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6 10:03:2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会计主体假设)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

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

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

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第 1 页

共 22 页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 adjust and u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

这是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

学习。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

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第 2 页

共 22 页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5、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

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

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第 3 页

共 22 页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

需要修正的地方。

第 4 页

共 22 页

5、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

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

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

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

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

寒声)

7、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第 5 页

共 22 页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0、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当

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

到些什么?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

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

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你怎么

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4、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下,在篱笆背后,可

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

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

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

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

第 6 页

共 22 页

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

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

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们可高兴了。因此,这儿挑应读tiao(第三声)。

19、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开心,快乐……)板书:快乐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个别读齐读)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

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

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五、背诵诗文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

第 7 页

共 22 页

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板书设计:

略。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第 8 页

共 22 页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第 9 页

共 22 页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

`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

第 10 页

共 22 页

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

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第 11 页

共 22 页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

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

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

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

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

第 12 页

共 22 页

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

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

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

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这

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上,

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

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书声中,学

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

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

三个生字。

第 13 页

共 22 页

(2) 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4 页

共 22 页

一、 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

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

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

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

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第 15 页

共 22 页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

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 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

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

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

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

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

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

“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

第 16 页

共 22 页

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

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

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

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

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

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以上就是本店铺分享的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

第 17 页

共 22 页

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本店铺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

的教学文章!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第4篇

一、导入

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

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

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 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

动作——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诗人夜晚看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

1、按要求自读三遍

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3、出示生字带读,挑(tiǎo) 促(cù) 深(shēn)

第 18 页

共 22 页

4、齐读两遍 出示图片

5、出示词语

萧萧 促织 篱落 夜深

6、书写

促 深

7、生写两遍

三、解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2名)

2、齐读1遍

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想:见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梧叶飘飞

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第 19 页

共 22 页

听到:秋风;萧萧。它们在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白天的热闹,现在只

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

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

第二句,该画什么

(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哺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

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

天的热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

(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

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寒(感到寒冷)

这飘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寒(感到孤苦)

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

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

(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第 20 页

共 22 页

一.二句

(4)梧叶(比较夏天)

江面(比较白天)

三、四句

(1)篱落,灯

四、品读

1、指导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读

3、赞读

第 21 页

共 22 页

五、拓展《静夜思》

身在他乡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

秋天的一草一木

本课我们要学习一首秋天思念家乡的诗,板书《夜书所见》

第 22 页

共 22 页

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0:0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18609602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夜书所见教案板书设计.pdf

标签:学生   诗人   学习   诗文   古诗   朗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