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27 13:11: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三只小兔)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所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摘要: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是依附于这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信仰、情感等而产生的文化.一

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与这个地方的自然状况、经济条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都有着 密切的联

系。而在陕西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由于受到自然状况以及人们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元

素具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特点让外来人充满好奇,所以有人就整理出

“关中八大怪”一说,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关中八大怪”的每一“怪"中都蕴

含着独特的关中民俗文化。本文将从“关中八大怪”现象中探析陕西关中的特色民俗风情。

关键词:关中八大怪、陕西、民俗文化

前言:

陕西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宝鸡,黄土高原以南以及秦岭以北等

地区.由于经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

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八

大怪",分别是: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凳子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秦腔不唱吼起来等,接下来分别从这八个方面一一探析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一、面条像裤带

俗话说:东南西北中,面食在关中.陕西的面食是全国闻名的,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吃上一

碗正宗的陕西扯面(也称biang biang面)。正宗的关中人做的“扯面”正是八“怪”之一“面

条像裤带”的真实写照。一根面条可长达一米左右,亦有厚薄之分,厚得时候于一枚硬币的厚

度差不多,薄时却通透如蝉翼。对饭量小的女孩来说,一条正宗的关中“扯面”足以够一顿午饭,

而对于劳动强度大的关中壮汉来说,一顿吃上两三条扯面那是正常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吃“精

致”面。这“精致”二字则是指面的制作工序和手艺。一碗面的形成则包含和面、醒面、揉面,

再醒面,当面达到可以做面条的程度时,再把面揉软,擀厚,切宽、下锅,煮熟以后再泼上辣子,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或是浇上臊子,一碗面才最终完成。这一碗精致又色香味俱全的面,吃起来光滑、柔软、热火、

筋道,即可口又耐饥。特别是农忙时节,家中女人做上一碗酸汤臊子面,辛苦了一上午的关中壮

汉们狼吞虎咽的吃下一大碗这样的酸汤面,站起身来,打上一个饱嗝,浑身都通常了,减轻了

一上午的疲惫,现在又浑身上下充满了力气.

陕西关中地区从先秦时代起就是中国的小麦主产区,关中地区的冬小麦生产时间长,阳光充

足,面粉品质好.关中人吃面的历史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经过社会的发展进步,陕西的面

食也有了更大的发展,面的工艺更加细致,面试的种类也更多样。正是由于关中地区粮食种植的

特色,形成了关中地区独特的面食文化。虽说都是面,但陕西面食把每一种面做得与众不同,都

赋予了身后的文化底蕴,像陕西的历史一样厚重。在陕西当地有句俗语:一天不吃面,心里不

爽;三天不吃面,浑身没劲,正是陕西面食文化的独特写照。

二、锅盔像锅盖

锅盔又叫锅魁、烙馍、锅盔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制品,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

铁锅上烙烤而成的饼子,因在锅里烙制而成,且形状又是圆形,故名“锅盔”。陕西关中人做锅

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必须借助木棍,使出全身力气来压揉,压好后再擀成面

坯,放在铁锅上用文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这样做成的锅盔麦香味十足,内酥外脆,干硬

耐嚼,香醇味美。因为在陕西关中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两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

又大又厚,很像一个锅盖,这就是“锅盔像锅盖"一说的由来。提到锅盔关中比较著名的锅盔有

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还有乾州锅盔。提到乾州锅盔,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典故。在陕西

乾州(今乾县)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唐代女皇武则天登基以后,为自己死后与高宗李

治合葬而选址陕西奉天县筑陵。陵墓位于城北梁山,方为正应八卦图中的“乾”,故而圣旨一道

颁下,“奉天”改成“乾州",皇陵钦定为“乾陵”。为修筑乾陵,大西北全动起来了,土木石料

源源不断运往乾州,数万民夫日夜出工,因为民夫众多,加上劳动量大,急需耐饥食物,往往因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因而受到责罚。于是有一天,一个士兵在焦急之中把面团放进头盔里,

把头盔放在火中烤成饼,以此为食,免受责罚,而且足够一天充饥之用。民工出工,个个携带锅

饼顶在头上。开始为携带方便,状似兵士头盔,炎热盛夏则能遮挡阳光暴晒,阴天又可用以挡雨。

一时间人们对此锅饼大加称赞,便以“锅盔”命名。乾陵竣工后,当地推为传统美食.如此算来,

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但是锅盔这样的好面食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有句俗语叫:

有锅盔没牙,有牙没锅盔,所以说这锅盔虽好,但这好处只属于有牙之人。锅盔这样独特的面

食,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如今也是关中人生活的必需品。一般每个锅盔重一斤

左右,易储放,好携带,是极好的方便食品。乾州锅盔耐煮也是一大特点,放进羊肉汤锅煮过入

碗,就是极有名气的西北风味饮食“羊肉泡馍”了.锅盔的产生,再一次向我们展示出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经历。锅盔的特色也与陕西关中厚重的历史文化相辅相承,展现出关中独特的

饮食民俗。

三、辣子是道菜

油泼辣子是关中地区又一地道“名吃”.在著名的回民街里到处都有卖的.关中的油泼辣子

辣味纯正,香味十足,只有亲自品尝一次才知道并非浪得虚名。做油泼辣子也是极其讲究的,必

须选用正宗的关中地区生长的线椒。采摘后的辣椒,用线穿起来自然晒干。晒干以后,研磨成颗

粒细小的粉末状,再用烧得滚烫的热油烫制。随着油“滋滋滋”得声音,属于油泼辣子的鲜香已

经四溢开来.提到辣椒,人们一般会想到川菜、湘菜等以此为代表的四川人、湖南人,只是把辣

椒当成一种调料,而在山西人的认知里,“油泼辣子”是一道正儿八经的菜肴。山西关中地区地

处秦岭地带,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旱.每年到冬天,地理就寸草不生,更何况蔬菜了,因

此辣椒就成了关中人民冬天的主要“菜品”。同时也由于,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夏秋季节的雨

水以及阳光充足,满足辣椒生产得自然条件,所以用正宗关中辣椒做出来的油泼辣子味道格外的

鲜美,令人百吃不厌。山西人对辣子的喜爱,从陕西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就可以得

知。“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用来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辣子棒棒面,吃着燎(好)乍哩.其原因除了过去那个时代冬季蔬菜极度缺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是辣椒发汗,冬季吃了能暖身子御寒,而这独特的饮食文化,也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冬

季蔬菜不再缺乏,人们把辣子当菜吃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现在人们对油泼辣子的喜爱主要是

调剂口味的需要和解馋。

“油泼辣子是道菜”的现象不仅仅是对过去关中人民的贫苦生活的写照,也是陕西独特的

地理位置、气候等所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独属于陕西的饮食文化也会一直被传承下去。

四、凳子不坐蹲起来

关中地区有民歌唱到:站着累,坐着窝,圪蹴(关中人把蹲叫圪蹴)休息最受活(舒服的意

思)。这首民歌道出了“板凳不坐蹲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蹲字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一是关中地区的传统农业以粮、棉、瓜、菜为主要品种.棉花从花苗到生产期间的田间管理,

绝大部分都是要蹲着甚至来完成的。瓜类从下种、移栽到生长期的管理,以至于果实的保护都

要蹲着完成.。。..。也就是说,关中农业的很多劳动都是在蹲的状态下完成的,长期的蹲姿劳

动的实践使人们既养成了蹲的习惯,又深刻体会到蹲姿的巨大优越性,因而在生活中喜欢蹲着,

二是相对于“坐”来讲蹲姿的挪动相对要灵活得多,不论是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太阳、下棋、

聊天,不时地换个姿势,舒展筋骨,人就会感到轻松。

依照当代卫生保健常说的说法,蹲着吃饭是站、坐、蹲三种姿势中的最下策。压迫胃脏,

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消化等等。可是,在陕西关中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里,感觉并无异常,

反而得出一些歪理:“蹲着吃饭,压迫胃脏不得舒展,这是的胃脏不过七八成饱,正符合进食的

要求,还避免了担心过食的精神负担。同时蹲着吃饭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并无大碍。"看到这样

的理由,想到一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蹲的习惯已经成了关中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它无关健康,而关中人民热情,勤劳,性格豁达,生活有规律,凡事顺其自然自会身体健康,

何必再去纠结这种方式健不健康呢?“板凳不坐蹲起来”就是这种独特的“不健康”的民俗的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体现,但更是符合关中人民生活习惯的民俗体现。

五、帕帕头上戴

在陕西秦腔表演中或者是反应陕西人民生活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身穿对襟汗衫,头

戴白色帕帕的关中壮汉,也会看到头戴白色或者黑色帕帕在家门前做针线活儿的中老年妇女.这

些表演或者电视中出现的场景有一个共同特点—帕帕头上戴,而真实的关中农村也确实如此。

关中地区夏秋两季天气炎热,人们在田间干活或者行远路时时常都是汗流浃背,因此,人们无论

是下地干活,还是热天外出,总要带上一块手帕,以备随时拿出来擦汗。在实际劳作时,因为不

时的要擦汗,手帕装在口袋里掏拿不方便,别在腰间又随时会被长得较高的庄稼挂掉,于是人们

将其顶在头顶,这样一顶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一是手帕顶在头上遮挡了阳光,在阳光下劳

作,头上舒服多了。二是没太阳时,随时摘下手帕装在衣兜里,比草帽和竹帽携带起来方便多了,

这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一个重要发现。陕西关中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遇风则尘土

飞扬,每当大风刮起时,妇女们便拿出手帕绑在头上,一来可以防止大风把头发吹乱,二来可以

防止尘土弄脏头发,此外头上的大手帕还可以随时拿下来兜东西。总之“帕帕头上戴”既是关

中地区人们的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勤劳朴实的见证。头上那一顶顶手帕犹如一面面旗帜,在弘

扬着关中人的美德,见证着关中人的智慧.

六、房子半边盖

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是陕西人所称的“安间房”。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形的一

撇,陕西人叫做“厦房”。“厦房"是一种院墙、房墙和山墙共用的四合院,由直角三角形梁支撑的

单面房檐斜坡民宅。“厦房"就是陕西关中“房子半边盖"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

思想说,而关中地区的“房子半边盖"则是把这种古代哲学思想体现于现实生活的最好印证。“厦

房”四合院的院墙自然要比其他类型的四合院高出许多,形成了四周高,内里低的特殊几何形

状的“盆式”格局,有人戏言:这种民宅的最大优点是防贼。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关中盆

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13:1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16315299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关中八大怪”现象中蕴含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陕西   锅盔   关中地区   人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