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

更新时间:2024-03-25 22:17:3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美好的心愿)

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

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

第1篇

观察时间:10月21日

观察对象:xx、xxx

观察场景:娃娃家

观察情景:下午,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做游戏,xxx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电话,给妈

妈打起了短信。这时,xx看见了上去就抢,嘴里还说着:“给我打一个,给我打一个。xxx

不让。两个孩子立刻要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齐玩,要别人的东西要商量”

的话抛在了脑后。我立刻走过去,说:xx玩具是xxx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以打好

吗?xx虽然不抢了,但依然不甘心地看着xxx手中的电话,我灵机一动,找来班上另一部

电话并大声说:“铃……xx快来接电话,爸爸找你。”xx高兴地跑来了,拿起电话:“爸爸,

你在上班吗?我把幼儿园搞的乱七八糟的……”听着xx可爱的话语,我笑了!

简单分析与指导:幼儿年龄小,常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发生

争抢,我利用幼儿焦虑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矛盾化解,保证了游戏

活动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游戏恐慌情绪!

第2篇

一、观察分析

博林是一个聪明、活泼、敢于个股表现自己的男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总是显得很

快乐、很自信、很活跃。但是每到中午午睡时,他基本是睡不着,虽然是按幼儿园规定,

到时间乖乖的上床睡觉,但过一会总能看见看著他的小手小脚在动。不过有一点是好的,

他休息时间不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休息,即便是这样,但我发现孩子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个子也不高,别人睡觉他不睡,可是下午的精神却很好。

二、采取措施与指导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使形成渐进式良好的睡眠习惯。

在教育博林时,承诺我不能一下子要求他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

方式。他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他旁边,有时轻轻拍拍他,有时给他讲故事,帮助他催眠。

慢慢地他就睡一会,但不一会就醒了,醒来以后翻来覆去,我就让他做起来做安静地游戏。

如看书,做手工等,让他不认为睡觉是绝不那件苦恼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发掘出发现他睡

觉的速度快了,时间长了。

2.采用家园配合共同培养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园唐仲冕是指导幼儿的渠道。如果孩子在中小学午

睡,而在家里节假日时不午睡,那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与家长进行联系,要

求家长和幼儿配合,使幼儿在家时家长也要让他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进行教育工作,

也就慢慢达到预期目的。

三、获取成效

从开学到现在,通过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终于能很好的入睡了,孩子的脸色渐渐

好看了,饭吃的多了,也胖了。

通过以上案例,让我们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是核心思想健康的重要基石,直接

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情绪和状态。我们必须提高小睡的质量,同时和家长一起配合,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3篇

观察对象:凡凡(6岁)

观察时间:20xx年9月至11月

观察地点:班级科学区

观察者:张老师

观察现象描述:9月13号,凡凡先从数字盒里抽取了数字5和4,然后把5和4列

成加法算式记录下来,可是他并没有马上得出当即结果,而是拿出小数棒,用逐一点数的

方法计算出技术手段得数是9。并将推断出的结果记录了下来。

观察一段时间凡凡加法的操作后,发现凡凡使用小数棒作为棒工具,通过移动小数棒、

逐一点数的算法寻求得数。这种完全依靠动作思维,属于动作水平短果的瘤果发展阶段,

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并不能理解加法算法的含义。

教师策略与指导:

借助图片、实物等其他表征形象,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帮助幼儿理解题

意和其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将游戏材料中的小数棒替换成白纸和笔,让幼儿学习用画圈的

方式来理解数量父子关系关系。

第4篇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主动性

观察资料: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任意球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狂奔

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

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摔了倒下来了,老师,你

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高懿洋和八个女小朋友。写道我就

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先,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工作和他们去说说,可

他们却无奈地说:“老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

能想个双月鑫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老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

我们就能够不用怕少脉了”“能够啊,我们一齐去拿吧!”

状况分析:

平时透过上课和活动,高等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就能够很好读懂的记住老

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幼儿教育很好的严格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认识

就很好了。启示:

平时教育继续加强教育儿童的品德意识,让幼儿实际上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

为保护极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第5篇

观察分析:

开学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公文包时候,无意中发现小明的口袋底下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

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他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之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我觉得很

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小明的行为,我首先对他或进行统计分析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

观察发现,小明“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带进是小朋友带到学校的玩具;另一类是

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互助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面的小零

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即便特别的,

小明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小明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

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济朗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

也比较分散。

结合对不良行为小周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小明的行为属于一种偏

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尽相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

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性行为等。其次,四五岁的幼

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理想主义,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小明对那些小东

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根本原因小明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小明

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较弱。

采取措施: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

和保护幼儿的准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

分关注他,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于是,我想出了整理口袋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小明的自尊心,尽可能地过敏反应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

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丢失的东西。要窄小朋友们回

家前都要整理书包。

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放进那些不必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把箱

子里。等幼儿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赠送给是小

朋友的随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扔进塑料瓶。

教师策略与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竭尽全力,小明改掉了拿玩具的毛病,班级里再也没有小朋友说东西

的情况了,每个小伙伴都能在放学回家自觉地把小伙伴的东西还回去,班级里的物品也会

被小朋友巴不得的放回原位。

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22:1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376255172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大班个人观察记录5篇.pdf

上一篇:大班观察记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幼儿   观察   小朋友   东西   游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