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委托合同范本)
读《登鹳雀楼》有感
第一篇:读《登鹳雀楼》有感
读《登鹳雀楼》有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
唐代诗人王之焕的千古名诗,脍炙人口,又富于哲理。其中的“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受益一生的灵丹妙药,它时时提醒我: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无止境,登高才能望远。
这首诗是说: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奔
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诗人王
之涣在登高远望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
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诗中前两句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山河,收入
到短短十个字中,让我们读后感到胸襟为之一开,“欲穷”“更上”
两个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首诗也让我从一个不求上
进、骄傲自满的人,成为了一名谦虚好学、奋发上进的好学生,我现
在就给你们讲一讲我的经历吧!
一次,老师要求我们把课文背熟,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背得滚瓜烂
熟了,于是就洋洋自得起来。心想:瞧我多厉害,背得那么熟练,我
开始渐渐疏远课文。但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正好出现了这课的按课文
内容填空,我顿时傻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论我怎么拍打自己的
脑袋,都于事无补。下午老师开始报分数,我屏住呼吸,连头也不敢
抬。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严厉的声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难道你忘了吗?”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痛,要是我不骄傲,
努力复习,我怎么会一落千丈呢?
从此以后,便不再混日子,也不再骄傲,开始在学校里用功读书,
只要稍有懈怠,我就会看看这首诗,然后便会充满力量,开始孜孜不
倦的学习。因为这首诗的原因,我已经从一个人见人烦的学生,变成
了谁见谁都喜欢的小学生呢!现在回想起来,变化太大了,我就好像
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实在是太棒了!人生就
如诗一样,如果你想把天下的美景尽收眼底,就必须站得更高更远,
如果你想有丰富的知识,想被别人瞧得起,就必须“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
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画 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
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⑤欲:想要得到某
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⑥穷:尽,
使达到极点。⑦千里目:眼界宽阔。⑧更:再。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书法家崔国伟行书《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
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
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
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
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
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
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
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
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
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
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
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2:5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91813596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登鹳雀楼》有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登鹳雀楼》有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