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北京立交桥)
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
念之情。
折杨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折杨柳歌辞《乐府2113诗集》收入5261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4102首,内
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1653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
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
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
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
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
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
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
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
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
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
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
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
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
(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
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
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
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
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21:4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60740298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折杨柳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折杨柳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