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
【翻译出处】/s/blog_
【翻译】
史臣说:人承受天地之精华,蕴含五行之德性,刚与柔更替使用,喜与怒分为七情。
心中受志意触动,则会以歌咏来表达。这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的由来,也是
《诗经》中最初的四首诗歌所依恃的。歌唱之声音或高或低,风雅颂的歌谣缤纷繁盛。虽
然虞代夏代之前,未见遗诗遗文,但禀气怀灵的人,心中有触动即表达出来,道理上是没
有差别的。那么,歌咏的兴起,应是有人类时就有了的。
周王室无道时,作诗以讽刺王室的风气便兴盛起来了。屈平、宋玉开辟了很好的先路,
后来的贾谊、司马相如获得了美好的名声。英美的文辞让用以铭刻诗文的金石增光生色,
作者高洁的情操逼近云天。自那时以后,以诗文咏情咏志之人越来越多。王褒、刘向、扬
雄、班固、崔骃、蔡邕这些辞赋家,在不同的道路上一齐向前奔驰,一个接一个地以前人
为师祖。然而,虽然清妙的文辞和悦耳的曲调,时常见于篇章之中,但芜杂的声音和累赘
的文气,原本也是很多的。张衡的文辞漂亮,文章跟着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其文章堪
称绝唱,有极高的造诣,很久都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至了建安年间,曹丕初始登基时,曹
操、曹丕、曹叡三祖与陈王曹植,都具有文学才能且辞藻丰富,他们开始以情感来组织文
章,以文辞来润饰内容。自汉朝至魏朝四百多年间,写辞写赋的文人才子,经历了三次文
体变革。司马相如擅长写描摹物态的文章,班彪、班固擅长写抒情说理的文章,曹植、王
粲则以文章的气韵为本体,并且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才能,在当时光芒四射。因此当时的士
子文人,各自相互仰慕与学习,推寻出汉魏四百余年的诗赋创作,莫不向《诗经·国风》、
《离骚》学习。只是各自的欣赏水平、爱好的文体有所不同,因此写出的辞赋内容、体裁
也有所不同。
到了元康年间,潘岳、陆机、陆云优秀出众,他们的文赋声律与班固、贾谊不相同,
作文体裁与曹植、王粲也很不相同。复杂的文旨像星辰一样稠密,繁复的辞藻像绮罗一样
协调。他们延续了司马相如当年在平台写《子虚赋》那样高超的才能,采续了南皮县文人
那样不凡的文气。他们遗存下来的文风,在西晋时达到了极点。东晋之后,老庄之学独树
一帜。为学之人穷究老子的学说,博览事物都在庄子的七篇之内。他们在文章中所谈的道
理,莫不关乎老庄思想。自建武年间至义熙年间,经历了将近一百年。虽然文联辞缀的各
式文章,如波浪层出、云朵相连那么多,却都是托言于老子的学说、庄子的思想,刚劲遒
丽的文章,在此期间不曾听闻。殷仲文开始革变孙绰、许询的风气,谢混也大大改革了只
谈庄老的玄言诗风。到了南朝宋代,颜延之、谢灵运的文声腾跃有名,谢灵运的情兴意会
昂扬高亢,颜延之的体载清晰细密,他们都与前代优秀的作家并驾齐驱,为后人传下作文
的法式。
若是铺开衣襟、席地而坐谈论文心,探讨探讨前人的作品,他们或工巧或拙笨的章法,
似乎是可以谈一谈的。青、黄、赤、白、黑五色相乎映衬,金、石、丝、竹、匏、土、革、
木八类乐器的声律协调,依靠玄色来定色、律吕来定音,每一样都安排得当。要使五音交
错,高音与低音互相节制。若是前面有浮泛的声音,后面便需有低沉的声音。五言诗的一
句之内,音韵是全然不同的,两句之内,轻声与重声悉数不同。能轻妙地达到这样的旨意,
才能开始谈谈文章。
至于前代文士的好作品,吟诵之人以为高妙,历代文人共同欣赏。曹植写“函京”的
作品,王粲写“灞岸”的篇章,孙楚写“零雨”的作文,王瓒写“朔风”的句子,都是直
抒胸臆,并非依傍历史上的诗句与史实而写的。他们正是因为音律合韵的缘故,取得比前
人还高的成就。自从屈原以来,经历了很多个年代,虽然文体稍微精妙了些,但大家还未
晓得我所讲的这个声韵协调的秘密。至于高妙的言语辞句,音韵浑然天成,其内里都与我
所讲的道理相合,不是自觉地经过思考达到的。张衡、蔡邕、曹植、王粲,并不曾有这种
认识;潘岳、陆机、陆云、颜延之、谢灵运,离声律美还很遥远。世上有知音者,有这方
面的感悟的,便知道我所讲的并非谬论。若是不相信,那就请等待后世的明智之人来判断
吧。
宋书·谢灵运传论 沈约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於中,则歌咏外
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
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
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
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
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考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
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
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
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馀烈,事极江右。有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
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
莫不寄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
气。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
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
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
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
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
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
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08: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413361260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