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

更新时间:2024-03-28 04:54: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香精的危害)

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

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

安徽省天长市(高邮市、盱眙县)朱氏家谱(内省堂)

【内省堂--朱氏家谱】后记

朱庆文

在众多朱氏族人的热心支持下,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内省堂--朱

氏家谱》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全体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内省堂--朱氏家族的成员,无论从何职业,无

论身在何方,都能够坚守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作风,尊老爱幼,团结互

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是我们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内省堂--朱氏家谱》的编写从

20xx年冬月12日始,至20xx年冬月12日完成。在三年多时间内,收集、

整理、核对,涉及家族许多户及众多成员,从序言、世系表、繁衍图、成

员简历表、合家欢、家训录、大事记、编写说明、到后记,共计130多页。

【内省堂--朱氏修谱】的萌想,是在很多年前了。20xx年冬月12日,

在族兄朱兆海家做会时,由族兄朱兆海倡议,得到了长辈们的赞同,尤其

是长辈朱玉林、朱玉平、朱玉春、朱永高和族兄朱春林、朱庆朝、朱兆海

等人关注下,增强了编写家谱的信心;在此,本人谨向各位支持修谱者表

示诚挚的谢意。

修谱其初,堂兄朱庆朝及朱兆海等人向我说起修谱事。其实,我也有

这方面的想法,我是七十年代高中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教书已有三十

多年,对修家谱也知道一些,也略懂农村的红白喜事和婚丧礼节等。另外,

我还有几个同事也写过家谱。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能力修好家谱。修家谱

重在于需要付出时间、人力、财力,修谱也需要一定爱好、对其有认知,

也要有责任感。将我们知道的本家族的人和事,要用图文记载下来。修谱

的事,族人也要支持,应把家族的所有资料收集起来。

此次书画展荟集了我校师生书画作品265余件,这些作品题材多样,

风格迥异,相得益彰,竞相争辉,既有各种书体书法作品,又有山水、花

鸟、人物、石膏的中国画和手抄报,展现了我校师生书画艺术风采,同时

也以丹青笔墨之形式寄情和谐社会发展,颂扬校园文化繁荣,共同谱写太

平盛世书画领域的新篇章。书不尽言,翰墨难写点妍画丽;画不尽意,线

条难描山绿水长。因展出场地所限,我们未能尽展师生们的倾心之作,这

也是本次书画展的美中不足,但我们相信,一丝光亮注定会喷薄成万丈霞

光,一抹微绿必将孕育出百花齐放。感谢您的光临与关注,谢谢您留下宝

贵的意见!

后记postscript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书

或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

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书或文

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

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

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

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

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

全其美。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

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

文章过于累赘。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蜗居生活,我终于被自己弄得不成样子。虽说以

前也不是什么活泼爱动的人,但是现在的状态也太萎靡不振:整天昏昏欲

睡,一天睡上十几个小时也不够似的;浑身发冷,好像抵御寒冷这一生理

机能坏掉似的。不愧是到了大四,我这是要安静的享受完这人生中可能最

安逸的时光吗?

之前可不是这么想的。早在大三就一直计划着大四要做点什么惊天动

地的大事出来。别惊讶,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做点兼职赚点零用钱罢

了。可是经过了做网络营销员(只是参加了培训,没有实际的行动算

吗?),兼职导购(时间不允许),家教。诶,到了家教就说到正题了。

这是唯一一个做好的,但也只是每个星期一次,完全不够我挥霍的。所以

还是要干点什么。

我没事的时候就会瞎想---大学这几年我究竟做过什么,有哪些进步,

有哪些遗憾?这确实值得,也必须思考下了。想起来无非有上课生活和课

下生活。课上我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课下---我喜欢呆在图书馆看书,看

电影。那就从书和电影说起。

我一到图书馆,直接奔向的绝对是506,小说,传记,散文的天堂。

这是我自然而然打心里想看、无外力强迫的书,不像有些经济学、金融书

籍,非得硬着头皮读。今天我又来到了这里,想把看过的书籍做一下整理

总结。

近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该片是根据安徽

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影片描述了沈

浩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任党委书记,为小岗村的发展呕心沥血,最终

因积劳成疾而猝死在工作一线的感人事迹。与人们想象中的主旋律影片不

同的是,这部影片更贴近现实,更真实地描述了沈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

具有的心理活动,使他放弃机关工作和城市生活而到农村就职的选择更具

可信度,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人。

影片首先交待了沈浩在省财政厅的尴尬境遇,年年先进却无法提拔,

在事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有机会下派农村任职。下派农村意味着放弃机

关工作与城市生活,远离老母妻儿,他如所有平常人一样,经历了犹豫,

但他又是一个不甘碌碌无为、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因此最终下定决心选

择了下派到小岗村任村党委书记。在小岗村的任职面临了许多困难,但他

凭借着对小岗村负责的态度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从集资修路着手,到重修

大包干纪念馆、保护公有财产不被私人占有,再到架桥通路、招商引资,

终使小岗村走上了富裕之路,获得了飞越式发展。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了解到沈浩既是一名奋斗在基层真实的普通党员,

又是一名具有崇高精神与坚韧品质的优秀党员。沈浩的先进性不在于他单

纯响应党的号召和一心为民,而在于他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在于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着刚正不阿、吃苦耐劳、执着坚毅的优良品

质,在多数人崇尚现代都市生活的情况下耐得住寂寞,敢于担当,有所担

当。

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但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结

合起来,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当下,我们要求党员为社会、为他人完全无私奉献,似乎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但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自我价值实现于国家的兴

旺、社会的发展之中则是每个党员应当做到而且可以做到的,而在艰苦的

条件下还能坚持理想,坚守社会责任感,则更是党员先进性之所在。

我们常常可能因为当前的境遇与想要实现的理想相差甚远而怨天尤人,

可能为自己的得过且过找种种借口,但正如沈浩所说,“广阔天地,大有

作为”,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位居何职,只要脚踏实地,就能真正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你是一根顶梁柱,就要做个稳稳当当的顶梁柱;如

果你是一颗螺丝钉,就要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理

想更近一点,才能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教学后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有关教学的什么都可录,什么都可记,

什么都可写。对于师范生来说,大致可从自我感觉、学生信息反馈、评课

意见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分析记录总结以帮助我们写好教学后记。

1.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主要是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内容,及时把每一堂课最主

要的得失回顾记下来,以便抓住主要的经验教训,概括总结找出规律性的

东西。诸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客观,重点难点是否抓准,

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适,预习、自学:复习、提纲、导语、结束语、板书

等设计是否恰当,以及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的应变,教

学的效果等方面的感受都是记录分析总结的范围。

2.学生信息反馈

主要指学生的表情变化,是否专注,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课堂气氛

是否活跃、和谐,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正常,学生发言是否积极,教学

效果是否满意。一般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反

之则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紧皱眉头,气氛沉闷。学生的这些信息反

馈,课后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还要分析了解

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的情况,学生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在知识技能

诸方面获益,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目的是否达到等等,都是了解分析

记录总结的范畴。

3.评课意见

主要是倾听听课老师、指导老师以及听课的学生的意见,及时地把他

们的意见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意见,帮助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写好教学

后记。

除上述三方面外,要记的内容还很多,特别是教学中的点滴之见,即

除教学共性以外的属于个人独到的见解,个人水平发挥的个性的东西更要

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丰富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过

程中的失误,无论大小,都应整理记

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弥补;学生中的闪光点,也是记录的重要内

容,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答题及课后作业练习,都可能会有不少独特的

见解,特别的做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做分析整理,将会有助于拓宽教师

的思路,改进教学。这些也都是教学后记应记录分析整理的、非常重要的

内容。

前段时间,和同学生一起共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上个学期,讲过

这篇课文,现在读完了这本书,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营养品。其

中包含了《给大象拔刺》、《最后一头战象》、《象冢》、《愤怒的象

群》、《象警》、《死亡游戏》、《野猪跳板》、《野猪囚犯野猪王》、

《与狗熊比举重》、《智取双熊》、《棕熊的故事》。这本书不止写象,

还写了猪和熊。

《给大象拔刺》是写一只成年大象的儿子的脚上扎了一个钉子,成年

大象知道“我”是赤脚医生,让“我”治疗,“我”治疗好大小象后,那

头大象知恩图报送给了我一罐蜂蜜作为报酬。由此可见,动物中也有知恩

图报,有亲情。

《最后一头战象》是关于一头战象嘎羧的故事,嘎羧知道自己要死亡

的时候就要去祖传象冢,但是嘎羧没有去祖传象冢,却是去了曾经与同伴

浴血奋战的战场,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归还于大地。谁说动物世界中没有

友情呢?

《象警》中的大象像人类世界的警察一样,维护着秩序,保护着动物

们的安全,当动物们其乐融融的喝水时,大象们却用伟岸的身躯抵挡着鳄

鱼的袭击。在那时,动物们是和和睦睦,像是人类社会中的名言:没有永

远的敌人,只有足够的利益。

在沈石溪的笔下,每一只动物都有有如人类一般的情感。动物能给我

们启示,让我们引发深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书籍是挖掘不尽的

金矿,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在书籍的世界里,我们领略着山河、天地

的广阔壮丽,回味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书籍如同一只小船,引导我们穿越

港湾,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古今中外,因苦读而功成名就的人,对书籍都有特殊的感情。英国伟

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

养品。”我国唐代“诗圣”杜甫,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总结成两句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说:

“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静心地品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还宽的心灵。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读书

的民族,古人云:“万船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我们在行动中感悟,

在阳光下携手同行,营造书香校园,让书韵飘香。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

是梦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甜蜜!

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平凡的星期六下午,我翻开那红

色的封面,目光凝聚在黑色的宋体字上,情绪也随着这本书潮起潮落。

第一章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他,

已经没有生命了。当时,阿廖沙仅仅只有4岁,想一想,一个4岁的孩子,

面对亲生父亲的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那是一种我们无法想

象的悲伤。不仅是这种悲伤,阿廖沙每天都遭受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尽

管有外祖母的关爱与呵护,但这只是重重黑暗中的一个光点。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围

绕着他;兄弟、夫妻常常为一些财产吵架、斗殴。有时候,我都在想,阿

廖沙他有没有真正开心地笑过一次,在这种黑暗愚昧的地方生活,犹如他

的家庭一样,如果是我,说不定会忘记,怎样开心地笑。

相比起阿廖沙,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总是无忧无虑地玩

耍,嬉戏。许多孩子的父母根本不舍得打他们,而他们,也从未尝到打的

滋味,更想象不到被鞭子抽的感觉。我们天天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蜜

罐里,与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尽管有时会有一些小困难,但这是

人避免不了的。

但拥有这些,我们还不知足,天天想着要拥有最好的,最美的东西,

现在一想,我们实在是太贪婪了。阿廖沙只有11岁,却能在如此黑暗的

环境中悄悄生存下去,不被外祖父,舅舅他们所沾染。而11岁的我们呢?

只享受着父母的金钱和关爱,看一看,我们与阿廖沙的差别有多大。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

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7月2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

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

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

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

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

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起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

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

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

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

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

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

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

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_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

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_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

为一位_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

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

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_员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

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

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

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

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

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

_干点事业_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_小

岗村这张名片_,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_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

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

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

岗村对沈浩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

志是一个真正的_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为榜样,做

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三年的时光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

但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

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

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

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

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向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

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我的身体,长时光的营养不

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走了,但

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这天的我们。

转眼看这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

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

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

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

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

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

们的党员如果都像沈浩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

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在这个暑假里《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让我知道

了大象和人一样有着感情。而且神圣不可冒犯。

故事的主人公嘎竣是唯一在一九四三年那次和日寇战争后存活的战象。

好心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养了起来。几年后他感到了死亡的降临。

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

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战象他没有到遥远有神秘的老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在百象冢

和从前的战友们葬在一起。也许这将会是它的最好的归宿。

像是一种多么有灵气的生物啊!它对兄弟的情义远远超出了人类的亲

情,所有的象都是那么的善良、稳重、勇敢、正直。这是就是大象的品德。

同时我对日本有无限的恨每个中国人中国的战象都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屈辱

史。

我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

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

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做简单的教育》(孙石山著)

我的少年时代,家庭经济条件不好。19xx年初中毕业后,我放弃了

上重点高中的机会,走进了莘县师范的大门。19xx年毕业时,学校有优

秀中师生参加高考的指标,通过推荐和考试,我幸运地成为一名大学生。

从19xx年9月登上三尺讲台,已经二十七年了。

我非常欣赏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的主人公许三多,他挂在嘴边

的?名言?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很多有

意义的事情。他心目中的?有意义?,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

情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做给自己的,不是让别人看的。当他所在的钢七

连被整编后,他一个人留守,仍然把全连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夺得?

卫生先进连队?。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也完全可以不必这样做。之

所以这样做,他认为是应该的,是份内的事;也只有这样做了,他的内心

世界才会踏实。

我难以达到许三多那样高的境界,但总感到他的身上有一些自己的影

子。在新浪开设博客时,我给自己的博客起名?无鳔之鱼的教育空间?,很

多人不理解?无鳔之鱼?的意思。大家

知道,鱼鳔产生的浮力,可以使鱼在静止状态时,自由控制身体处在

其中一水层。鱼鳔还能使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

压过大,内脏受损,因此可以说鱼鳔掌握着鱼的生死存亡。鱼鳔对鱼类的

生存是那么的重要,为什么叫?无鳔之鱼?呢?一位_记者曾对我说,一开

始感到你这个名字是消极的、被动的,听了你的解释才知道里面包含着积

极向上的意思。我是这样给他解释的:鱼如果没有鳔,一旦停止游动,就

会沉入水底,再也无力浮起。为了保持身体不沉,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

一刻不停地在水中游弋。就在不断地运动中,无鳔之鱼才不至于死亡,没

有了鱼鳔的依靠,就只有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

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体型庞大,性情时而温顺,时而暴躁,高

兴时也可与人成为朋友。能帮助人们搬运东西,且记忆力极强,很有灵性。

但它毕竟是兽类,没有像人一样的感情。

而《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却写出了大象比人类还纯洁的感情。西

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

结束后,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

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

嘎羧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

丁,嘎羧整天悠闲地在寨子里逛,生活特别平淡。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

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想见到久别的老朋友。嘎羧并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

而是找到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百象冢。它来到石碑前,在地上挖掘

起来。等到东方吐白,嘎羧卧在坑底,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

起。

动物的世界中也有着社会,动物社会比人类社会要纯洁的多,也要简

单的多。在那里没有欺诈和黑暗,有的只是激情的血腥。嗄羧是一头很重

情义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块战斗的战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

作战的战友身边,它是我们心中一位非常重情义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

战斗英雄。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

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

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暑假里,我读了台湾作家张乐平写的《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精彩的

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的主人公三毛,出生在解放前,是一个孤

儿。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睡在大街上,也不能上学,到处流浪,好几

次快要饿死在街头。为了生活,他来到上海,给人打工,受尽别人的欺侮,

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苦难的生活并没有让三毛对生活失去信心,他聪明、

勇敢、善良,而深深打动我的则是他乐于助人、敢于和坏人作斗争、不向

困难低头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既感动又羞愧。感动的是三毛不畏困难,不服输,在

万恶的旧社会,不向命运屈服,乐观地过好每一天。羞愧的是我和三毛的

差距太大了,我出生在新中国,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有爸爸疼、妈妈爱,

吃得好,穿得暖,每天开开心心去上学,还经常出去游玩,从不为生活担

忧。但我不珍惜这美好的生活,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还浪费粮食,不

合自己口味的饭菜不愿吃,有时还偷偷地倒掉,经常耍小聪明。记得一个

周末,快期末考试了,爸爸从电脑上给我打印了两套试卷,让我自己在家

做,他要加班,叮嘱我认真做完,他回来检查。爸爸前脚走,我后脚就出

去玩了,把爸爸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快到中午了,我忽然想起试卷还没

做,便自作聪明地找别人替我做,最后让爸爸发现了破绽,狠狠地批评了

我。

平时,我遇到困难就躲着走,做习题碰到稍难点的就不愿动脑,或者

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再次遇到这种题还是不会。我缺乏的是三毛的那种持

之以恒的精神。

《三毛流浪记》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许多不足,我要向三毛学习,

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书目

[1] Aldrich,H,E,Mueller,S.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Technology,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

R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2.

[2] . Walking at ightropecreating value through

inter organizational relation ship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3] Dyer J H. Effective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how

transactors minimize transaction

costs & maximize transaction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

感受到了战争给无辜的人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

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种”成长“方式吧!?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

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

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

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_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

不起人民,对不亲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

承传载体。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国人

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那么,外语与母语到底哪个重要呢?

如今这个社会,不学英语你就别想上高中大学,更别想找个好工作了。

既然外语如此重要,学外语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现在连幼稚园都开设英语

课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其他语种已经受到严重

威胁,面临消失的危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当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语课便显得格外重要。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国的法国

国民心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

把打开_大门的钥匙。”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3.从各方面吸收教学对象的反馈信息,记录分析

“下面,有请充满活力的运动健将们!”喝着欢快的音乐,脚底踩着

鼓点,我们《绳采飞扬》的所有人走上了舞台。由于我是个门外汉,一上

场脑子里除了面就是水,一蹦一蹦的就成了浆糊。老师平时让我们注意的

地方,全都忘了。其他大部分同学也都是这样。SO,导致我们整个节目没

有发挥出来。

唉,给1、3、5年级的表演失败了。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啊!

只能在给2、4、6年级表演的时候扳回一把了。无奈!

我们这个节目很贴近进小学生的心,他们都知道我们跳的好与不好。

那些舞蹈,他们根本无法品味。所以,全校对我们这个节目都非常的有兴

致。

下午这场表演,一登台,音乐响起。连同校长,所有的观众全部都站

了起来。他们抻着脖子向前看。手掌都拍红了,就大声喊一声:“喔,喔,

喔”。现场热闹极了。不知怎的,同学们忘记紧张。把这场表演当做平时

的练习,全都跳得很好。就连我,一共四个大绳节目,竟一个都没有断。

真是厉害了。

下场了,台下的观众都又站了起来。看着下面乌压压一片的人群头脑

在晃动着,我们跳绳队的所有队员都把自己内心最美的笑容展现了出来。

本人于9月8日上午在上老师的课程中,迟到半个小时。解释理由只

有一个,就是因为途中遇到一个家乡新生的父亲,因为本来也有点熟,而

后停步与之聊天,这位叔叔将今日坐火车回家,下午没有时间想送,所以

谈话就多了点。故而上课迟到。深知这非什么了不起的理由,学生上课天

经地义,而在上课时间与熟人打招呼聊天确实不合情合理。不过我愿解释

我自己的理由,老师说其自己是直白爽快之人,深信其亦不喜欢说话拐弯

抹角之人。

首先上课迟到是错,就一点我没有任何的疑问。但非不是什么都不可

以原谅的,认识的乡亲也熟悉,我无法做到我在路途中和这样的一个人不

打招呼,不停下来寒暄几句,毕竟也是个长辈,再说大老远的过来也不容

易,我熟悉这里的情况,我很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这里的事。我不是在给自

己的迟到找理由,迟到是错,但和解释的理由没有关系,我不想用我自己

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错就是错,关键在于以后不迟到不旷课。在这里给

老师做个保证,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了,毕竟意外不会常有。

还有我想为我们班考研上自习的朋友说几句话,如果按老师说的老师

在上课的时候会给考研的朋友带来很多的信息和知识。没有老师的能力,

因为听过你的课,深知老师实力和能力。我觉得他们选择自习不来上课不

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如果按老师的说法,考研的知识在平时的积累,

没有上好本科课程的同学就是没有资格去考研的。是阿,我想我们广大的

同学也盼望的这一天,考研不是简单的考几本专业书就了事,研究生不应

该简单的就研究这几本书,读通了这几本书,也并不见得其他的能力有什

么突出的地方。可是大环境不是这样的,和我们所希望的相反,只要读熟

这几本专业书,就能考个好成绩,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我们平凡的学生,

只能选择这样的路,死读,宁可放弃可以增加知识面内涵的课。

书宁静而淡雅,用清新的书香撩起了我们的心帘。我们以书为友,以

书为伴。是书让我们心手相携,在人生道路上越行越远……

我跑进了书店,直奔向一个角落,急切的寻找着。上次还看见那本书,

这回怎么没有了呢。为了它,我可是攒了好久的钱。我不甘心的摇摇头,

仔细的从头又找了一遍。手指从一本本书上划过,我停下了目光。在那!

我终于找到了!

我的指尖触到了它,但一个女孩也惊喜的拿起了那本书。她紧紧的抱

着那本书,看了看我失望的眼神,问道:“你很喜欢这本书么?”我遗憾

的点了点头。她犹豫了一会儿,把书递给了我。我惊讶地看着她,看得出

她也很喜欢这本书。她莞尔一笑,说道:“书友不分彼此。”“那我们交

个朋友吧,我是跃龙中学的金星莹。”“原来我们不只是书友,还是校

友。”她笑着说道。“那这本书我们一起看。”我真挚地说道。她开心的

点了点头。

书,让我们相识,让我们的心近了。

周末,我和她总爱相约一起品书。我和她的手上总捧着一本书,然后

两人静静地坐在树下,打发一下午的时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多么凄凉的美啊。”我捧着

《红楼梦》,忍不住感叹道。我又呢喃了一遍,若有所思。“书友,你品

出什么来啦?”她迫不及待地问道。我浅浅一笑,说道:“只有少数人能

像黛玉般惜花、爱花吧。花开了,满园春色,会吸引诗人驻足观看,欣赏

赋诗;但有一朝,花无声无息地落了,又有谁会知晓呢?现在的人们,总

是只看到事物美丽的一面,却总不在意事物的将来与结局。”她赞同地点

点头。

“我喜欢这本书。”她扬了扬手中的《飞鸟集》。她用轻柔的声音念

道:“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

点头又走过去了。”我安静地听着。“泰戈尔写得多好啊。哲理流露在字

间:时光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她闭上了眼睛,很陶醉的样子。

“多么希望同学都能如此爱书、品书,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啊。”我

看着她陶醉的样子说道。她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看了看我,坚定地说道:

“一定会的。”

书,让我们相知,让我们的感受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相识,相知。只因我们的心中漂浮着书香。只盼书香能弥漫每个

校园,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一本书与一个民族的命运

说每本书都能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那是大话。但是,有些书的确能

够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在我的老家,就曾经诞生过这样一个人,他写的

一本书曾经改变了两个民族的命运:1840年,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第

一次_战争中,被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打了个灰头土脸。这场战争的惨败

引起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反思,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局势的无知才造

成了惨败的恶果。我的那位同乡魏源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_战争中,魏源是主战派,亲自参加了这场_。在战争期间,他曾到

宁波亲自审问英国战俘,并根据战俘所述,写出《英吉利小记》一书。魏

源将这本书广泛散发,希望国人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英国。_战争的失败,

使魏源悲愤至极,也使他认识到“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更重要的

是,外国的先进技术也打开了他的眼界,他决心拿起笔杆子作战。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在镇江与魏源见面,两人“万感

苍茫”,彻夜长谈。林则徐将自己组织人手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

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一本启蒙读本,以唤醒国

人,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1843年

1月3日,《海国图志》在扬州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

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魏源在书中写道,编撰《海国图志》的目

的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3.从各方面吸收教学对象的反馈信息,记录分析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

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都可以

只要和你写作的开头、经过、结果有关都可以。

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书

或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

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书或文

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

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

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按:我常说,每个人的硕士毕业论文,对于别人而言,或许唯一能够

看得懂的,只有“后记”(“致谢语”、“谢词”)。或许是我生命中最

后一篇的毕业论文,正文再糟糕,至少也得珍惜写这篇后记的机会,以表

达心中感恩。至于无法在短短后记中提名感谢的朋友,请谅解。谢谢神所

赐给我的、每一位来到我生命中的你。

民国之时,针对当时的治学之人中间出现的“新旧之争”、“中西之

争”以及“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王国维先生在《序》之中开宗明

义,正告天下: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其中尤其第三点,即关

于“凡学皆无用也,皆有用也”的论辩,暗引先秦庄子“无用之用”之譬

喻,一直激励着我坚持研读或许在他人看来毫无“用处”之虚学:

“夫天下之事物,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虽一物之

解释,一事之决断,非深知宇宙人生之真相者,不能为也。而欲知宇宙人

生者,虽宇宙之一现象,历史上之一事实,亦未始无所贡献。故深湛幽眇

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迂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事物无大小,

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生存之福

祉。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

当今之世与民国之时,在此方面,相差不远。这个世代,凡写一文,

均须被质疑“有何意义”,而这“意义”又常被化约等同为所谓“实践意

义”,即该文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有何可资借鉴之处。若以此为判准,本文

的研究主题在时间上既非当下、在空间上亦非民族国家意涵上的中国,更

与当下中国的法律实践格格不入,那么本文实找不到一点“有用之用”。

到头来恐怕读者只能认定是“满纸荒唐言”。

好在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吧城公堂的立誓解纷所关涉的真实和虚谎、

正义与神圣以及笃信与怀疑,与从古至今、自西徂东的未变之人性密切相

关,故而能透露些许“宇宙人生之真相”。因此我斗胆不避“迂远繁琐之

讥”,下笔万言,尽己所能,切盼哪怕今日“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

之”;如此,或“有裨于人类生存之福祉”,亦未可知。这般自我安慰后,

本文似乎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便找到一点“无用之用”。这样就不枉费了

纸和墨,以及写作中的“一把辛酸泪”。

硕士生三年至今,也更能感受何谓诗人所言的“以恩典为年岁的冠

冕”。许多师友和亲人在我的生命之中,成为一份又一份美好的祝福。首

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周赟副教授。他在我眼中是一位“温而厉,

威而不猛”的老师。从本科三年级相识起,他就通过邮件在学术上勉励我,

并常提供适切的指导。在我本科四年级时,一次家有变故,周师知悉后,

在我旁听他的硕士生课程的.课后来到我身边,告诉我若有什么需要之处,

请务必告诉他;在苦难中,得到师长的安慰,心中分外温暖。到硕士生阶

段,周师虽工作繁忙,却仍在我努力不足时委婉批评,在我稍有些微学术

成果时鼓励支持。在2023年的秋天,周师亦为我们争取了前往广西桂林

参加第六届全国民间法年会的机会。毕业在即,周师亦时时关注我的动向,

为我撰写博士申请的英文推荐书,并就高校谋职的可能性提供建议。我深

知这一切,都是在学术上不够争气的我所不配得的。再次向您说声谢谢,

亲爱的周老师。

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求学七年期间,我还遇到了诸多为我传道、授业和

解惑的老师。2005年初入大学,对法学还懵懂无知之时,陈动老师带我

进入法理学的世界。因此,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我就爱上了这门学科,以

至于到本科二年级,竟然又和2023级本科的学弟学妹一起再听陈师的法

理学课程。谢谢您,亲爱的陈老师。尽管驽钝的学生或许不记得您上课的

细节(印象最深刻反而只有诸如“人民宪法”之类的掌故,现在想起还感

到快乐而温馨),但却是您让我在漳州校区的时候,就感受到法理学的学

术魅力,而这种感觉,持续至今。

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伴随着室友们平稳的呼吸声,我轻轻的合

上了笔记本电脑。时间一晃就快三年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过汗水、

泪水和欢笑。脑海里的回忆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此刻我眼前。记得当

初第一次选导师的时候,我被谭教师拒绝了,我不明白自己被拒绝的原因。

之后机缘巧合下,我再一次鼓起了勇气向教师申请成为他的学生,我也不

明白为什么,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了谭门的一员,很自豪。在那里,我想由

衷地对我最亲爱的导师说一句:谭教师,多谢您,辛苦了!

从论文的选题确定和历经11次的修改,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期间有

过质疑,有过崩溃,有过彷徨,也有过兴奋。感激谭教师悉心指导和谆谆

教诲,谭教师的指导永远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照亮着我不断前行。刚

开始的时候,我是茫然的,对于论文甚至有未知的恐惧,不明白从开哪里

始。每次想到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会被教师反问几句而变得

哑口无言,最终“落败”。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欠佳的我总是把现象当做

研究问题。感觉每次都在指导小学生写论文。对不起,教师,让您费心了。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困难总是要克服的,灵感总

是在学术讨论中迸发。

每一次的中午聚餐,每一次的饭后散步,每一次的周末出行,无时无

刻不在向教师学习,从学术研究讨论到历史地理艺术修养。不得不承认,

这几年虽然看了许多书,但觉得没有什么长进。导师说,研究生与本科生

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每次会面,导师都鼓励我们要转变之前的思维方式、

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于我自己而言,也在努力尝试改变,但总是觉得

效果甚微。在学术研究上,导师的态度始终认真严谨,可是在生活中,导

师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无论将来身在何方,心

里始终会牵挂着最亲爱的导师。老实说,研究生时期的思维的锻炼在将来

工作学习中受益终身。对于我来说

最难的不是学习,而是思维的训练。

走在绿意盎然,春风拂面的暨南园里,想象着自己在不久的将来离开,

心中有万分不舍。我以为自己是个过客,但事实上我多想成为一名归人。

暨南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树,寸寸承载着我珍贵的回忆,可是,人总是要昂

首挺胸大步向前。感激暨大让我成长,感激导师让我学会如何学习,感激

谭门的小伙伴给予我的关怀,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必须不愧于心,

以后有时间,我必须抽空回来看望我最敬爱的导师,和他漫步在美丽的暨

南园中,讨论“研究问题”。

学术研究,有两种境界。孟子有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此为学术的第一种境界,即“学问乃为己之学”。又王阳明有云: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

可得而私也……”此为学术的另一种境界,即“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

然而于我而言,至第二种境界似乎已经显得荒唐,然用知识充实自我的一

己之学,却从未懈怠。正是在这种境界的支撑之下,我躲避了纷纷扰扰的

世俗缠绕,用三年的时光潜心读书。尽管在书海森森的世界里,曾有多次

放弃的念头,但一次次与古典名人的触碰又让我在艰难之中,捡起了那颗

想要放弃的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年的坚持使我

终于敲完了论文的最后一字。仰望窗外,已经是夜深人静。细细的小雨好

似在诉说着巴山蜀地的绵绵情怀。

三年前,我负笈西南,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清幽

淡雅的文渊湖,清脆碧绿的樟树林,鳞次栉比的教学楼,云雾飘渺的缙云

峰,碧水清清的嘉陵江,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都曾留下我的足迹。然而如

水的时光,却悄悄的带走了那如歌的岁月。唯一没有带走的,便是心中那

唯有的感激。三年之前,我有幸的成为黄大宏先生门下的一员,恩师严谨

的治学之风,敏锐的洞察力,孜孜不倦的教诲,深深的激发了我对学术的

兴趣。自幼便喜欢文学的我,在恩师的引导之下,更加懂得如何去查阅文

献,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做好高难度的工作。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论

文来作为见证。从当初的语句不通,用词不准,到后来的框架整理,论文

定稿,其中都包含着恩师的心血。此时此刻,我想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无

力的。然而,我仍然想要大声的喊出那句话:谢谢!同时,责深任厚的刘

明华老师,知识渊博的熊宪光老师,机智敏锐的韩云波老师,温婉淡雅的

张桂萍老师,治学严谨的何宗美老师,风趣幽默的胥洪泉老师,你们的教

诲,我将深藏心底!

感谢同门张艳、卢笑涵、宫月以及先秦方向的薛瑾、王涛、樊祥恩;

唐宋方向的向素萍、张华;室友郭小龙、陈经卫;师弟张晓芝、刘巍,师妹

梁晓燕、李忭玉、张洁、黄静清等人,和你们的相遇相知,让我懂得了人

生的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父母与我那至亲

的弟弟,你们默默的付出,才使我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无论我走到哪里,

你们都将是我最爱的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希望有关专

家能够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这篇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生生涯将进行到一半时的临时起意,所以质量

不高也在意料之内。三年时间里,于所学领域内多浅尝辄止,无所取长。

加之未有过系统的思想史学习,在史料的收集、获取以及甄别等问题上缺

乏经验,文章中的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尚未解决,能

够让这篇论文毁于一旦的致命逻辑缺陷,将这些问题自白于此,以期之后

者批评。

直到步入哲学的世界,才发现先辈早已对此问题有过思考和回答。梁

漱溟先生晚年曾对“这个世界会好吗?”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儒家、佛家

这些缤纷绚烂的思想让我明白原先世界的提高、人类的发展背后存在着这

些更为本质的东西,他们让我重新相信人类礼貌的伟大内涵,我第一次深

切体会到了先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训

诫。也正是此一时期,儒家开始在我的生命里埋下了种子,和儒家的魂牵

梦绕也就此开始。

然而,步入山大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社会矛

盾、民间疾苦,这些问题进入到我的视野,打碎了我关于“格致诚正”的

迷梦。让我开始从头审视自我的大学生身份,我第一次明白,原先那些人

间的疾苦,你不看,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学术,从来不是自以为是设

置一个目标而向其进发,所有的学问如果不能够以人及其幸福为旨归,那

么至多可是是自我陶醉的象牙塔里的猎奇活动。儒家也是如此,宋儒所谓

“天地生生之仁”、“为生民立道”,至此才始知此一语分量之重,才明

白自我的难堪重任。

早在两千年前,夫子就曾言“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这个问题如今依然摆在我们面前。这或许并不是当政者或者学者们的本意,

然而应对这样的现实,应对那些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弱势群

体,恶劣的社会环境,严苛的言论制度,这些都让我们的研究在其中一种

程度上不得不退回到故纸堆里,看似皓首穷经,实则偏安一隅。我对自我

感到惭愧,我明白,我能够坐在那里安心完成这篇后记,其中一种程度上

归功于我是这种不平等的受益者。在这个各种学问都有可能沦为权贵装点

门面、资本灌注鸡汤的年代,儒家也不例外,我无力反驳那些“得一查焉

以自好”之学,所能做仅有为一些儒家身上所失去的忧患意识一哭,哪怕

这种忧患带给个体的仅有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挣扎。

回到这篇论文本身,犹记得澳洲学者文青云在其《岩穴之士》一书序

论中所说,大学其中一种程度上即是一种隐居的生活,能够让他摆脱各种

俗世的干扰而专心致志完成研究。这对于我们何尝不然?在着手写作之前,

并未意识到个体的思想在大环境中的挣扎与纠结,然而当深入到时代之中

时,才深深感受到时代巨变之中先贤们灵魂深处的孤独。在写到“夫子怃

然:鸟兽不可与同群”之时,那种独立于苍茫的失落感几乎让人垂泪,每

一个时代都有其存在的问题,每一个人也都要应对这些问题。

妄图去还原思想的路径是危险的,这尤其体此刻对于庄子的感悟中,

总有一不细心滑入郭象这一深渊的趋势。论文虽已完成,我至今也不敢妄

语自我是否真的就曾窥见先贤们的思想门径之一二、多数时候仍然可是是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将他人的思想和解读重新玩味一番罢了。而对于先秦

的隐逸者群体,自认为这篇文章所做的仍然不够,我还没有打通和隐逸者

之间能够对话沟通的桥梁,所写的仍然可是是雾里看花,相对于他们,我

仍然是个被拒之门外的局外人。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仍然不断自问:隐逸真的有价值吗?会不会从一

开始我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以至于有几次都几近停笔,如今依然对于这个

问题不敢给出自信或满意的答案。然而我仍然想在此表白自我的初心,那

就是隐士群体的存在绝不是偶然,它是其中一种社会机制造成的。我们的

社会终归是属于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应当在其中拥有属于自我的位置和权

利。这些人是被排除在外,还是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在于以往的帝制社会

当中,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我期望隐逸能够对于我们今日的生存焦

虑和危机以启发,毕竟它曾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予无数人的精神以安

顿。当然,这种启发在今日看来有可能是消极的……

这篇看似不够哲学的论文,许多还只是自我不成熟的想法,各种问题

仍然无法回答。我们是否能够经过对于隐士群体的研究,来引申出一种力

量,借由这种力量来打破我们为自我人为设立的限制,消解掉我们狂妄自

大而又愚蠢的中心主义?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完全的占有自我的存在,

一个挺立其自我生命的主体,而不只是他人存在的客体?遗憾的是,哲学

不能供给面包,我仍然应对着和所有人一样的困境与困惑。在此抛砖引玉,

以期之后者能够走得更远,看得更深。实现真正的“为天地立心”。

当导师让我写后记的时候,我的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尽管我并

不感到它的圆满,但我且享受这份喜悦之情吧。写作过程中,一度出于紧

张惶恐的状态之中,总感到自己的粗陋与肤浅,感到思维的不甚严密和和

语言的贫乏无力。

衷心感激我的导师,尊敬的周**教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

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是她的指引与鼓励让我摆脱了恐惧,树立了信心,

使我得以战胜前行中的一个个困难!没有她,我的论文完成几乎是不可想

象的。她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对学生负责的炽热的

心。

正当要提笔写文章我又开始发愁,虽然四年的本科生涯也学了很多课

程,但脑子还是空白,一是因为有些理论心里明白,可是不知怎样才能运

用好那些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因为在大学的四年当中只顾着这

个理论那个公式,没有静下心好好的归类过这些知识,说白了就是没有一

个缜密的思维。

我在开始着笔写论文时才感觉到,这个阶段的我并不具备与我的野心

所相当的学术本事。对我而言,这次论文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它不够完美,

甚至略显粗糙,但我对它用尽百分之百的心力和智力。写作此文时,常常

在一小节文字上头都要反复修改好几遍,因为越研究下去,就越不敢妄言,

因为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现象及背后机制的复杂性。

即使简单结论来得很痛快,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写论文跟写调

查性报道很相似:不以事实为手段,而以事实为真相。寻找各路证据文献,

建立详密的逻辑链条,最大程度趋近被遮蔽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

“真实”。写作此文的经历,亦是认清自己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分量,

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并挖掘到自己能够努力的方向。梦想的东西总是很完

美的,但不经历艰难的、朴素的甚至枯燥的旅途,怎能抵达完美的地方。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忙。衷

心感激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求学期间,金融学院诸多恩师给予我许多终身受

用的有益教诲,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染俗流的学者风骨、诲人不倦的

师长风范,为我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也即将在我脑海中留下完美的记忆,我深深地感激所有关心、爱护、教育

和帮忙过我的每一个人!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

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

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杨艳丽、姚晓维、许

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王艳、李娜、聂小晴、

李颜垒、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楠、杨英、武敬敏、杜慧、

杨秉慧、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

孙成丽、赵广娜、赵一、赵红瑾、魏清素、李文静、李佳、罗语、张晓静、

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曹徐学、齐艳杰、

齐红霞、军、李惠、梁素娟、黄梦溪、刘艳军、张云超、张保文、黄晓林、

淡佳庆、李亚莉、欧俊、付欣欣、闫瑞娟、曹慧利、陈小婵。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

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

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他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

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漫长的小学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它们陪我踏过了小学六年的

时光。在它们背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这

期间,有五彩的仙子在欢唱,有时光爷爷的教诲,有梦想的泡泡装点。我

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异想,我的“英雄事迹”,都像一

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我的足迹,我记载;我

的生活,我热爱。

实话告诉你吧,写作文并不难!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老觉得没什么好

写的,觉得没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实际生活中,多多留意身边的

事物,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你会有好多新的收获,似乎有写不完的话。

这就是写作选材的秘诀~!

但即使选到了材,不会表达怎么办呢?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记一记第

二个写作表达秘诀,“联想思考”。要写事,就要有“感”。要有感想可

写,就得一边读书,一边联想身边的生活,联想学过的知识。比如,读的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养花、养宠物的经

历,是养几天就养死了,还是养得生机勃勃,跟老舍先生的经历和感受是

否有相似之处呢?老舍先生说养花的经历有苦有乐,你可以联想到人生的

成功与失败,列举事例,深挖思想,写出来,就是一篇很棒的作文!~

后记一般是写你在文章中无法直接表达的东西的。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

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

两种情况。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

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后记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

《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古人多用书书或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

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

偶或用读书或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

与序文稍有不同。

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

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4:5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72881300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pdf

上一篇:山东各地旅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后记   没有   教学   生活   是否   社会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