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桉叶糖)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1
1,不以聪明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从来不喜欢被别人夸自己聪明,原因是觉得强调了父母遗传的天赋而被忽略
了自身的努力,但却未深入思考,被夸聪明,可能是因为表现出了小聪明,而非
真的勤奋好学。
2,立志为里,勤学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立志在内心,勤学在表现。勤学不止是勤奋,勤学更
是思考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妆
点门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与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就是人格的力量。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工
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两者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2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
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
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
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
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
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
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
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
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
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名员工,
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
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
业也就发展了!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3
今天的课主要说了知行合一和中国文化,我的理解就是想和做不光是简单的
统一,从最初的认识错知错行和正知正行到天理合一(此处最终的高度的用词没
记住不够准确,大意就是大众公认的认可的一个好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攀登
的过程,刘老师的解释知和行原本就是统一的,我这样想就这样做了没有对错之
分,后来想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去有些事不会想那么多,也就是常说的“不
过脑子”看见产生的结果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样。
我的理解是想和做是两种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参照”过来人或是公认“的标
准来修正他们统一的一个过程。中国文化讲的不多,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除了书
法其他不是很喜欢,我的认知里人类文明的演变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蜕变过程,
所有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都会慢慢被淘汰,如果能
实现穿越我想绝大数人是不愿再退回去的,这也说明潜意识里大家已公认现在或
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一南教授的《心胜》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看完都热血澎湃。尤其听
到杨靖宇那句,“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朱德在南昌起义南下队伍全
军覆没后,依靠心胜,保留住中国革命的火种,激励仅存的八百多人继续前进。
最后百万雄狮渡江去,解放全中国。心胜不是唯心主义,心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是我们由内而外焕发的生命力。
1、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中。
2、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3、历史因少数人的坚持而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成为中流
砥柱。
4、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就能从困
苦中走向胜利。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4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心即理”为前提,简言之,还是 自古以来
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老问题。知行之外,另有一个真正的底层动因。那就是主 体,
也可称自我。不明白自我,就不能找到价值。所以古哲人把认识自己作为哲学的
最高智慧。
“致良知”。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
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所
有一切都是在追寻大道的 基础上,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目的而
不择手段的借口。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
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
才,收获人心,成就伟 业。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
善自己。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5
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
很厉害的学问。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
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
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
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
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
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他也不是没
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
举火自焚。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
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
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
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
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
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
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
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
紧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实现真正明了,获得圆满人生。致良知四合院将和
更多人一起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6
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
的、正确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
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比如沉迷
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正知才会正行,正
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
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
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
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团队共同的学习,共
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7
局里组织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经过近半年的`认真学习,通过每周写心
得、汇总学习感悟、集中学习分享等方式,使我对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有了较为系
统、深刻的认识,感悟颇深。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
的阅读学习了,心态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
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认真思考下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做事的方式方
法。通过学习使我亲身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非常感谢单位和领
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提升的机会。现将学习《答聂文蔚书(其一)》一文的学习感
悟和大家进行分享。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
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先生口中的“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
具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
的本源,既是每个人的“本心”;良知之心人人具有,圣人与常人无异,圣贤之
所以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们依良知而行。而我们多数人为什么不能保持和守住本
心,那是因为有些人的良知在工作或生活中被各种私欲或其他消极的东西蒙蔽
了,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企业都没有好处。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
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阳明先生一语道破天机——那
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
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
其自然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自
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一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做到“存天理,
去人欲”,只有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摒除一切私欲,提升心性、
磨炼灵魂,才能修得一颗至诚之心。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工作实践中,
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工作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塑造人性的效
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按照
良知要求去做事,不欺良知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真"修行"。所以,知行
合一、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
如努力前进、提高。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
是否待人接物有不妥之处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
怀感恩的心性,真诚待人、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努力工作。不要总是忿忿不平、
杞人忧天、自寻烦恼。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我将怀着
一颗真诚、质朴、敬畏、感恩的心,沿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为焦作分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8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本。知而不行,就是不
知。
从错知错行到正知正行攀登,知行包括,错知错行,恶知恶行,浅知浅行,
深知深知。正知正行(天理良知)。
文化是人的行为,思想,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是心的呈
现,是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中华文化,真心对别人好,仁者无敌,自能无敌无天下。
中庸 不偏不倚 体现在智慧上。
谦虚,胸怀,包容别人,谦和的人有非常大的成长力。
真诚 老实不说谎,厚重成事,能托妻寄子,虽千万人吾往也。
学习道理都明白,用在事上很难。学与行遇到瓶颈。
本文发布于:2024-03-27 02:0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76519173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