谓的俗
套,在动情中升华。
细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凭己之心,怎探众心之深邃,怎
解其意之广袤、深远!清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多少心路
历程就有多少版本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最早在《诗经》里,有一个多情的女人在城阙等候着情人。
她望眼欲穿,就是不见情人的踪影。她着急地来回走动,不但埋怨情
人不赴约会,更埋怨他连音信也不曾传递。
她唱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你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
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你佩玉纯青的士子呀,我无时
无刻不在思念你,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就不来看我?我一个
人孤孤单单地守侯在城楼上,我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漫
长。
后来《短歌行》里,曹操也在忧虑,他高唱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没错。他是在忧愁,甚至以他敏感高贵的心智,他已经非常明晰
地感受到人生的苦短和无常。人生短暂得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经不
起日光照耀。
我们生命的曲线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可是,有时候,发
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
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酒,只是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如果它们愿意,
都可以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站在城市的广场中间,看见日头缓
缓落下,来来去去的人消失了,那扇门关闭了,我们又像根本没有存
在过似的。
13、《诗经》中总是不乏痴情的女子,她唱着——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
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为离人愁思,哪个人不
是一样呢。读懂了思念,便是读懂了自己的内心。
我们生命的曲线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但是又深深感到人
生的苦短和无常。特别是对未来的无法把握,让人们不知道何去何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天上的明月常在
运行,思念也是不会断绝的。忧虑常常会让人忧伤,像时光一样不可
断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
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
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因为《洛神赋》
告诉我们——爱情是不会死的。
似乎感觉真正对爱情执着的人,往往都得不到爱情。因为爱情的
道路上那么狭窄,很难容两个人并肩行走,除非他们相互扶持,互相
迁就。懂爱的人不会一味委屈求全,如果对方达不到他要求的高度,
那么也只能舍弃了。因为不能放弃人的独立的尊严。
14、关于情,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解,关于思,一千人会也有
是一千种体会。
元好问的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道尽了凡尘
的困惑与彷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想念你的时候,心中虽有千言,笔下却难有一字。
想念你的时候,喜欢在网上潜水,浏览别人写下的一段又一段的
文字,所有的故事,相似的或另类的,兜兜转转,最终也逃脱不了爱
情。看到动情之处,会忍不住心痛,一声叹息。
想念你的时候,会迷惘起来,点燃一支烟,在吐纳之间,思考爱
情到底是什么。爱情其实无关乎身份,地位,财富,年龄,甚至无关
乎性别,爱就爱了,没有来由,不问结果。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但是我问佛何为苦海,何为岸时,
佛笑而答曰:不可曰也,善哉!
于是我又问佛:佛祖在灵山布道而捻化,唯啊南加叶一笑而传衣
钵,何故也?佛笑而不答。
于是我在问:昙花一现为韦驮,佛祖不觉愧疚吗?佛叹曰:罪过,
罪过,凡夫俗子啊,凡夫俗子啊!
在《暗算》中,安得罗说过:如果上帝看上了你,不管你是谁,
只要是地球上的人,就会给你找一点小麻烦,这就是在劫难逃。好一
个在劫难逃!
静静地凝望你,只要你在我的视线范围,我会一直在你的身边。
徘徊在季节的路口,欲让思念借流动的云、吹过的风,带着我的
一脉情思,消失于圜宇,永释心头。或许在心熟读千遍以后,仍延续
着我的思念,铭刻所有的记忆,心潮迭起的瞬间,融化为来世依旧痴
痴等侯。。。。
我原以为自己很洒脱,现在却总是让我难以释怀。在这个世界上,
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
感念于此,才感念与你的过往,犹如轻风、犹如淡月,浅浅的痕
迹,慢慢的消退,来不及开始就似乎结束,平淡得近于窒息,牵连得
近于恍惚。你是在等待什么呢?还是在期待什么呢?还是一点点的恶
作剧?或者,你根本就想制造一个云里雾里的游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卿故,沉言至今。
15、每当我拨弄起一本本遗忘在灰尘和角落中泛黄的书页,不知
不觉间,思维就会被文海中的书籍淹没。与生俱来的剪不断、理还乱
的情愫,生命中的失去与拥有,便于沧海明月、天长地久的诺言中轻
泣。多少思绪,也让我于翻阅那泛黄的书籍扉页的一瞬间,从心灵的
谷底又抛上了云端。
清晰的记忆里,你缓步走近的微笑,一遍遍地在我的眼前浮现;
你错愕迷离的眼神,一遍遍地在我的脑海中游荡;你温暖宽厚的怀抱,
一次次将无助的我拥入怀中。你那犹如轻风的微笑,犹如淡月的眼神,
都清晰地刻印在我记忆的深处。在我伫立在窗前,向你在的方向凝望
的时候,我轻吟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
点燃一支烟,凝望着你在夜风中渐渐黯淡;斟满一杯香甜的醇酒,
让你的身影在醇酒内漂泊;沏一杯清淡的绿茶,倾听在水一方的你于
河畔独吹长箫;慢饮一口无糖的苦咖啡,聆听你在于莱茵河畔弹奏的
玫瑰园的夜曲。仿佛那满是思念的夜曲在弹奏着:“青青子佩,悠悠
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当我的心堆满相思的时候,孤独是我的朋友;当我的脑海被思念
充盈的时候,寂寞便做了我的挚友。因此,我便不知道什么时间起,
习惯了你的陪伴,习惯了你那一份心疼,习惯了于无期中等待。无法
被人肯定的这份情感在皎洁中黯淡,演绎了喜怒哀乐里的阴晴圆缺。
于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便在这无期
的等待中慢吟着……
人的情感是文化的缔造者,不管相隔多远,相隔多久,都是互通
的。我一直以为那是几千年来被书写得最美丽的等待,应该说是最美
的吟唱。虽然,它的旋律在漫长的时光之水里,同那个年代的所有歌
谣一样,被侵蚀并静悄悄地流走了,杳无音信。但是,留给我的文字,
依然那样清亮,我能听见它在吟诵甚至默念中歌唱般的回声。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你的真情是枷锁,将我潮湿的心紧紧套牢;
你的多情是甘泉,将我的干涸的心田清凉滋润;你的柔情只高飞的鸟,
在空中一掠而过,却牵啄我本已静如止水的心。这段情在默默灌溉,
没有人去管它满天的花谢花开。绵绵的思念情相思意,虽然让观者皆
醉,令听者皆痴,而它却在渐渐远逝的风中无奈地在左摇右摆。
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终生相许。”浸洇着多少情感对
万物的关怀与深情,诠释着多少我与你的悠悠尘缘的彻悟与了然?陶
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冷面硬汉”鲁迅先生的“无情未必真
豪杰”,浪漫文人郁达夫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误美人。”
如此圣人,都难逃一个“情”字的缠绕,何况滚滚红尘中小小的你我?
一个“情”字堪称是任何人都难以跳出的“三界”。孰能无情?
每当我细思“情为何物”的时候,有人问我:“你紧皱双眸,又在想
什么?”我无语的同时,心里在默念着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我总在追寻,追寻
情的那份真实与存在。可是当我不知自己走了多久以后,回到了自己
的避风港湾。含有太多失眠的双眸,在疲惫中等待着黎明到来时的微
弱曙光。望着没有星月的黑色天空,独自潸然,黯然神伤。于是我在
自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6、独守月光,于心深处轻吟一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
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
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寂寞伴孤灯!我心悠悠有
谁知!
这样的心境,仿佛眼前浮现一个带着被娇宠的跋扈,透着被爱的
恣意的女子,恰到好处,那么真实那么可爱。她的嗔怒和她的小别扭,
都是那么叫人疼惜。尤见她轻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份爱冲淡
了月光,朦胧复朦胧,只是撒了一地的幽香花瓣,远远望去那是粉色
的霜,寒寒地美丽着,如同站在千年之外的我,看着千年之外的他们,
不真实的凄美感,不真实的距离感,却沐浴着相同的一片诗意,仿佛
只隔着一个手指的宽度,遥遥相望,却无法穿越.....
那些个青葱的岁月,热烈的相思和爱恋,真实纯粹的情感,都如
同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水至清而无鱼,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爱情,
最后不再是最初想要的样子,残酷的现实泯灭了浪漫的爱情,依然记
得在煎熬中哭泣时的绝望,依然记得一个人执拗的逃离,那便是挑兮
达兮,在城阙兮的状态,由爱生恨,刺伤对方也煎熬自己,一觉醒来
仿佛得到重生,恨不得把昨天的狠话统统吃掉,一切都那么激情万丈!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孤星碎,残梦断,月下瘦,隔帘盼,盼来
了满腹的心酸。总想躲开关于你的那些记忆,回归最终的平静,让心
淡从容。然而,转首的瞬间,你遗忘了千年的柔情,为我种下了今生
刻骨的伤;千盏的醉意,都醉不尽此生万卷忧愁。卷里卷外,字字刻
心,只有一首歌唱着一个不变的故事,淡入心底。
月上中天,白纱凝霜,梦萦千回,寒雾浓烟里,凋零了满帘的落
花。满攒的相思,纷飞了忧酸的情话。相聚,别离,恍然一梦。似风,
似雨,似梦。滴落在磐石上的一颗泪,衍生了曾经的伤痕。或许,离
别只是今生的远行,而三生三世的温柔,却是我今世痴痴眷眷,无痕
无怨。
此生,循着古老的传说,在时光的隧道里,为你飘洒着枯萎的花
瓣。在今生短暂的缠绵里,把最美的回忆,串成悠扬婉转的旋律,只
为祭奠花盛时,最绚丽的相逢。而我,只不过是被遗忘在一个亘古的
残梦里。
一场红尘恋,一份千年缘,几缕隔岸相思,隐逸了多少楼台旧梦?
在水一方,愿着一身荷香,乘一叶兰舟,划过秦时明月,穿过唐风宋
韵,寻你在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只想,为你巧笑嫣然,抹去你一生
的尘埃;只想,为你筝韵轻拨,拂去你眉间的隐愁。
端坐在宋词的岸边,静悄悄的滑进细雨纷飞的江南,心如盛开在
上古的一朵寂寥的繁花,微语低眸间,缤纷在几页薄卷,牵一阕词携
一首小令,红尘若梦烟笼纱,看流年似水,把清愁丝丝捻,填进唐诗
填进宋词,留一滴温润在纤指间······
时常读曹操的沉吟至今,而曾经最爱的还是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可是渐渐地,已经忘记了一些感觉,忘记了那些莫名的情绪该如何表
达
虽然有些伤心,但是我不后悔。因为面对自己的幸福时,我曾走
出了一步。有很多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了,既然控制不了,也就不
要勉强自己。记住曾经涟漪的心情,也是一种美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
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个其实就是我现在最想同他倾诉的。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那悠悠的歌韵蓦然飘过历史的天空,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叹
息中,年复一年地上演着思君不见君的爱情故事,日复一日地缠绵着
思君入梦乡的美梦。
18、我感觉我比任何时候都读懂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
句多年以来在《诗经》中我最喜爱的诗句。
我不是《诗经》里美丽而深情的女子在城阙等待她痴心爱慕的情
郎,我也不是谋略过人的曹操因思念贤才而有的 “但为君故”的沉思
吟唱,而是那“青青子衿”如今在我的意念里,已经泛化为天下一切
理想事物的意指,譬如国学、譬如友情,譬如种种,让“悠悠我心”
沉醉其中……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13:2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03612175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