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小猴爬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创作背景】: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
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内容讲解】: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
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
第1页 共12页
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
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
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
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
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
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t冷似铁”
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
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
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
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
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
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
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
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
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
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
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第2页 共12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0:1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19091173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