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杨巨源表达了什么情感

更新时间:2024-03-26 21:48:1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晚餐吃什么菜)

折杨柳杨巨源表达了什么情感

折 杨 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11.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0.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2分)。表达了离别时依

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 (2分)

11. 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

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分)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

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2分)

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

念之情。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

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

地点,细味诗意,可能也是写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

低垂着象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

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烦者,劳也,是行者向送者表示谢意。这一情景,俨然

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从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

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

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真是多情啊!诗句以物比人,蕴含深情。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

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意谓,只有您如春风殷

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送行。只有您对我这个远行人“最相惜”呀!

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激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

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而贴切,堪称巧比妙喻。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

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

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正如宋谢枋得评此诗时所说:“杨

柳已折,生意何在,春风披拂如有殷勤爱惜之心焉,此无情似有情也。”这种化无情之物

为有情之物的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所常用的,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

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

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

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

我们说末两句耐人寻味,主要是采用了巧比妙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

成功之处。

折杨柳杨巨源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21:4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60895173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折杨柳杨巨源表达了什么情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折杨柳杨巨源表达了什么情感.pdf

标签:行者   春风   酒曲   送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