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

更新时间:2024-03-27 10:44: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古新世)

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

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

《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

作者:鲁亚琪 王林波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9年第6期

说课/ 鲁亚琪点评/ 王林波(特级教师)

一、说教材与学情

《漏》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

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从文本特点来看,《漏》是一则民间

故事,“这一类”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生活实际出发,用充满想象的语言讲述情节夸

张的故事。从“这一篇”看,这则故事出现了多处“巧合”和“误会”,情节起伏跌宕,内容

妙趣横生。

这一课的课后题有三道: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2.选择喜

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3.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示意图和

文字提示略),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揣摩编者意图,我们不难发现“体会故事的趣味”和“复述故事”是训练的重点。

听故事、讲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初次接触“复述”,对年龄小、思维和表

达能力较弱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化整为零,化繁为简。这一课分两课

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体会故事的“有趣”,尝试复述部分情节;第二课时再学习完整地复述

全文。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会读“脊背”“厉害”“骨头架”等生字新词,会写“贼”等生字。

2.发现故事中的“巧合”和“误会”,感受情节设置的巧妙。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

味。

3.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部分故事内容。

其中第二条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条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及理念

板块一:以“从前”开头,引入民间故事

开课,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让学生交流自己听过的以“从前”开头的故事,从而引出“民

间故事”《漏》,明确文体意识。这样从已知出发,走进新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学习字词,梳理角色关系

这一课的认读字词环节,我将词语分为以下两组:

脊背厉害粘胶

骨头架毛乎乎倒栽葱

第一组是易错字,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第二组是“带有地方色彩”的词语,旨在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故事口语化这一特点。

扫清阅读障碍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故事中的角色,如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老

虎、贼,教师可相机指导书写“贼”。接下来,利用思维导图(见下图),简述故事,厘清人

物关系。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三:读懂“最有趣”,发现表达的秘密

这一板块,我们重点探寻“这一篇”在表达上独有的秘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勾画、品词析句、

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去发现文中的“巧合”与“误会”,体会故事的趣味,为“复述”做铺垫。

环节一:发现“巧合”。故事因巧合而精彩,因巧合而妙趣横生。

故事的开头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情景表演等方法,我将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诸多巧合,如“下

雨了”“老虎来了”“贼也来了”,再如“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还

有“突然”“老公公和老婆婆在屋里说起话来”等,让学生感受到情节设置的有趣,从而揭开

表达的秘密———制造“巧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环节二:发现“误会”。课文5~7 自然段出现了三个“漏”字,让学生思考:这三个“漏”

意思一样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揣摩人物心理,从而

理解内容,发现作者通过“误会”引发矛盾冲突,让内容更生动有趣的表达秘妙。

环节三:揭秘表达。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将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果说前两个

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有所发现的,那么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由读8~12 自然

段后进行小组讨论:你还能发现哪些“巧合”和“误会”?合作探究,体会故事的趣味,从而

揭开表达的秘密———诸多的“巧合”和“误会”引发了矛盾冲突,让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内

容妙趣横生,故事才变得“有意思”。

板块四:复述很有趣,编故事更好玩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复述,有一定的难度。该怎样突破难点而又不失趣味呢?这节课上

我将引导学生“学方法,练表达”。前面学生充分学习了故事内容,有了一定的复述基础,这

时,我根据地点、文字提示学生,给他们搭好“脚手架”,结合情节曲线图,回顾那些“巧合”

和“误会”,练习复述刚才读到的最有趣的部分。这样化整为零,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扎实,降

低了复述的难度,也为下一课时“能完整地复述全文”做好了铺垫。

复述,其实还可以变得更好玩,更有创意。如果改变故事中的一个地点,把“一棵树”换

成“前边有一条河”或“一块大石头”,那么“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这一情节又会变成怎样

的呢?你会制造“巧合”和“误会”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创编一段有趣的故事。如果时间紧

张,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设置阅读期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结课时,我将告诉学生:课文的前半部分

我们就学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二课时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趣

味性,练习完整地进行复述。

【点评】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视角;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鲁亚琪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设计相融合,为我们展现出了这样

一篇颇为精彩的说课稿,其中有不少值得品味的地方。

一、识体而教,凸显这一类文体的特征。我们知道,文体不同,语言表达的风格就不同。

这一课既然是民间故事,我们就必须做到识体而教,教出民间故事的特点来。民间故事是口耳

相传的,是极为有趣的,因此,这一课的教学就得带着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让学生爱上

这个故事,并愿意甚至自发地去讲故事,做一个民间故事的传播者。因为是民间故事,讲述故

事、复述故事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鲁老师在说课的过程中清晰地讲述了自己如何引导

学生发现故事的有趣,如何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如何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可见,她对课文的

定位是非常准确的,识体而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教学习惯。

二、聚焦语用,体现这一篇文章的特点。民间故事这一类文体有着共性的特点,但每一篇

故事一定又会独具特点。《漏》这篇民间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情节让人难忘,究其原因,就

在于故事中存在着多处巧合,多处误会。鲁老师对这篇文本的解读是深入的,也是独特的,她

发现了文中的巧合与误会,并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故事用巧合与误会推

进情节发展的特点,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更值得称道的是,鲁老师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有着

清晰的认识,她能够聚焦语用,有效创设情境:当我们把“一棵树”换成“一条河”或“一块

大石头”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巧合和误会呢?鲁老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用巧合与误会推进情节

发展的表达方法来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又训练了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复述的内容,同时还落实了语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聚焦语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具语文味;识体而教,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具针对性。

语文教学就应当让每一类文体风格鲜明,就应当让每一篇文本特色突出,就应当让每节课都落

实语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晨昕

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10:4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507486299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懂“最有趣”发现民间故事的秘密——《漏》(第一课时)说课及点评.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故事   教学   复述   巧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