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育漫画》读书笔记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
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 系极好,父亲
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
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 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
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
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 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
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
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
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
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 天赋的。心
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
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 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
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
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 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
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
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 部著作中,
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
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 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
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
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 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摘录)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
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
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
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
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
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
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
水接触。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
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
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
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
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
不可用羽绒。硬床可以锻炼身体;至于每夜睡在羽绒被褥里,那是消融体魄的,是虚弱的
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不 经意的舒适,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人的体质,引起许多疾病。况
且习惯睡硬床的人,外出旅行等能够适应不好的睡眠条件。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
的一种大幸, 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
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
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
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 去塑造。对子
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
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 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
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
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 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
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
己想 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
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
月亮一样。
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
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 致失败。方法
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
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 候才死呢?”
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
奋,那样更糟糕。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
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易振作起来,作
出什么事业。
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
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
秘诀了。
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
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
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
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学
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
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
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阅读……儿童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
当开始学习阅读。一定要多加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工作,也不可让他把读书
看成一项任务。让他们自己向往学习,追求学习如同追求另一种游戏或娱乐。但决不可把
学习当作他们的一项任务,也不可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烦恼。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
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
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
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当这些温和的方法使得他逐渐
能够阅读时,便应当为他选择一本浅显、有趣而又适合他的能力的书,让他在阅读中得到
乐趣,从而吸引他,使他能够从读书的辛劳中得到回报,不过所选的书不应在他的头脑中
充塞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打下邪恶与愚蠢的基础。每一个儿童去阅读他完全
不能理解的章节段落,其中能有什么乐趣、能受到什么鼓励呢?
五、赏识教育读书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
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
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 责,感到
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
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 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
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
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 足,渐渐使
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
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 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
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
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 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
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
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
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 来决定什
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
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 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
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
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 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
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 必要的。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
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
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3:4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95308296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教育漫画》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教育漫画》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