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南湖湿地公园)
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538~597)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
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智顗注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
部。其判教,主张“五时八教”,把自己信奉的《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的
说法。其教义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
解释世界。
理论
该宗的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
然九祖相承。但是,创立天台宗的宗祖实际为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所传的宗旨,
以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北方偏重禅法,南方偏重义理的学风。著有
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等。
在天台三大部中,《法华玄义》是说明《法华经》题的《法华》纲要达意论,
亦可说是智者大师以《法华》为中心的佛学概论;《法华文句》是以因缘、约教、
本迹、观心四意,即四个层次对《法华经》的解释;《摩诃止观》则是智者大师
“说己心中所行”的法门,即观心大法,亦即修道的方法论。就是在这部典籍
里,概括出了一念三千这一重要的概念。根据“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
教义,把诸法归结于刹那一念,以便正观正行而演说出一念三千。这一念三千
的理论是智者大师晚年的思想结晶,使得一心三观的思想更进一步圆熟。由智
师向上推溯,它是一大果实;向下演变,它是活水之源。所以荆溪湛然大师在《止
观辅行》卷五之三云:大师于觉意三昧,观心食法,及诵经法。小止观等,诸心
观文,但以自他等观,推于三假,并未云一念三千具足。乃至观心论中,亦只以
三十六问,责于四心,亦不涉于一念三千。唯四念处中,略云观心十界而已。故
至止观,正明观法,并以三千而为指南,乃是终穷究竟极说。
修行方式:
天台宗在修持上,以止观著称。天台止观有三种:(一)渐次止观,(二)不
定止观,(三)圆顿止观。
渐次止观:是历涉深浅法门之次第,始自人天乘,终至菩萨、佛乘,渐次积
累修持之功。即《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是。
不定止观:或渐或顿,无固定法体达实相妙理。即《六妙门》是。
圆顿止观:不从诸种法相著眼,而是直观诸法实相妙理。即《摩诃止观》是。
华严宗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
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
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
宗。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
故称为华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
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
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
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
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住于大安寺。日本始有华严宗。十宗略说华严为
经中之王,秘于龙宫,龙树菩萨乘神通力诵出略本,流传人间。
有唐杜顺和尚者,文殊师利化身也。依经立观,是为初祖。继其道者,云华
智严贤首法藏以至清凉澄观,而纲目备举,于是四法界十玄门六相五教,经纬于
疏钞之海,而华严奥义如日丽中天,有目共睹矣。后之学者,欲入此不思议法界,
于诸祖撰述,宜尽心焉。
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
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
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理论
法界只是一心,此—心总该万有,名一真法界(绝对真实的真如)。就其融摄
万有而言,便成四种法界。
(一)事法界:—一差别事法各各分齐。
(二)理法界:无穷尽的事法都具同一体性。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14:5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2242560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哲学-佛教宗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哲学-佛教宗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