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小懒惰)
围城第五章读后感(精选)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
带来的围城第五章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
围城第五章读后感1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
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
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
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
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
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
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
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
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
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
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
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
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第1页 共8页
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
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
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可以说,在
《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常常
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
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索会面的对话时,
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
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术官
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
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
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
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
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
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
耻、_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
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
《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
剧。
钱钟书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
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而这部《围城》,的确不失为一部佳作。
围城第五章读后感2
第2页 共8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12:3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600684260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城第五章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城第五章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