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形容炎热的词语)
谈谈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
浏览次数:9 发布时间:2015-06-24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再次引起人们
关注。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
市、安庆市全境;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湖北省黄冈
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的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大悟县、孝昌县、云梦县,襄阳市
的枣阳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区域总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全国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第
四支队、第五师重要活动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幕。全国十大将军县,大别山地区就有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湖北大悟、河南新县、安徽
六安等5个。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大别山红色文化。
1、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大别山地区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的地区之一,1922
年春,湖北黄冈、安徽寿县就建立了党小组,一批共产党员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随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大别山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逐渐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无论是革命顺利发展时期,还是在遭受严重挫折阶段,
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中国共产党,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商南立夏节起义领导人之
一詹谷堂不幸被捕后,遭到敌人严刑拷打,四次陪斩,仍坚贞不屈,临刑前咬破手指,用
鲜血在牢房墙壁上写下“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六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前方办事处主
任周狷之出身于地主家庭,为追随革命,毅然烧毁地契,变卖房产,组织革命武装,后因
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时留下“头颅抛千斛,风雨憾孤舟。宁为革命死,不做阶下囚”的千
古绝唱。
2、紧紧依靠群众的理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坚持28年红旗
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这个农村
地区,动员、吸引农民群众参加革命的重要手段就是抓住土地这个农民的命根子,实行土
地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如在大革命时
期领导农民抗租抗息抗粮抗捐抗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政
策虽然变化较大,但广大贫苦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
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
其田”的政策。通过土地革命,不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
极性。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成果,积极参军作战和支援前线作战,使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革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先后有200多万
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其中金寨有近10万人参军参战,六安县有6.5万人参
加红军、6000人参加新四军和解放军,红安县仅牺牲的就有10多万人,不足10万人的
河南新县有5.5万人献出生命。拥军支前的事迹就更多,仅苏家埠战役,六安人民就给红
军捐献了约160万斤军粮。
3、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胸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由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
据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各根据地人民为了革命的利益,顾全大局,相互协
作,相互支援。如周维炯在领导商城起义、创建红三十二师后,五次率部赴皖西支援六霍
起义,有一首歌记叙:“河南老红军,来到我西镇。钢枪打前提(前阵),后跟赤卫军。先
打闻家店,后打楼房湾,回头捎带打了三个保安团。打土豪,杀劣绅,反动团总消灭
净。 ”红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在商城起义时,率10余人前往支援,途径罗
田县滕家堡时被当地民团包围,不幸在突围时牺牲。这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也
随着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足迹走向全国。如1935年冬徐海东在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
北后,获悉中央红军经济困难,毅然从仅有的7000块大洋中拿出5000块送给中央,因
此毛泽东常言“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4、坚韧不拔的斗争勇气。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几起几落。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军指战员不仅遭受国民党军多次“围剿”,还历经错误“肃反”
的磨难。红军将士和根据地领导人有很多人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也有不少人冤死在“肃
反”中,仅金寨县牺牲的师级干部就有101人。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时有近3
万人,到1932年6月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已发展到4.5万余人。第四次反“围剿”
失败后,主力红军仅有2万余人,被迫于1932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大别山人民前仆
后继,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是几次组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驻皖西敌军声称“赤
区人红、心红、树红、土红,现在叫你黄土红三尺”,实行疯狂的杀戮。凭着坚韧不拔的
斗争勇气,大别山红军坚持了下来,党的组织依然存在。人们相信:“红军都是英雄汉,
白匪再多干瞪眼;总有一日天要红,人民定要坐江山。 ”
5、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求实作风。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积
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9月
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被誉为“北上先锋”。高敬
亭在领导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游击战时,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创造性地建立了便衣队
这种党政军三位一体的组织,还提出了游击战争“四不打”原则,即“敌情不明不打,地
形不利不打,伤亡过大不打,缴获不多不打”。全面抗战爆发后,又主动与国民党谈判,
捐弃前嫌,共同抗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我军开始战略反攻,开创了解放战争的新
局面。邓小平在总结新区土改经验教训基础上向中央建议:在新解放区,在我们没有牢固
地站住脚以前,不宜搞土改,应实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政策。对此毛泽东极为赞
赏,指示“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人民也勇于创新宣传方式。根据当地群众文化程
度低、识字少的特点,编写了许多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利用当地民歌“八段锦”
曲调填词的,一直传唱到现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由程坦根据《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内容编写的,并把歌词填入鄂豫皖
苏区《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中,后迅速传唱到各路红军部队,成为人民军队永唱不衰
的经典歌曲。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凝成的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
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弘扬这种红色文化。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3:3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3117660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