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员工请假条格式)
解老
德者
①
,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
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
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
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②
。”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
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
虚,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③
。”
〔注释〕 ① 德: 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道”相对应,指事物的本质属
性。 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而显示出它的德。 ③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 此句今本《老子》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
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
宜。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故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
①
;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
②
。礼者,
外饰之所以谕内也。故曰: 礼以貌情也。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
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故神之
为上礼
③
;上礼神而众人贰
④
,故不能相应;不能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
〔注释〕 ① 疾趋: 用小步急走,表示敬意。 ② 信: 通“申”,申明。
③ 神: 精诚,专一不二。 ④ 贰: 不专一,有二心。
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
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后失德,
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①
。”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
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
②
,不饰以五采
③
;
隋侯之珠
④
,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
美也。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礼薄也。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
予,威德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由是观之,礼繁者,实心衰也。然则为礼
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今为礼者事通
人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
⑤
?有争则乱,故曰:“夫礼者,忠信之薄也,
而乱之首乎。”
〔注释〕 ① “失道而后失德”至“失义而后失礼”: 今本作“失道而
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② 和氏之璧: 古代的宝石,相
传是楚国卞和献给楚王的美玉。 ③ 五采: 指蓝、黄、赤、白、黑五色。 ④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02: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76540298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韩非子解老原文及注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韩非子解老原文及注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