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编年体简介

更新时间:2024-03-25 06:00: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编年体简介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为中心,按年、月、日

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

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

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

基本定义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

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

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2发展进程

在几种主要的体裁中,编年体出现较早,其特点是“以天时记人事”,这大概同古老

的历法知识有关。如 《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或出现在春秋末年,或出现在

战国时期。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时、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它以时间为经,

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是它的优点。但编年

体史书不易于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也不易于写出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

系的人物的事迹,这是它的缺点。

刘知几评论编年体的长短说:“夫 《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

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有些重要历史人物,“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

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当然,编

年体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早期形式中的某些短处,在后来的发展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

进。东汉荀悦撰 《汉纪》、东晋袁宏撰 《后汉纪》,他们在这两部编年体皇朝史中,运用

了连类列举的体例,从而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容纳人物、史事的范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

治通鉴》,是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杰作。它不仅包括的年代久远,而且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 富,

所以章学诚称它是“合纪传之互文,而编次总括乎荀、袁”,谓之“正编年之的”《文史

通义· 释通》)。在 《资治通鉴》的影响下,南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 《建

炎以来系年要录》、朱熹撰 《通鉴纲目》,清毕沅撰 《续资治通鉴》、夏燮撰 《明通鉴》,

形成了历史编纂上的“《通鉴》学”。

自汉、唐以后,编年体史书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朝的“起居注”和“实录”。

唐代温大雅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和韩愈主修的《顺宗实录》,是现存较早的这类著作。

《明实录》共2909卷, 《清实录》多达4433 卷,是现存卷帙最大的实录,有极高的文

献价值。

3主要类别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

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其它的编年体史书,

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先秦编年体史书流传至今的,有《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辑本)等。断代编年

史,是写一个封建王朝兴亡的历史著作,如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等。编年体

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等。纲目体以编年为序,简记

大事为纲,补充注说史事为目。有宋朱熹《通鉴纲目》等。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语、行

动和居止的专书,周代始创。时政记,是宰相执政关于朝廷君臣议论军国要政的记录,武

周时始创,明代废止。日历,是由史官根据起居注或时政记等所记杂事,稍加润饰汇编而

编年体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06: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317611296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编年体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编年体简介.pdf

标签:编年体   历史   史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