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飞吧喜鹊)
不会辨证施治的中医肯定不是好中医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中医能不能当一个标准的中医,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了辨
证论治。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
是辨证,一个是施治。
辨证的前提是什么?第一是诊断学,要有非常熟练的诊断学知识,
诊断学知识中望、闻、问、切是缺一不可的。望、闻、问、切就是我
们的看病手段。
第二个前提就是要熟悉辨证的法则,如果不熟悉辨证的法则那就
会无从辨起。
中医的辨证法则确实多,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脉辨证、气
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还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这么多的辨证,怎么弄得明白?其实中医的辨证归根结底就是八
纲里面的六个字——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个招牌,辨证
的落脚点关键就是这六个字。这六个字我把它再简化就归结为两点:
第一是性质,病邪性质是寒邪还是热邪,还是风邪,还是燥邪,还是
湿邪,还是痰饮,还是瘀血,这个性质要搞清。第二是部位,中医讲
的部位不是西医讲的解剖部位,中医是讲脏腑,是讲心脏系统、肺脏
系统、肝脏系统、脾脏系统、肾脏系统,或者是在上、在下,在表、
在里,在哪条经脉,这不就是部位吗?说得具体一点,脏腑、经脉、
表里、上下,这就是我们要讲的部位。
这些知识如果没掌握,就治不了病。因为中医用药有入脏腑的,
有入经的,有走表、走里的,有走上、走下的。对病变性质的诊断尤
其重要,本来是个热证,还给他吃干姜、附子,那不是害人的医生吗?
八纲辨证也好,脏腑辨证也好,三焦辨证也好,卫气营血辨证也好,
六经辨证也好,都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进行的,一个是性质,一个是部
位。只要把这两方面抓住了,辨证的基本要领就掌握了。其实这是一
个捷径,也可以说是一个秘诀,这是我几十年临床摸出来的一个秘诀,
这个秘诀从哪来?从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印证中来。
辨证就这么两点,一个是诊断的功夫要到家,一个是思维方法要
准确,这样才是真正的辨证。辨证只是我们中医的一手功夫,这个功
夫你掌握了,下一步就为施治提供了准确的前提和依据。
施治如果跟不上,病也照样治不好,所以施治也很重要。表寒证,
辛温解表;风热证,辛凉透表;内热,清热泻火。病人发高烧40度,
清凉解毒,退烧消炎,文字写得再好,却退不了烧,因为施治没落到
实处。关键在哪?关键在用方,治病的关键是方,而不是法,也不是
药。方的前提是法,但法的后面要选一个很准确的方。
讲一个风寒感冒,一个大虚体,绝对不能用麻黄汤,不能用荆防
败毒散,至少要用人参败毒散,或者用玉屏风,或者用新加桂枝人参
汤。年青人得了风寒感冒,轻则用荆防败毒散,重则用麻黄汤,这就
不一样。如果是产妇,你还能不能这么用?当然不能这么用。怎么用
呀?或者用新加桂枝汤,或者用人参败毒散,所以选方非正确不可,
辨证论治的关键就在于两手要衔接起来。
【辨证法则众多,怎样下手】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脉辨证、六经辨证、卫
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很多很复杂,临证时怎么运用?往往不知道
从何辨起,其实临床辨证是有关键,有核心,有方法的。临床辨证关
键是两点:第一辨清性质,也就是病邪的寒热,病性的虚实,这是性
质。不论什么病首先要把虚实搞清楚,是“邪气盛则实”,还是“精
气夺则虚”,是寒证,是热证,是以风为主,还是以湿为主,是以痰
为主,还是以瘀血为主,要分清楚,这是性质。第二是部位。不是解
剖部位,不是整体部位。中医的整体部位是以表、里、上、下为主要
的病位,以脏腑经络为具体的部位,所以就应该弄清是表还是里,是
上还是下,是哪个脏腑系统,是哪个经络系统。
首先要搞清这两点,第一是性质,第二是部位。年轻医生,不妨
学学我这方法。最简便的方法,你把这个方法掌握了,就抓住了辨证
的要领,那么病人到你面前,三两下就能搞清楚了。只有大的方向清
楚了,才不会产生错误。
不懂辨证药难对症
头痛,中医治头痛很复杂,有外感头痛,有内伤头痛。外感头痛
有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风寒证要用川芎茶调散,风热证要用清
空膏、芎芷石膏汤,风湿证要用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包括气虚、血虚、肾虚、肝阳上亢、肝火上逆、瘀血、
痰浊证,还有雷头风、偏头风……,随便就可以列出八九个来。这八九
个证型有八九个主症特点,有八九个主方,甚至每个证型主方还不止
一个。痰浊证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肝阳上亢证要用天麻钩藤饮或者
是镇肝熄风汤,肝火证要用龙胆泻肝汤或者泻青丸,气虚证要用顺气
和中汤或者益气聪明汤,血虚证要用加味四物汤,肾虚证要用杞菊地
黄丸,雷头风要用清震汤,偏头风要用散偏汤……,如此之多!还有诸
如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厥阴头痛、太阳头痛……多得很,枕部头痛用
枕痛方,前额头痛用选奇汤。没有这样熟练的辨证论治功夫,你就不
可能是一名真正的中医。
如果不好辩证,方子用不对,就不可能治好。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古汤方难治当今病,如果它都没有把古汤方搞
熟,没有对证,怎么能治好病呢?对于医子来说,熟读汤头三百条,
遇到临症疑难时,你会变得越来越行。
见病不能治,皆因少读书。巧匠无弃木。韩愈讲,牛溲马勃,败
鼓之皮,兼收并蓄,待用无余者,医之良者也。
中医治病最关键的法则
第一就是治病求本。治病要推求疾病的本质,要找出疾病的原因,
这就叫治病求本。第二个法则就是平调阴阳。平调阴阳是个大法则,
也叫协调阴阳。
《内经》有句话叫“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第三个法则是要治
辨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第四个治疗原则就是补虚泻实,
这个很重要。正气虚为虚,邪气盛为实。《内经》里讲的是“邪气盛
则实,精气夺则虚”,意思是在邪气很旺盛的时候是实证,精气也就
是正气虚衰的时候为虚证。
郑钦安:“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
而难于识阴阳。”
自学中医三忌
一忌浮,心浮气躁不能学医。二自学忌乱,一个东学西学,蜻蜓
点水,杂乱无章的人,是很难得到真本领的。三忌畏难,看到难题就
回避,人就不能进步,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见病不能治,皆因
少读书,言不好用者,未得其术也。临诊好方法,古书都说尽,看你
会读不会读。学医者,不像刘渡舟先生那样几十年如一日,俯首深读
《伤寒论》,想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中医,那是空想。
才不近儒者,不足以学医,术不近仙者,不足以行医。德不近佛
者,不足以传医。
一个知识渊博的中医,必定是熟谙岐黄,精研本经,汤头满腹,
临床经验丰富者。其治病效果和痊愈速度,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准确
无误的辩证,二是选方对病,三是用药君臣佐使明了,药量大小有别。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临诊无源。
中医学是绝学,独一无二的医学,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学中医而想成为一个合格中医,这些中医经典著作必须烂熟于心。
否则,连二把刀都算不上,临证诊治动手便错,误人害己。
1、《伤寒论》、《内经》、《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和陈修
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
2、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柯韵伯
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此外,如方有执的
《伤寒论条辩》、钱璜的《伤寒溯源集》,皆是知名之著,亦可加以
涉览。
【学中医经典的顺序】
先是看针灸,它是从《难经》来的,看《针灸大成》,《针灸聚
英》《针灸甲乙经》。再《神农本草经》,再《黄帝内经》,没有针
灸和《神农本草经》的基础,看《黄帝内经》就是在看天书。《黄帝
内经》非常了解后,再去看《伤寒论》、《金匮》,一看就知道张仲
景治病怎么那么牛了。
要想读懂《伤寒》、《金匮》,必须懂五大中医经典著作。如果
不能吃透,你就当不出有名气的中医,如果吃透了,哪怕是张仲景的
十分之一,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能被你治愈。
文源:通玄医道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01:2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387531297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会辨证施治的中医肯定不是好中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会辨证施治的中医肯定不是好中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