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唐白居易的古诗秋天
唐白居易的古诗秋天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
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
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
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白居易的古诗秋天,仅供参考,欢
迎大家阅读。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译文:
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
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
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
影相吊而已。
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
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
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
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
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
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
气袭人,衣不胜寒。
鉴赏: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
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
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
历代诗家惯将白居易、元稹看成一个诗派,而以通俗归结。其实,
元、白虽以通俗而驰誉诗坛,但他俩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习
惯、出身、经历不同,其诗风亦迥然有别。苏轼曾说:“元轻白
俗。”(《祭柳子玉文》)所谓轻,并非轻薄、轻佻,而是轻浅、轻艳。
它虽也尚俗,但色泽鲜丽,色彩斑斓,兼纤秾、繁缛之美;而白居易则
崇尚一个淡字。因此元稹为艳俗,白居易为淡俗。元长于涂色,白擅
于白描。清代诗评家田雯在《古欢堂集》中评:“乐天诗极清浅可爱,
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所以,白诗的通俗是浅、
淡、清,这与元诗的轻、浓、艳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讳地称他
自己“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淡,正是
白诗的一大特点。它淡而有味,极有韵致。不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
称他的诗风崇尚一个淡字,同时,又公开地排斥一个艳字。但这种艳,
并非绮丽、纤秾,而是一种x靡之风,因此他在给元稹的诗序中声称
他的诗“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十首序》)。在写给皇帝的
《策林》中,他也强调“删淫辞,削丽藻”。在白居易的诗中,虽偶
见绮丽,但并不占主导地位。《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
体的佳篇。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秋怀
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
秋怀翻译: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
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蒙蒙,
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
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
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秋怀字词解释:
⑴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⑵节物:节令风物。
⑶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⑷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⑸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
下一鹿,故名。
⑹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佑元年(1049)知
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秋夕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翻译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
铺满大地。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
尘。
注释
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方:正在,正当。
拂:拭,掸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
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
琶行》等。
曲江感秋二首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注释
原序:元和二年、三年、四年,予每岁有《曲江感秋》诗,凡三
篇,编在第七集卷。是时予为左拾遗、翰林学士。无何,贬江州司马、
忠州刺史。前年,迁主客郎中、知制诰。未周岁,授中书舍人。今游
曲江,又值秋日,风物不改,人事屡变。况予中否后遇,昔壮今衰,
慨然感怀,复有此作。噫!人生多故,不知明年秋又何许也?时二年
七月十日云耳。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04:1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311253259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白居易的古诗秋天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白居易的古诗秋天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