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春节用英语怎么读)
biang,biang面:关中民间风味面食的深厚传统文化基因
陈景胜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biang字,这是一个字典未录、字库里也没有的字,但它作为陕
西地方独有的汉字,其歌诀却久唱不衰;这是一种手工擀制,宽似裤带的面条,长二尺有
余,调以各色臊子、油泼辣子,香馋诱人,关中农村妇孺皆知,家家会做,人人喜食。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
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
咸阳。”这是一首在陕西关中城乡流传很广的歌谣,唱的是一个字的写法,说的是一种老少
皆知的小吃名称——Biang和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的来历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故事,那么biangbiang面的来历如何?传说
中美食biangbiang面的来历是因为一位秀才而得来。biangbiang二字与面与面板摔打
撞击的声音有关。
biangbiang面,是我国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
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作为传统美食的biangbiang面身上自然也有一段历史故事,那
么biangbiang面的来历如何呢?
传说一:
在秦朝时,咸阳街头有人卖biangbiang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车沿街叫卖,有时在路
边或渭河边架锅劈柴生火并从渭河里舀水和面、给锅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将和好的面
1
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变戏法似的将面拉成又长又宽裤带面,
并揪成宽面片状,仍向空中,面片准确回落在滚开的锅里,煮熟后捞到大老碗里,老翁从
挂在车子杠杆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种调料,调入面碗中,然后将半铁勺烧焦热的清油猛的
“呲啦”往上一泼,递给食客。因为做功奇特,香气四溢,筋软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
的biangbiang面,令围观者馋的大流口水,个个食欲大开,纷纷争尝,顿时一片啧啧。
有一天秦宫内载歌载舞、锣鼓喧天,欢庆战争取得胜利。秦始皇却在宫中愁眉不展闷
闷不乐,为国家还不安宁,不时要受匈奴的外族入侵,还为筹划修筑万里长城之事劳累过
度,平日又是日里万机,龙体受病卧榻不起,御膳房做出各种山珍海味,始皇连看都懒得
看一眼。这样一来,急坏了宫内所有宦官,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想方设法,其中一
名宦官灵机一动,竟跑到集市上给皇上端来一碗biangbiang面,秦始皇一闻到这浓烈的
辣子、葱味,就胃口大开了,端起来一顿猛嚼。不想一吃大发而不可收拾,大声赞叹:民间
竟有比山珍海味还香的食物!忙问这是何物?答曰: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还成
为秦始皇御宴必备品。
有诗为证:推车咸阳街头转,遇见官府老爷汉,禀告君王好御膳,君王知晓要接见,
端来一碗biangbiang面。
秦始皇病好转后,传来侍从速备车辇,到咸阳街头视察老翁面食做法。皇上视察完
biangbiang面的全过程,突然高声道:“啊!大秦人民伟大,大秦要统一,大秦要团结,
要勇敢骑马打胜仗,保我大秦江山!盼望大秦人民天天吃biangbiang面,月月逛我朝咸
阳。”围观民众忙跪倒,磕头作揖,高呼万岁。为了鼓舞大秦人民,牢记大秦大好江山不受
外侵,保卫国家,秦始皇忙叫侍从端来文房四宝,并挥笔写下一个古朴苍劲的字,从此
biangbiang字就名正言顺,被当朝皇上造出来了。
2
传说二: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
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
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
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
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秀才看得兴起,大叫:
“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
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一摸兜,坏了,一
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
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
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
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
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搭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biang”店小
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
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
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
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
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
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
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
3
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
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
“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
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
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
地写了一个□!他一面写一而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传说中biangbiang面的来历正是因这位秀才而得来。
BiangBiang面的原始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秦人用盐水和面,将面团置于石头或案板上
用棒槌捶打,直到面团光滑、均匀之后,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像裤带一样宽,
下到沸腾的滚水锅中。这种响亮而浑厚的“Biang—Biang—”声也就成了“BiangBiang
面”名称的由来了。
民间种种传说和附会,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Biang字为文化造字,千年流传,
留存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一个字,一种面食,传唱不衰的歌谣,鲜活生动,写着、吃着、
唱着陕西关中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它不仅仅是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更重要的是它承
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成为当地人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构成。(作者:陈景胜)
4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13:1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16554299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biang,biang面:关中民间风味面食的深厚传统文化基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biang,biang面:关中民间风味面食的深厚传统文化基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