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莲之爱)
爱子,教子以方
——读《颜氏家训》有感
自古以来,为父母者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那些先贤
名家之所以能被后世所景仰,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的父母、叔伯等长辈对他们的培养
教育,也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作为一位孩子的母亲,我很信奉这样的一句话:父
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多少金钱和物质,而是我们家庭一直秉持的良好的家风。
在闲暇之余,自己有幸拜读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
内容涉及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作者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强调立己、达人、爱人、谅人,
恪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伦常秩序;同时主张经世致用,反对不学无术和脱
离实际的穿凿附会等。在通读全篇之后,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卷“教子篇”,其包含的
关于孩子的教育思想和家风的传承对我印象颇深。
作为整个社会架构中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我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寄予很多的期待。
期许他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热爱家庭、甘于奉献的真正的男子汉。在培养的过程中,
我并没有专门去替他设定某种人生。有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发现自我,更好地看待知
识,情感、志向、生活,勇气等真正关乎安身立命的东西。告诉他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人生
课题,有尊严、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有勇气有气度地生活,远比那些名利和物质重要。
颜氏家训在教子篇中提出“教子宜早”的主张,要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
代的人,心智还没有成熟,没有主见,此时对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一个在拥有着好家教、
好家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
们常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培养阶段,我们身为父母并
不没有刻意的去说教和规范,我们更倾向于与孩子一起去阅读那些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比如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故事,陪同孩子一起去观看《三字经》《弟子规》等那些国学典
籍,和他主动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同时我们父母也能受到一次洗礼,不断剖析和完善自己,从而可以共同形成一
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而我们的家风就在这些细节中慢慢形成。
另外贯穿《颜氏家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爱子,要教之以义方”,作为孩子的父母
对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十分宠爱,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的舒服、幸福,这些都是人之常
情。但是宠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疼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
孩子,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使他健康成长,形成美好心灵。曾经有一段时间
孩子在写字的时候经常歪着身子写,并且觉得这样的姿势舒服,写的速度也快。当时我们
在纠正他要他端坐身子的时候,面对他的疑惑,我们告诉他没有任何写字方式会比端坐身
子写字更好更快,书法是这样,人生亦然,没有什么会比走正道走的稳走的远。我们是这
样要求孩子的,我们家也是这样做的,很庆幸我们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正所谓家风正,
则形正。就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庭,将品德教育、做人教育作为教育后代
的重中之重,让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个好家风的形成和传承,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纵观那
些拥有良好家风的先贤名家,他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首先就做到了以身作则。就像
古人所说的“课子课孙先课己”,我们做父母的要想把子女培养成才,要想把我们良好的家
风传承下去,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孩
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假如我们父母整个晚上都在看电视,玩手
机,却叫孩子进房间读书,孩子长久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觉得读书是痛苦的。如果我
们要求孩子要做一个守规矩的人,自己在过马路时却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怎么会信服。
其实家风的传承就是一句话“身教大于言传”,不必我们“推动”或用言语训诫,孩子自然
而然就会去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
有一句话叫做“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于子孙,愿其穷生涯而博览之,知
书达理。”为人父母能教给孩子很多东西,但是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考
虑,我更提倡让孩子去多读书,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
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阅读世界,抑或走出去品尝世界,就知道,即使到了世界尽
头,地理距离也可以衡量,但在知识的宇宙里,在行走的路上才懂得,教育这件事,永无
穷尽。
教子有法,但无常法,我觉得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养。所以,作为父母,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不是焦虑地总想为孩子规划好跑道,我们只要以身作则,建立一种良
好的家庭氛围,不断培养他独立的思维,健全的人格,培养他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勇气,
今后无论是坦途还是歧路,暗暗牵引,潜移默化,最终孩子一定会有独自上路的勇气和能
力,比我们想象得走得更远。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22:3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5036960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颜氏家训》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颜氏家训》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