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更新时间:2024-03-27 06:20: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英语书九年级上册)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春夜喜雨》是杜甫著名诗篇之一,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

崇高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的内容,欢迎阅

读!

古诗《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春夜喜雨》拼音

hao yu zhi shi jie, dang chun nai fa sheng.

sui feng qian ru ye, run wu xi wu sheng.

ye jing yun ju hei, jiang chuan huo du ming.

xiao kan hong shi chu, hua zhong jin guan cheng.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拓展阅读】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

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

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

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

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

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

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

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

“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

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

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

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

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

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

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

──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

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

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

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

“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

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

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

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

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

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

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

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

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

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

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

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

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

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

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

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

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

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

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

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

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

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

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

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

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

草堂定居两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

成都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

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

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

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

“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

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06:2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91612299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诗人   万物   春雨   成都   润物   表现   伴随   锦官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