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邪恶幼女)
1. 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2.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初起常见憎寒壮汗,
头面焮赤肿痛,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3.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
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4. 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
病。
5.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6. 寒热往来: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虐,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
热类温病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闭郁膜原。
7.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
心包所致。
8.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9. 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
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
10. 厥脱: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长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
11.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
肤丹砂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12. 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 强,
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
13. 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
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
14. 膜原:见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膜与五脏,横连膜原”,王冰释曰:膜者,膈间
之膜,原者,谓膈肓之原。有指解剖部位,胸膜与膈肌之间,也有指病机而言,即半表半里,
实属半上半下。
15.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
16.气营(血)两燔证:温病气分与营(血)分的同病证候。
17.清窍必干:风与温邪之邪相合,耗劫津液,津液伤而无津上荣,必出现口鼻等头面
清窍干燥之象。
18.热结旁流: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
纯稀水之病变。
19.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4:1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33518260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词解释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词解释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