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25 15:11: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奇妙反义词)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

《武陵春·春晚》,宋词,作者李清照。收录于《宋词三百首》中。以下是小编为大

家整理的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

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

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

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

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

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

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

《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

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

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

《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

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

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

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

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

《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

“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

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

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

“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

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

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

《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

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

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

与城下,故名。”

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

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⑻“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

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

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

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

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

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

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

《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

过江南。”

【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

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

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

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

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

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

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

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

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

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

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

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

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

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

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

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

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

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

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

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

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

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

“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扩展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

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

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主要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

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

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

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

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

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

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

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

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

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孤独,惆怅。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

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

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凄凉憔悴作对比,寄

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

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

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海角天涯,萧萧

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

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

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

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

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

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

“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人物评价

古代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

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

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

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

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

《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萍洲可谈》

卷中)

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

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

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

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传者无不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

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此大

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

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

“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

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

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诸山堂词

话》卷二)

明代·王世贞:《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

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

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

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温、韦艳而促,

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

而词亡矣。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弇州山人词评》)

明代·毛晋:《草堂诗余》若干卷,向未艳惊人目。每秘一册,便称词林大观,不知

抹倒几许骚人。即如次仲、几叔辈,不乏“宠柳娇花”、“燕航莺吭”等语,何愧大晟上

座耶?《草堂集》竟不载一篇,真堪太息。余随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经商纬羽之士,

幸兼撷焉。秋分日,湖南毛晋识。(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

清代·刘体仁: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柳七最尖颖,

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

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

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

清代·尤侗:松陵周勒山所选《女子绝妙好词》,既已搴芳采华,亦复阐幽索隐,当

使《花草》承尘、《兰荃》让畔者矣。松陵素称《玉台》文薮。而叶小鸯之《返生香》,

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论余子!(《女子绝妙好词选》)

清代·毛先舒: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淡处、平处,

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

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

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

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

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诗辨坻》卷四)

现代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负

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

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

(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

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

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

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

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

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

要》)

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

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

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

体”。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

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

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

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

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

活情感。(《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

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

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仅有的

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

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

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

句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

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

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15:1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350691297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pdf

标签:生活   中国   舴艋   文学   词人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