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叛逆孩子如何教育)
谢灵运《山居赋》浅读之十八
原文:
自园之田,自田之湖。泛滥川上,缅邈水区。浚潭涧而窈窕,除
菰洲之纡余。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
于椒涂。飞渐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欢娱。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
敷。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尽意,
万不写一耳。诸涧出源入湖,故曰浚潭涧。涧长是以窈窕。除菰以作
洲,言所以纡余也。】
碎玉浅注:
缅邈,遥远难及。浚,疏通,深挖。窈窕,山水深邃幽美。菰,
茭白,多年生草本植物。纡余,迂回曲折。毖,同泌,泉水涌流的样
子。驰,驱使。徂,开始。兰渚,长满兰草的陆洲(或为王羲之曲水
流觞之处)。椒涂,芳香之意。渐榭,始宁墅北居分“石壁精舍”和
“渐榭”两部分。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上(或临水)的木屋。沚,
水中的小洲。取,选择。旦,早晨。阴,绿荫。夕,傍晚。栖,居留,
停留。芬,芬香。敷,涂抹,维持。顾,看视,瞭望。觊,希望得到,
企图,期望。云客,云中客,神仙。暂如,短暂来临。窈窕,曲线优
美。“
碎玉意译:
始宁墅从园林到田野,再从田野一直到到太康湖。遥远难及的湖
水,当洪水泛滥之时,浩渺泽国,一片汪洋。疏通湖潭涧水,山水深
邃幽美。清除了野生的茭白之类杂草后,那绿洲显得婀娜多姿迂回曲
折。涌动的温泉水在春风中畅流,让寒潮尽快过去,以便秋收冬种顺
利开始。风卷起的波浪拍打着长满兰草的陆洲绿洲,太阳的倒影映在
飘满芳香的道路上。仿佛飞来“渐榭”木屋,建在水中小绿洲,可选
择在水色与月光互相交融之际一起欢娱。早晨当太阳升起之时,那延
伸拉长的绿荫使得万物更加清新,傍晚夕阳下山之时,附着停留在大
地的芬芳久久不会散去。回顾一下当时的一番情感交流,它将成为永
远的过去,多么希望啊,那神仙也能来到此地,那怕只是作短暂的光
临。(谢灵运自注):这些都是湖中之美,但是还担心言难尽意,万
中不写其一。诸多山涧均出自源泉流入湖沼,所以叫做“浚潭涧”。
涧水流长而曲线优美。清除野生茭白之类杂草后的陆洲,可以说是曲
尽其美。
碎玉引玉:
始宁墅内,湖光山色,水榭一体。风浪生于兰渚,日照芳香之路,
月洒清辉之洲,正是人们欢娱好去处。
我不得不说: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上巳日,王羲之、谢安、
谢万、孙绰、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徐丰之、袁
峤之、王丰之、王元之、王蕴之、王涣之、郗昙、华茂、庾友、虞说、
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华、桓伟、王献之、谢瑰、卞
迪、卓旄、羊模、孔炽、刘密、虞谷、劳夷、后绵、华耆、谢藤、任
凝、吕系、吕本、曹礼等四十二名士,可能就是在始宁墅内之兰渚,
举办曲水流觞活动的。理由如下:
其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参与者之一孙绰在《三月三日兰亭
诗序》中有:“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显然,
今绍兴之兰亭在地理环境上明显不符合实情。而始宁墅方有高岭千寻,
长湖万顷。完全具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的地理条件。
其二,曲水流觞之本意之一是祈福免灾。始宁墅中的兰渚,在涧
中多生兰荪(即菖蒲),故称兰渚,而兰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
驱邪的灵草,用之于祈福免灾非兰荪莫属。嵊地仍保留端午节时把菖
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菖蒲因“耐苦寒,安淡泊”先民崇
拜,诗咏多云“兰荪”。
其三,兰亭,本义应是建于兰渚之榭。“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
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
“亭”则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都说“兰亭”原建于水中,而始宁
墅中谢灵运描述的兰渚,“飞渐榭于中沚”符合兰亭原建于水中之说。
其四,谢灵运还描述兰渚“取水月之欢娱”,即曲水流觞之本意
之二是欢庆和娱乐。
其五,当时参加曲水流觞活动的王羲之和谢安、孙统、孙绰、支
遁等四十二名士,多隐居在始宁、剡县一带。(据唐代白居易作《沃
洲山禅院记》,第一次系统地记录了六朝隐游剡地人物盛况。戴逵、
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郄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
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濛、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等
人或游焉,或止焉。谢安则一直隐居在谢家封地始宁东山,直到公元
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
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逐有“东山再
起”的历史故事。)
其六,当时参加曲水流觞活动的人物,命运多舛。永和九年,秦、
燕、东晋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朝野群情沸腾,而领军北伐的清谈大
师殷浩与时任军事首脑的桓温将军水火不相容;王羲之是当时重要的
军事将领,作为王谢大族中的代表人物对时局忧心忡忡,力主将相
“和同”;出席兰亭聚会的41位(因王献之当年才10岁)代表,大
部分属于军伍之列,有的甚至直接来自北伐前线;兰亭会上所作的37
首诗曲折地披露了聚会的隐情,《兰亭集序》后段则是王羲之忧国忧
民的呼吁。《晋书》所载王羲之给皇室、殷浩、桓温的几封信也为兰
亭聚会是政治军事会议提供了直接证据。谢灵运对七十多年前的那次
聚会必有所闻,碍于政治原因,只能隐去不提,但还是留下此处曾经
“取水月之欢娱”的草蛇灰线。
从谢灵运本段文字描写看“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于椒涂。飞渐
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欢娱。”也就是说,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聚会活
动,在始宁墅中的兰渚,更与史实相近。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2: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903971714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谢灵运《山居赋》浅读之十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谢灵运《山居赋》浅读之十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