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推进方案)
2020
年第
12
期
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解析
王海涛,向婷婷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23
)
摘要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系统已从理想走入现实,并不断在国防、环保、测绘、交通
和物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无人机的相关概念、组成分类、发展历程和关键
技术进行系统阐述。首先,对无人机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介绍常见的无人机类型;然后回
顾无人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无人机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并对未来
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工智能;无人机;自主控制;集群协作;人机关系
0
引言
1903
年莱特兄弟设计了第一架现代意义的飞
要包括飞行器平台、控制站、通信站与发射回收装置
四大部分
[
5
]
。无人机的起飞(发射)方式主要有滑跑
起飞、轨道发射和空中投放。无人机的回收方式包括
自动着陆、降落伞回收和拦截网回收等。经过一个多
世纪的发展,无人机的演变和发展是全方位的,已形
成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现代无人机家
族。目前,对于无人机的分类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
传统的分类方法中有按重量、大小分类的,也有按照
航程、航时进行分类的,还有按照用途、操控方式和
飞行模式分类的
[
5
]
。
无人机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其飞行操控
方式的变化。按照无人机飞行控制方式的不同,无人
机大致可以分类为:遥控无人机、遥控半自动无人
机、全自动无人机、全自动加局部自主无人机、全自
主无人机。目前,全自主飞行无人机仍处于开发实验
阶段。按照担负的任务或功用分类,可将无人机简单
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
[
6
]
。进一步细分,军用
无人机又可分为无人侦察机、无人通信中继机、无人
诱饵机、无人电子干扰机、特种无人机和无人作战机
等;民用无人机可以进一步分为行业无人机、家庭无
人机和娱乐无人机等。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已被应用
于空中拍摄、电力巡查、资源勘探和地理测绘等诸多
通航领域。这种分类方法旨在突出无人机的任务特
性,但实际上很多无人机可同时承担多种任务而难
以准确归类。
机,并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飞行,自
此空中飞行器的发展大幕徐徐拉开。早期的飞行器
大都需要飞行员驾驶,在恶劣环境或执行危险任务
的场合,人们开始希望人无需驾驶飞机就能随意控
制飞机按照既定航线飞行并完成特定任务,这也是
催生无人飞行器诞生的最初动机。无人飞行器也称
无人飞行系统或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从人机
的
位置关系角度出发,可以简单地将无人机定义为
没有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最初的英文即是
Pilotless
Aircraft
[
1
]
。
2005
年美国防部颁布的《无人机路线图
2005~2030
》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
UnmannedAerial
Vehicle
(
UAV
)这一术语,此后得到广泛认可和使
用
[
2
]
。狭义上讲,无人机是一种可以在人为控制下自
主飞行并能完成特定飞行任务的无人直接操控的飞
行器
[
3
]
。无人机的典型特征是
[
4
]
:飞行器上没有驾驶
人员,并能完成人为指定的飞行任务。由于很多遥控
航空模型飞机只是通过人的操纵在视距内进行表演
娱乐活动,因此普遍认为遥控航模飞机不属于无人
机范畴。
1
系统分类
无人机是一种典型的自主式无人驾驶系统,主
13
按照飞行方式或飞行原理,无人机可分为固定
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动力飞艇、临近
空间无人机、空天无人机等
[
7
]
。其中,扑翼无人机是
指像昆虫和鸟一样通过拍打、扑动机翼来产生升力
以进行飞行的一种飞行器,主要是微小型飞行器。临
近空间无人机是指在临近空间飞行和完成任务的无
人机,由于临近空间空气稀薄,无人机在其中巡航飞
行必须遵循新的飞行原理。空天无人机则是可在航
空空间与航天空间跨越飞行的无人机,其飞行原理
体现了航空航天技术的融合创新。
战的序幕。
2020
年第
12
期
我国的无人机的研发运用历史相对较短,但也
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发了括靶机、侦察机、干扰机、运
输机和攻击机等一系列无人机,形成今天种类繁多、
用途多样的无人机研发制造体系。此外,我国无人机
研制有着注重军民协同发展的传统,目前无人机商
用化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已经有
400
家无人机企业。自
2012
年以来,美国无人机交
易占全球份额的
65%
;中国位居第二,为
5%
;其次
为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占
4%
;法国无人机交
易的份额低于
3%
[
11
]
。美国研究机构预计,到
2024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可达
600
亿美元,在未来
10
年中市场将增长
3
到
4
倍
[
11
]
。
2
现代意义上无人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为了减少飞行员的牺牲和实现远程无人
攻击的目的,英国首次着手研发通过无线电遥控的
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来执行在目标区域上空的投弹任
务。英国的
A.M.
洛教授具体负责实施这一大胆的设
想,并将该计划命名为“
AT
计划”
[
8
]
。
1917
年
3
月,
3
1
)自主控制技术
一般来说,自主控制应以知识和信息驱动为基
础,尽量避免人的直接控制,更多强调的是自我控
制和自我决策,自主控制系统应进一步提高应对复
杂意外情况的智能化水平
[
10
]
。无人机的自主控制技
术要能确保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的过程中根据
当前环境和自身情况自主实施飞行操作行动,逐渐
摆脱地面站和操控人员的外在控制。基于机器学习
的态势感知和情景推理无疑是今后无人机进行自
主控制的关键技术。但是,必须看到国内外的无人
机系统自主控制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面对复
杂不确定环境,无人机的感知、分析和判断能力还
存在明显不足,还远未实现真正的自主控制无人飞
行系统。
A.M.
洛教授领导的研制小组终于研制出了英国第
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并成功进行了试飞。此后,英国
军方相继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无人机,尤其以被称为
“德·哈维兰灯蛾”的双翼无人靶机最为知名。美国在
无人机的研发上与英国并驾齐驱。美陆军早在
1918
年就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凯特林飞虫”的自带动力
无人机,并于
20
世纪
30
年代研制出遥控无人靶机。
二战中,美陆军航空队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
洋战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战斗效果。在此期间,美国海
军也曾研制出
3
种喷气式无人机。
此后随着自动控制和航空动力技术的飞速发
展,无人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
无人机层出不穷,并且从军用逐渐走向民用
[
9
]
。在近
二十年发生的多场著名的局部战争中,经常会看到
无人机成功应用的案例。例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大
量使用无人机进行情报侦察、电子干扰、火力打击和
态势评估,无人机已成为战场胜利的助推剂。俄罗斯
军队在车臣反恐战争中频繁使用被称为“蜜蜂”的无
人侦察机,协助俄军对恐怖分子实施精确打击。值得
一提的是,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首次在实战中运用
无人机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开启了无人机作
2
)集群协作技术
无人机集群协作技术是群集智能技术在无人机
中的具体应用,也形象地被称之为无人蜂群技术。无
人机集群技术的核心就是群集智能,即无人机群要
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自主完成很多任务。而群集智
能技术的灵感源于生物界的蚁群、蜂群等集群生物,
这类生物都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单体都是很弱小
的,而且也没什么智能,但是这些生物却有着非常强
大的群体协作能力。所以,现在的无人机集群协作技
术通过大量无人机之间的智能沟通协作,可以显著
14
2020
年第
12
期
替代。“图像识别”是直接利用摄像头拍摄到的图
像,进行图像差分及聚类运算,识别到目标物体的
位置,并指挥摄像头对该物体进行跟踪。例如,广州
某公司开发的图像跟踪系统采用专有的目标外形
特征检测方法,跟踪者无需任何辅助设备,只要进
入跟踪区域,系统便可对目标进行锁定跟踪,使摄
像机画面以锁定的目标为中心,并控制摄像机进行
相应策略的缩放。系统支持多种自定义策略,支持
多级特写模式,适应性强,受强电磁、光线、声音等
环境影响较小。
增强无人机群的整体生存性和任务完成能力。无人
机集群协作应具备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网络化沟通,
意思就是集团成员之间要通过数据链来共享信息,
达到实时传递数据的效果;二是自适应协同,这就要
求集群成员能够做到根据共享信息感知彼此方位,
自动协调形成有利的编队阵型;三是智能倍增,也就
是要达到
1+1>2
的效果。通过利用无人机群庞大的
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实现整个无人飞行系统的高
效运转。
3
)机器视觉技术
无人机能够在空中畅行无阻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能准确感知周围环境态势的机器视觉技术。机器
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说
来,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
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如图像摄
取装置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
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
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
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
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设备的动
作。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包括图像处理、机械
工程技术、控制、电光源照明、光学成像、传感器、模
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一个典型
的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图像捕捉、光源系统、图
像数字化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智能判断决策
模块和机械控制执行模块。随着计算处理能力的增
强、传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和系统软件的不断发展,
机器视觉相关器件和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功能日
益丰富且性能不断提高,这将显著推动无人飞行器
的飞行精度提高。
5
)自动避障技术
自动避障技术是确保无人机自主控制安全平稳
飞行的关键技术。无人机自动避障是指无人机在飞
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周边环境的信息,测量距
离,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指令,以达到自动避障的
目的。目前,无人机的避障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是红外
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
器。红外避障就是利用红外线的感应和反射原理及
几何上的三角测量原理实现自动避障。超声波避障
测距的原理,基于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和声波速
度已知的事实,只需要知道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就
能很容易算出障碍物的实际距离。但是,超声波避障
精度不高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激光避障与红外线类
似,也是先发射激光然后接收。不过激光传感器的测
量方式多样,并且激光避障的精度、反馈速度、抗干
扰能力和有效范围都要明显优于红外和超声波。视
觉避障就是主要利用前面提到的机器视觉技术,在
此不再赘述。
4
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和
4
)图像跟踪技术
广义的“图像跟踪”技术,是指通过某种方式
(如图像识别、红外、超声波等)将摄像头中拍摄到
的物体进行定位,并指挥摄像头对该物体进行跟
踪,让该物体一直被保持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狭
义的“图像跟踪”技术就是我们常谈到的通过“图像
识别”的方式来进行跟踪和拍摄。因为红外、超声波
等方式,都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要专门的识别辅助
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步被“图像识别”技术所
相关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势
头强劲。总体来说,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无人机,无
人机继续向高自主性、低人工干预和高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
[
13
]
。在自主控制方面,目前,大多数无人机已
达到自动控制水平,但这些控制行为仍未达到自主
智能性。另外,人机关系从人机分离、人远程控制无
人机逐步转向人在回路上的人机交互新模式。在信
(下转第
36
页)
15
资源池。
2020
年第
12
期
PON
定位为高性价比专线,价格最低,主打企业廉
价访问互联网、上云等专线产品。
运营商可为政企客户提供菜单式选择,引导基
于菜单式组合来选择差异化专线产品,更加灵活地
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维度的业务需求。以此实现专线
差异化定价,扩大政企专线用户规模,拉动运营商经
济效益增收,为运营商专线建设节资增效。
参考文献
1
2
马斌,蒋燕,郑晖
.
面向云网融合的政企专线网络转型技
术的创新探索[
J
]
.
电信技术,
2018
(
12
):
73-76.
李胜,雷景智,屠小娟,等
.
政企专线业务承载及不同应用
场景下的组网方案分析[
J
]
.
江苏通信,
2019
(
3
):
37-42.
4
)造价分析
该解决方案需要在
X
个分支机构部署新型政
企网关,支持
VxLAN
协议,具备至少
2×POS
(光)
+
2×GE/FE
(电)。根据目前主流政企网关产品类型,
建议部署普通型政企网关,配置
4×POS
(光)
+4×GE/
FE
(电),预计单节点造价约
300
元,总造价约为
300X
元。
4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实现政企专线产品市场差
异化精准定位:同样是组网云专线,产品从高到低的
定位依次为分组
OTN>SPN/STN>PON
。
分组
OTN
定位为高品质专线,其价格最贵,主
打精品硬管道、最低时延、跨国跨省市及市内组网顶
级专线产品。
SPN/STN
定位为高性能专线,其价格
适中有吸引力,主打品质高,上云及组网专线产品。
李瑜(
1984
—),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收稿日期:
2020-09-24
传输网络规划与设计。
(上接第
15
页)
息感知方面,情景感知与信息融合技术是无人机信
息感知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智能化方面,今后的无人
机更加重视飞行路径的自主规划、执行任务的自主
决策和无人机群的自主协作。
参考文献
1
2
3
4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J
]
.
中国信息化,
7
8
9
申超,武坤琳,宋怡然
.
无人机蜂群作战发展重点动态[
J
]
.
飞行导弹,
2016
(
11
):
28-3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无人机系统发展白皮书(
2018
)
[
Z
]
.2018.
韩泉泉,席庆彪,刘慧霞,等
.
基于飞行安全的无人机控制
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J
]
.
现代电子技术,
2014
(
13
):
22-25.
butedactuationandnsingonan
uninhabitedaerialvehicle
[
D
]
.DisrtationofMasteral
h
:
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
,
2003.
11
韩泉泉,刘洋,刘磊
.
小型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技术的研
究[
J
]
.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
6
):
35-36.
2017
(
08
):
12-13.
张涛,李清,张长水,等
.
智能无人自主系统的发展趋势
[
J
]
.
无人系统技术,
2018
,
1
(
1
):
11-22.
陈宗基,魏金钟,王英勋,等
.
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及其系
统结构研究[
J
]
.
航空学报,
2011
(
6
):
1075-1083.
12
王强
.UAV
集群自主协同决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D
]
.
西
安:西北工业大学,
2015.
nnedAerialSystems
[
R/OL
]
.//
CongressionalRearchServiceReports
,
2014.
[
2020-09-09
]
.https
:
///?view&did=697556.
13
魏星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飞行控制律参数设计研究[
J
]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
,
35
(
1
):
3-7.
5
6
陶于金,李沛峰
.
无人机系统发展与关键技术综述[
J
]
.
航
空制造技术,
2014
,
464
(
20
):
34-39.
金伟,周震博
.2018
年无人机研发热点回眸[
J
]
.
科技导
报,
2019
,
37
(
1
):
163-172.
王海涛(
1976
—),男,副教授,博士,计算机学会
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自组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
收稿日期:
2020-09-09
36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3:5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69156260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