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芳树无人花自落)
古诗登鹳雀楼怎么读
《登鹳雀楼
》是盛唐诗
人王之涣
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诗
登鹳雀楼怎么读,欢迎阅读。
登鹳雀楼⑴
原文
白日依山尽⑵,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⑶,更上一层楼⑷。
注释
词句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的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
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
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格律对照
这首诗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1 / 6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
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
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
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
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
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
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的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
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
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
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
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的
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的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的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
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
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
看来只是平铺直叙的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
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
词语
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
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的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
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
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的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
2 / 6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2:5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92027296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登鹳雀楼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登鹳雀楼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